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檢測?不檢測?──背後的思考

對抗新冠肺炎的一個重要手段是病毒檢測,以早發現、早隔斷、早治療,可是各地政府對之取態大不相同。這涉及多方面問題,從中可以見到各地公共醫療政策的根本取向。

首先,是有沒有足夠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這是根據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研製的,可從樣本的熒光信號測定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中國迅速測定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公諸於世,讓各國可以提前研製出測試劑來,中國已有七種測試劑推出,並有能力對外支援。

其次是測試成本,和由誰承擔。美國做一次測試約要三千美元,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療保險,你就卻步了。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不要廣泛檢測。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各地取態很不一樣。美國紐約州州長科默日前接受 CNN 採訪時說:「在中國和韓國相比,他們每天進行五千到一萬次檢測,我們一共才做了五千次,這是我們的問題所在。」他警告,如果美國不提升核酸檢測數量,將無法遏制住疫情。

韓國在檢測上非常進取,不僅大量使用中國贈送的試劑,還努力自己生產。確診病例因而推高到七千四百多例。而一計算死亡率,分母大了,死亡率只有0.8%,與中國除湖北以外的死亡率相若。

日本則向美國看齊,對中國增送的測試劑,使用了一些,就放棄了對疑似患者繼續檢測。確診數自然也低,最新只有 504 例。

對於是否也應擴大測試,日本很有爭議。日本第二大富豪、軟銀集團掌舵人孫正義昨天(二月十一日)看不下去,提出捐贈一百萬份病毒檢測試劑。可是立即招來激烈反對,批評者認為這會讓大批患者湧往醫院,造成醫療系統崩潰。兩小時後,孫正義不得不撤銷提議。

「日經中文網」今天刊出了編輯委員矢野壽彥題為〈日本新冠病毒檢測數為什麼比海外少?〉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對孫正義的回應。

文章說,日本的測試少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因為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本沒有把測試視作「醫療行為」,而當作「流行病學調查」。

文章提出這樣邏輯:現代醫療的基礎都是早期發現,以避免病情惡化,降低死亡風險。「但是,如果像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沒有治療藥的疾病,將另當別論。因為就算能儘早發現,也未必有助於『早期治療』。從醫療角度來看,進行檢測的意義將減弱。」

結論是:「如果擴大追求並未感染證據的『安心檢測』,只會招致醫療一線的混亂,傳染病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

這使人想到日本小說/電影《楢山節考》中日本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棄老的不成文規定,老人家到了70歲,就要由家人背到深山野嶺等死,避免消耗家中的糧食。

在醫療系統瀕於崩潰的意大利,據說醫療人員已不得不優先救治較年輕的病人了。

美國CNBC電視台編輯、金融專家桑特利(Rick Santelli)三月五日在節目中說:「與其那樣恐慌,不如讓每個人都感染病毒,沒準也許會更好,然後一個月後這事就結束了。」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世界回到叢林蠻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