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疫轉峰迴,兩周巨變

很難想像疫情在短短兩個星期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兩個星期前,新冠病毒仍肆虐於中國,但每日新增病例已下降到四百左右,主要在湖北;湖北以外的日新增病例已下降到個位數。

那時,這裡寫了篇〈「疫」轉:全球疫情進入新階段〉,因為看到疫情此落彼起、開始向全球擴散的苗頭。二月二十五日,中國以外新增病例427例,第一次超過中國的新增數字(411例)。

當時,美國《時代》周刊指出,疫情正向比中國更脆弱的國家擴散。是哪些國家,沒有明說。他們也許想不到,兩星期以來在疫情擴散中表現最不濟的,竟會包括周刊所在的美國。

更重要的是,疫情對全球化之下生產供應鏈的打擊比人們想像的大得多,中國在其中的重要性也比人們想像的大得多。

人們愛拿沙士一役與當前比較。其中一點是,當年(二零零三年),中國經濟居世界第六位,如今是第二位,目前佔世界經濟總量16.3%。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二零一九年全球經濟增長中,39%源自中國。 中國二零零三年的製造業產值僅佔全球的 8%,遠遠低於美、日、歐。今天,中國製造業產值已佔全球的四分之一,世界最大。

中國生產大量製成品和中間產品。製成品影響到市場供給,包括醫療用品口罩、額探(熱)槍等;中間產品則影響到生產,大至汽車,小至抗生素藥物。

美國製藥業近年不斷把生產轉移到成本較低的中國、印度等地,美國藥物使用的原料約八成要外求,包括抗生素、糖尿病用藥、止痛藥、抗愛滋病毒療法的關鍵原料。FDA承認,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藥品供應國,也是美國醫療用品和裝備最大的供應國。美國使用的抗生素,以及心臟病等常見慢性病的藥物和成分,許多來自中國。在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物(generic drug)出口國印度,製藥原料七成由中國進口。中國工廠延後開工,印度製藥生產叫苦之餘,停止出口一大批藥物,讓美國也叫苦。

由於中國經濟達到的規模,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也是17年前無法相比的。華爾街道瓊斯指數近三個星期以來累計下跌近20%,逼近技術性熊市的「紅線」,是這事實的反映。

國際政治關係也因此受衝擊。《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昨天的專欄指出:「當公共衛生緊急狀況遭遇全球經濟衰退,世界各地的政治局勢可能發生變化。」譬如特朗普連任的前景已蒙上陰影,疫情若在歐洲的人口密集的難民營爆發,會直接衝擊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關係。疫情也助長了反全球化力量的氣熖。

兩個星期的最大變化其實發生在中國。病毒已被圍困在武漢,最後殲滅戰正展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昨天已代中國宣布,「疫情正在中國走向結束」。可不是,習近平都到武漢視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