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圓珠筆與規模效應

柯德莉夏萍(圓珠筆繪畫,James Mylne)



售價 1404 港元一枝的圓珠筆,你會買嗎?

貴得不可思議,不會有人動心。如今的圓珠筆「爛平爛賤」,最廉價的可能不如鉛筆。香港中式酒樓每桌會配備一枝筆以供剔寫點心紙,以前多用鉛筆,如今似乎多用原珠筆了。可能因為圓珠筆更具成本優勢,還省去刨鉛筆的勞力。

1404 港元一枝圓珠筆的售價,發生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紐約Gimbels百貨公司發售這新產品,以不會像墨水筆常常漏墨、墨蹟難乾作招徠,每枝售 12.50美元,申作二零二零年的幣值是 180 美元,相當於 1404 港元。

BBC 網頁日前刊出 The cheap pen that changed writing forever (一枝永遠改變書寫的廉價筆) 一文,回溯了圓珠筆的顛簸發展歷程,非常可讀,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

圓珠筆的原型早在十九世紀出現,美國人John J Loud 在墨水筆的基礎上發明一種可以在粗躁物料上畫寫的筆,一八八八年就取得專利,可是不夠實用,少人問津。不少人嘗試在這基礎上改良,包括英國的猶太人 László Bír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把改良方案帶到阿根廷,關鍵是墨水快乾而不漏。

 新產品不大受注意,但英國空軍投以青睞,一下子買了三萬枝,原因是在飛機上,墨水筆受氣壓變化影響,使人機師書寫很狼狽。

美國商人Milton Reynolds 也注意到了,進一步改良,拿到新的專利,並成立專門的生產公司。Gimbels 百貨公司買的就是它的產品,一個星期就賣出三萬枝,營業額5.6百萬美元,相當於今天 6.3 億港元。

這樣昂貴的產品不久就遇到新問題:市場有限,很快飽和。

圓珠筆不久到了法國,命運發生重大轉變。Michel Bich 深明擴大產量以降低單價、打開市場的道理。這最後通過塑膠筆桿完成,以 Bic 作品牌的圓珠筆至今佔據廣大市場。這就是規模效應。

但規模一定要與有匹配的技術才能有真正效應。

不過幾年之前,中國的圓珠筆生產就只有規模而欠技術,製筆企業多達三千餘家,年產圓珠筆四百億枝,年產值150多億元,世界第一,七成出口。中國鋼鐵產量也是世界第一,佔全球53.3%。可是中國製造不出圓珠筆最關鍵的筆尖圓珠,筆尖鋼技術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瑞士手中。這種特殊鋼材製成筆尖時,要經歷24道全自動切削工序,能被削鐵如泥,又不能軟爛如泥。對鋼廠而言,這個產業實在太小,沒有動力去搞研發生產。

六年前,這消息在網上沸騰,據說中國領導人很生氣。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接到任務,在四個月內就完成技術攻關,燒了一爐60噸的筆尖特種鋼,夠全球用上一年。當日,筆尖鋼的價格下跌25%,日本企業哀嘆:半個世紀的美夢結束了。

有人說,中國敢和美較量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規模效應。這也使中國無懼一些新興對手的威脅。不時有人說「越南製造」會取代「中國製造」。若知道越南二零一八年的GDP為2425.5億美元,略高於中國貴州省,約為深圳的三分之二,就會為此說失笑。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脫貧:中國一個更大的「清零」

昨天,中國出現另一個「清零」── 一個特大号的「零」── 貴州最後九個深度貧困縣「摘帽」;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也標誌着全國832個貧困縣脫貧的任務完成。

抗疫「清零」的奮鬥以月計時,脫貧「清零」的奮鬥以年計。公認中國的脫貧奮鬥自「改革開放」起步,算來達 42年。

「改革開放」是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不甘於中國這個這個文明持續四五千年的國家廣泛貧窮落後而轟轟烈烈地展開的。新中國建國時,一窮二白。到一九七八年,國力在 30 年的積累下有所提升,但人民生活仍困苦如斯:

── 中國的人均 GDP 只有 155 美元,不及當時非洲最窮困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平均數的三分之一,在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當中排名倒數第三。世界只有不到 1%的人口生活在比中國更不如的國家!

── 中國 81%人口生活在農村。以每天生活費用 1.25 美元的國際貧困線計算,84% 中國人屬貧困人口!

中國脫貧的標準是什麼?

從貧困戶個人來說,是「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收入,去年年底要達到一年3218元,今年為4000元左右; 可以不愁吃、不愁穿; 還要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全國脫貧,除了貧困戶脫貧「清零」,還要「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據在扶貧戰線工作過多年的「扶友」在網上說,這些「都有一整套非常詳盡和嚴格的標準,內容很多,考核非常之嚴格,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單單是各個省的年底扶貧考核細則都是動輒一百多頁」;「你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全都有,所有貧困戶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全都包括在內,可以說,對於貧困戶生存尊嚴、生存權利和基本生活的保障,全國上下是不遺餘力的,沒有例外」。

這些,都在扶貧「八大支柱」政策中貫徹達到:基建扶貧、易地扶貧、教育扶貧、衛生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旅遊扶貧、互聯網扶貧。

只要到內地風光如畫而普遍位於貧困地區的旅遊點走走走,不難對這根扶貧支柱、那根扶貧支柱有感受。我去年到廣西南北串遊,就對有計劃的旅遊扶貧成效之顯著大開眼界。

在中國貧困縣「清零」之際,中國得到一個難得的讚賞,一向跟中國過不去的澳洲總理莫里森在一個演講中說:「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擺脫貧困。」

一九七八年,中國是從「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中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今天倒過來,世界應從「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走向中國 ── seek truth from facts。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胡楊: 等你三千年

歌曲《站着等你三千年》有歌詞曰:「妹妹你要做絕情的雁,哥哥做胡楊等你三千年。」

胡楊這意象,常見於大西北的歌曲、詩詞,可歎詠男女之情,可歌頌志土的風骨。 華為最近推出Mate 40 pro 新手機,機殼顏色有一黃一綠。特別的不是黃和綠,而在於黃的是胡楊黃,綠是的胡楊綠,分取胡楊葉子秋天和夏天的顏色。 知道胡楊這種荒漠植物的,都會對胡楊黃、胡楊綠有印象。兩種顏色都不嬌艷,比較濃重,顯得內斂、深沉。華為選擇這兩種顏色,除了美術設計上的考慮,相信主要是精神內涵的感悟。 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十月三十日在內地的華為 Mate 40 發布會上說,此前在歐洲的發布會上,只說兩種顏色是黃色和綠色;在中國,黃的叫「秋日胡楊」,綠的叫「夏日胡楊」,「老外不懂這個」,即不懂中國人心目中的胡楊代表什麼。 胡楊代表的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頑強精神。

華為的「秋日胡楊」

這也可說是華為的精神。任正非愛用美軍一架彈孔累累而繼續飛翔天上的破舊戰機比喻華為,氣概悲壯。如今以胡楊為喻,意象亦悲壯,但在豪情中添上幾分詩意。

胡楊未必能強撐三千年,意志頑強則是肯定的。那年到絲綢之路旅遊,一路見過一些零星的胡楊樹,卻未觀賞到胡楊林;稍為成片的只是幼樹,無法予人「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生命感悟。 在中國,胡楊分布在內蒙古西部、新疆、甘肅、青海一帶。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巴州輪台縣,有新疆面積最大的原始胡楊林,總面積達一百平方公里。國外則見於蒙古、俄羅斯、埃及、敘利亞、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 胡楊能從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的乾旱,對鹽鹼有極強忍耐力,可抵抗高溫45℃和低溫零下40℃的極端環境。地下水位不低於四米,胡楊能活得自在;水位跌到六至九米,胡楊就萎靡;水位再低下去,胡楊就會死亡。胡楊要求沙質土壤,沙漠河流流到哪裹,胡楊就長到哪裹。沙漠河流改道頻繁。於是,沙漠中處處可見到胡楊不同生命階段的身影,或生、或死、或倒。

胡楊也有弱點。胡楊樹齡可達二百年,有很強的抗腐能力,特別是在浸水後,抗腐力增強。但在乾濕無常下,抗腐力就顯著下降,不到兩年就會全部腐朽。 「三千年胡楊」之說不過是人的願景投射。這不算虛妄,在戈壁大漠上,黃沙中的胡楊黃、胡楊綠自然讓人萌生頑強的生命願望。於是,連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也對胡楊黃、胡楊綠有所憧憬。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理性非理性」下的民主

古希臘文明對人類的一大貢獻,是發現人有思想法則,據此可以發現「理」,掌握「理」,這能力就是理性。西方把理性用於自然,產生了科學;用於經濟活動,產生了市場經濟; 用於管治,產生自由主義、民主制度。這些都基於人是理性的設定。

可是人是不是如設定的那麼理性? 人有可貴的思辨能力,同時又受利益、欲望的驅使,一點蠅頭小利也可能讓人見利忘義。何況,思辨理性不如人們想像的可靠。思辨理性用於數學只會得出一個答案,但用於人的行為會得出不止一個答案,而且答案只是「可能」,不等於真實。 近代的研究發現,人有理性,同時亦有不理性。行為學研究的非理性行為,有些很古怪,但亦會看來「正常」得很。商人最懂得操弄人的非理性弱點,讓你家裹堆滿各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這些大家都存在的非理性可稱為「理性的非理性」,是受到各種利益左右、自以為是的非理性。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卡普蘭 (Bryan Douglas Caplan,George Mason 大學教授) 二零零七年出版了 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理性選民的迷思) 一書,說的不僅是行為經濟學,也是公共經濟學,尤其是關於共眾選擇的理論,從人的理性非理性去探討為什麼西方民主社會會選出不稱職的領袖,進而制訂出壞的經濟政策。《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曾譽之為當年「年度最佳政治類書籍」。


他認為西方選民非理性基於四種偏見:反市場偏見、排外偏見、製造工作位偏見、悲觀偏見。從西方各國選舉看來,四種偏見都有增無減。剛舉行了的美國大選,更是一個集中的大型展示。


以創造就業職位為例,卡普蘭指出經濟增長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不等同於創造了多少就業職位。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反而會撤銷了某些就業機會。最明顯的是,二百年前,95% 美國人是農民,如今僅為 3%。富餘的勞動轉移到了城市的製造業部門。


他指出,人們一般在就業、購物、招聘員工、制訂商業策略時是理性的,若不理性而為,會要付出沉重金錢代價。


在不花錢,相反會得到經濟利益時,人就可能非理性起來。於是一個種族主義的雇主也會雇用黑人,因為黑人工資低廉;一個保護主義者也會購買優價廉的進口貨。投票取向是另一回事。投票選擇的政治信仰可免費享用,可滿足心理信仰,可建立自我形象,可消耗到消耗不起為止。


對於選民,有「理性而無知」(rationally ignorant) 之說。卡普蘭認為,選民與政客都要對西方民主之衰敗負責任。政客知道哪些經濟政策對公眾有利,也知道公眾不歡迎哪些政策,但他們最關注是怎樣才可以當選,以及怎樣才不會被選民拋棄。


在選民與候選人都「理性的非理性」計算下,選舉結果會是什麼?實例不勝枚舉,眼前犖犖大者是美國大選。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鶴藪秋色:斑斕不見綠無垠

鶴藪水塘山水綠
十一月的香港,天氣最宜人,不冷不熱,氣爽天晴,陽光是金色的,不炙人。香港秋天與北國秋天相比,最大不同是見不到「無邊落木蕭蕭下」,山林萬木不會拼盡一年的生命力積累、在落葉歸根之前給山野染上七彩斑斕的壯麗景色。

每年這時候,是很多港人北上追楓追紅的旺季。今年的疫情下,只好都宅在撮爾之地,靠網上、電視的秋色畫面解饞了。


前天走過維園,撿來一些落葉,有轉紅後飄落的大葉紫薇,有枯黃了墜地的心葉榕(假菩提)等,鋪在陽台影影綽綽的陽光下拍成照片,觀之竟有神遊「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之境的幻覺。


北方秋日轟天動地的色彩大會戰後,天地會迅速肅殺蕭條,要待來年春天重臨,才會重新點染出的生氣來。這跌宕改寫自然景色,也左右人的情緒,使人從黯然失落,到重燃希望。


南方少了這樣的折騰,但也就沒有機會欣賞萬山萬木仿如血拼至盡歸塵土的壯烈和壯麗。


紅葉貪戀秋水綠

南方的群山叢林一年到晚蒼翠如碧,少數落葉喬木在萬綠叢中不紅不黃,根本無力讓山河變色。這樣的蒼翠,南方人看膩了,卻吸引大量北方人在萬木枯槁之時躲到南方來,讓眼睛得到綠色的滋潤。日前從紀錄片裹看到,海南島三亞如今每到霜降之後,會有大量東北人像候鳥般南來,把三亞變成東北人的天下。


香港的消費市場如今看不到這樣的「候鳥」,香港的「留鳥」也飛不出去,那就在本地作內循環飛行吧 ── 儘管這不過是個小小的循環。昨天跟一些朋友參加一個本地旅行團到八仙嶺下的鶴藪水塘遠足去,這是香港政府為刺激本地消費、支持旅遊業措施下的活動,認真超值。


香港地方雖小,值得一走的地方其實不少,我就有很多地方未曾涉足,在這無法外遊的空檔,可趁機多走走香港的山山水水誠屬好事。


鶴藪水塘藏於山間,繞一周只二點五公里,只有一點上下坡,屬家樂徑,很好走。這水塘容量小,有不少溪流灌注,如今旱季,仍水波澰灩,秋水豐滿。無風時,水塘水平如鏡;氣流在山間竄動了,吹皺秋水,波紋不斷變化,形成不圖案,點綴秋樹樹影。


南國草木,四季萌生,即使立冬了,仍到處見到嫩紅的新芽茁長,生機蓬勃,這是北國難以見到的。鶴藪周圍多蝴蝶,沒有刻意去追尋,仍不難拍攝到。


十一、十二月是香港遠足的最佳季節,已有朋友在相約再出行了。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全球疫情:被美國大選掩蓋的駭人反彈

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疫情統計圖中,
美國全國山河一片紅。
過去一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國大選,有關的新聞報道鋪天蓋地,其他地方、其他方面彷彿無足輕重。不是這樣,譬如新冠病毒,就趁這空檔大舉「攻城掠地」,進一步肆虐全球,美國和歐洲情況更空前險惡。相對之下,更覺中國和東亞各地的安全平穩難能可貴。

美國大選熱浪翻滾、人潮洶湧,讓人有疫情不再存在的錯覺。恰恰相反,疫情與選情鬥 high,高潮迭起,美國每日確診突破十萬例,且屢創新高,病例總數更衝破一千萬大關,而全球病例幾乎同時突破了五千萬。

據路透社統計,美國上星期六錄得131,420新增病例,七天的新增病例日平均數超過十萬,比歐洲疫情最嚴重的法國、亞洲最嚴重的印度之和還多。全球每11個新冠死亡病例,美國就佔一例。

美國疫情最嚴重的五個州都在美國中西部,其中四個是共和黨的紅州,其餘的威斯康辛州是民主黨由紅轉藍的「鐵銹州」。疫情新「震央」已由紐約轉到人口 1267 萬的伊利諾依州,上星期六一天就有12,454 個新病例。這相當於香港一天新增7,372個新症!── 可怕得無法想像。


特朗普贏了德州,但德州輸給病毒,確診人數佔全美一成之多。整個南部的病例佔了全美 43%。


世衛組織的全球疫情統計圖中,歐洲(淺綠色)
版圖的擴展之勢凌厲。

這就是特朗普所聲稱「做得非常出色」而到後來完全棄守的美國抗疫成績。拜登如何收拾這爛攤子?報道說他已成立一個 12 人專責小組策劃「基於科學」的抗疫大計,一月二十日一上任就推出 ── 還得等 70 天,真難為了美國人。


在這 70 天裹,很可能再有新的爆發 ── 大選狂熱帶來的病毒大傳播,很可能潛伏到下星期就露出猙獰。


歐洲疫情同時出現新爆發,法國、西班牙、英國、意大利、德國幾個人口大國都出現比上一波更兇猛的疫情傳播,一浪比一浪高。據歐洲防疫中心(ECDC)統計的十四日每十萬人累計確診病例數,法國高達 988.2,即全國兩星期確診 66 萬多人。


情況最嚴重的其實是一些中小形國家,如比利時、捷克、斯洛文尼亞、盧森堡、列支登士敦,其中捷克十四日每十萬人累計確診病例達1471.7,確診總數超過 41萬。捷克只有一千餘萬人口,規模與香港相當。照此換算,相當於香港每天確診7,880人!


香港的疫情一再反覆,抗疫措施時緊時寬,公眾已出現種種抗疫疲勞徵狀。香港的抗疫成績,相對於內地大有不如。對內地人可以「呢度去、嗰度去」,到處吃喝旅遊、打工做生意,香港人只能徒呼羡慕。但相對於歐美等地,香港至今共确诊 5375 人,數字非常低。香港人其實很幸福了,應該感恩。不過應「知足知不足」,而「有為有不為」。


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大選顯示的極化美國

在美國,拜登已宣布勝利,外國元首己紛紛致電道賀,可是特朗普宣稱「大選遠未結束」。事實是,點票還在進行,訴訟會糾纏下去,特朗普的支持者堅信存在大量舞弊,塵遠遠未落定。美國全景圖畫顯示的是一個極化的國家。

美國之極化,過去主要指政治上層二元對立的極化,兩黨互不相讓、互相抬槓、互相否決,以致難以統一意志去治理國家,行政效率低下,政治劣質化,即福山所說的「政治腐敗」(political decay)。


二零二零大選更令人矚目驚心的則是美國社會的極化,三億多人的國家撕裂為人數相當的兩大對立力量 。據最新的數字,拜登贏了五百餘萬選票,在約1.5億票中約佔2.6 %,意味着一個51%對 49%的對立。投票率創下了新高,拜登以創紀錄的普選高票當選,敗選的特朗普同樣以創紀錄的普選高票落敗,顯示極化對立更強烈。過去落敗者大大方方承認失敗,感謝各方支持、祝福對方當選、以示民主成熟的畫面,可能看不到了。


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上沒有根本不同,大選顯示的對立因而並非意識形態的對立。從大選地圖可以清楚看到,紅藍的勢力範疇各連成片。民主黨的藍色主要集中在東西兩岸,東是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到大湖區,西是加州一帶,人口眾多,城市密集。共和黨主要控制中部和東南部,州多人少,農村經濟為主。


於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者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種族分布、資訊接收、對世界認知等各方面的確有分別。說這是先進和落後的分別可能不大適當,但不妨說是經濟先發地區和後發地區之別,代表着美國現代都市文化和傳統鄉村文化的對立。共和黨以農村包圍城市,可是失敗了。


兩黨各自支持者都難免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的限制,以致無法客觀判斷大選形勢。對兩位候選人所得支持度的主流民意調查,因而又一次羞辱性地失準了;都認為拜登會大勝,結果是旗鼓相當,爭持空前激烈。這情況早在二零一六年大選出現,這些民意調查得到美國普遍傾向民主黨的各大傳媒支持,傳媒輿論也普遍與民調吻合,結果都嚴重背離實際。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美國傳統媒體都以大都市為出版和發行基地,視野受都市文化局限。民意調查機構經歷了二零一六年的慘敗後,據說已認真調整了調查的取樣方式、算法等,可是仍然重蹈覆轍。問題看來不在技術上。


中部地區對外閉塞,即使進入了電台、電視、互聯網資訊時代,基本如是,要改變,同樣困難。


這樣的對立,在特朗普時代已全面展示。對於極化政治下的種種互不合作,特朗普可以用乖張叛道、近乎獨裁的方式行事,對內對外都特立獨行,不計後果,不惜把極化對立推向極致。這為拜登留下更加 「政治衰敗」的爛攤子。拜登沒有特朗普的跋扈莾為性格。他呼籲團結,但會得到多少響應?


拜登上任後立馬要做的是通過援助企業和個人的抗疫新方案,但面對由共和黨繼續把持的參議院,他的回旋餘地非常有限。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太平洋兩岸,動與靜的對照

今天,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大選結果,以及大選計票會引發什麼情況。美國是戰後以來一直「領導」世界的國家,它的風吹草動確會左右世界去向。可是觀乎這幾天,把美國和中國作點對照,更有利於遠瞻未來。中國近日也發生了關乎未來發展的大事。

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角逐未來四年誰是白宮主人,中國則在謀劃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以及如何達到二零三五年的遠景目標,思考觸覺直伸15年後的時空。


在美國的選舉制度下,政客最關注的都是如何通過選舉保住權。他們的任期都不長,總統四年,參議員六年,眾議員僅兩年。有參議員說,任上八成精力和時間都耗在拉攏人脈、籌募不斷增加的競選經費和紛繁的競選事務之上。


近日,美國第三波疫情急劇惡化,一天確診九萬餘人,相當於中國近一年的確診總人數,這應當是美國當務之急吧?可是白宮主人撒手不管,整天只顧四處趕場拉票。保住權力遠比老百姓的生死重要。


美國的選舉制度決定了政客的目光能看多遠,路能走多遠。奧巴馬以「改變」口號上台,最大的政績「奧巴馬醫改」到特朗普接手就一筆勾銷了。空有要高鐵的理想,實際上無法寸進。


相對之下,中國「自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習近平關於十四五規劃的說明之語。)


奮鬥還在接續,主要是有中共作為一個「全民利益黨」的存在,更因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存在。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等上古神話,是基因的源頭。中華民族敬畏上天,更相信生民的力量,有為造福子孫萬代而犧牲的精神。


所以,受天命者要「管大方向、定大戰略」。方向,且是大方向,戰略,且是大戰略。這取決於領袖的才能和魄力,亦取決能否採集萬民之智慧。「十四五規劃建議」是集體智慧之大成,自今年三月提出起,除了通過各種調研、聽取各領域專家獻策,還在網上徵求到一百萬條留言,從中整理出一千餘條建議。


最後完成的建議明確了12個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包括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


這樣的實質民主,與向選民花言巧語的競選民主、程序民主,有重大而實質的差別。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為爭逐世界權力最大的席位,花了上百億資金,出席了無數集會,會見過無數選民,卻是拿不出完整的治國方略來,有的只是空洞的口號,和互相攻訐。


面對太平洋彼岸的紛擾,這邊好整以閑。任凭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話 ,如磐石般質樸,也如磐石般穩固;是智慧,也是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