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對中國認知的沙堆效應

沙堆效應,小孩也懂,知道沙堆得高了,一定會在再堆上一點點沙後頹然「崩潰」。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一粒沙就能造成沙山崩潰。這粒沙子會產生「力波」貫穿沙堆,形成連鎖反應,使沙堆在結構性失衡下坍塌。這形成系統科學理論中的自組織臨界理論,「自組織」是系統內相互作用產生而不是由外界因素主導的。最後的一粒沙子等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細微因素導致系統全面崩潰的例子很多。很多香港人記得,香港一九六零年代發生過天星小輪加價騷亂,起因是區區五仙的加價。二零零八年在美國爆發而漫延全球的金融海嘯,是次級貸款違約率僅上升0.5%引發的。納米材料研究發現,單層石墨烯只要移除0.03%原子,強度就下降60%。澳洲大堡礁珊瑚白化事件顯示,海水溫度僅上升0.5℃(遠低於預測閾值2℃)即導致75%珊瑚死亡。2024年有職場壓力研究表明,低強度壓力(如每日加班15分鐘)持續累積,到達某個體的臨界態時,打印機卡紙這樣的微小事故也可觸發這個體的心理崩潰。

這樣的崩潰看似毫無徵兆,其實都有跡可尋,科學家因此建立起地震預警系統,又搶在山體滑坡(山泥傾缷)前疏散有危險的居民。真正的危險是,即使光天化日下的事實昭昭明甚,也有人因為種種原因而對歷歷事實視而不見,直至崩潰發生 ── 可能是市場的、物理的崩潰,也可能是整個認知體系、價值觀的崩潰。

例如對中國真實國情的認知。西方一個普遍現象是,認為中國持續取得重大成就是「極權政府」以不人道手法、不擇手段、盗取西方技術得來,而不肯承認中國人的才智和勤勞付出。這樣閉目塞聽的人,上至歐美各國領袖、政客、傳媒,下至普羅百姓。不少真的無知,也有大量裝糊塗、永遠叫不醒的裝睡者。

人總有不得不面對事實的時刻,就如地球從背陽的陰影中轉出來,必得受到陽光照射。那時,這些人如何睜眼面對新世界? 結果可能是對世界認知系統的崩潰。這樣的巨大衝擊,中國在晚清民初、在改革開放之初都經歷過,連中華文化的根本都受到震撼。同樣的事情正在中國以外發生,中美網民在小紅書的「對帳」,BBC等忽然唱好中國,可能是一些跡象,但西方距離恍然大悟還有多遠? 晚年到了美國教書的李澤厚對美國有一定了解後認為,外國人「真正要了解中國至少是50年、100年以後的事情」。AI時代,這進程可能加快。

回過頭去看,中國真要感激特朗普1.0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和技術戰,讓中國掉丟幻想,義無返顧地拋了多年來對美式路徑的依賴,另闢徯踁,加快向智能化轉型。

這或許是天意,自從中國擺脫上世紀「史無前例」的動盪,彷彿全世界都在給中國重新振興護航。「蘇東波」看以掀起驚濤駭浪,卻讓中國中國免去北方外患之憂;發達國家與亞洲四小龍產業升級換代、歐美去工業化,讓落後的中國承接並建立起全面的工業門類;到廿一世紀,美國正要打壓中國就被中東、中亞、北非的恐怖主義浪潮打亂了陣腳;特朗普上場再給中國猛推一把 ,讓中國躍上新台階。

因為有厚積,爆發才有可能。「千紅萬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