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靈渠:澄澈澈,清泠泠

(廣西行之十一)

中國溪河,是清澈還是骯髒?

靈渠兩岸草木扶疏
據今天新聞報道,沙田培基小學二年級一名英文老師「一時疏忽」(據學校解釋),在一張英文工作紙說美國的溪河 crystal clear(水晶般清澈),而中國的溪河 very dirty and smelly (非常骯髒惡臭)。我在廣西之行中途經過多條溪河,全都清澈潔淨,一些真可說如「水晶般清澈」,例如昨天說到的靈渠。

中國的環境保護的確曾為人詬病,引起過很多人擔憂。可是我一直知道,為追求經濟迅速發展而犧牲環境,是所有經濟體經濟起飛時的通病,西方所有發達國家,東亞四小龍莫能例外。它們發展到某個階段,就會在「發財立品」等因素驅動下,改善環境。人「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環境「先破壞,後治理」亦無可奈何。

據美國已故經濟學家西蒙.庫茲納茨(Simon Kuznets)研究,一個地方的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五千美元(不知最新的標準是多少)時,就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因為經濟要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才有資源整治環境。香港是一九八三、八四年達到這個經濟水平的,香港製造業是時大舉北上,把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都轉移到內地,那也是內地不少溪河骯髒發臭的時代。香港人的環保意識則逐漸高漲起來。

我也一直相信,中國雖然難免對環境「先破壞,後治理」,但由於體制上的優勢,治理起來一比其他發達地區迅速見效。中國的人均生產總值已接近一萬美元。一旦條件具備,中國下決心要做的事,沒有辦不成的。近年,中國環境改善見效之快,真讓人驚喜,從空氣、河流、山林、沙漠到城市街道,都令人耳目一新。
靈渠不再通航,只在公園內有遊覽船。

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我們下榻在市中心的酒店,距靈渠公園不到兩公里,步行可達。公園既是市民晨昏休憩的地方,又是旅遊景點。酒店服務員指點,早上八時半之前可免費進園,之後管旅遊門票的人員上班了,就要收費,全票 40 元。那天,我早上七時起就進入公園去。

(順便一提:廣西旅遊景點有個「歧視」本地居民的奇怪政策。當此旅遊淡季,很多景點對外地人都收半價,有朋友持廣東的身份證就享有這優惠,但拿廣西身份證的,得買全票。達 65 歲的可享半價,70 歲以上全免。以價格優惠吸引外地遊客,可以理解,但既是淡季,何妨也惠及本地人?同行的「主人」受慢待,做客人的心裡難以舒服。)

靈渠雖在市內,流水卻清澈見底。靈渠的水來自湘江上游的海洋河,那是湘江的源頭,源自我們前一天到過的海洋鄉。徐霞客追尋湘江源頭時到過那裡的海洋山。海洋河在此枯水期水流平緩,但嘩啦啦地經派分入窄窄的靈渠後,水流歡快,水下豐茂的水草,隨着流水婀娜款擺。這是水質乾淨的標誌。

廣西以山水見勝,我們一路上遇到很多溪河,沒有一條「骯髒發臭」,只有寧明花山壁畫下的明江水色偏黃,可能是上游經雨之故,其他的都潔淨澄澈。柳州的柳江尤其讓人欣喜,日後當說說在這個讓我覺得脫胎換骨城市的見聞。

對沙田培基小學那位涉事老師之「一時疏忽」,不知道該怎麼理解。是不是「一時疏忽」把不知哪年哪月的舊事搬到今天來了?我相信,香港一定有不少這樣不能及時更新知識而有意無意地誤人子弟的的老師。

(廣西行之九)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靈渠:粵人應去朝朝聖

湘水進入靈渠之前,由這裡左面的鏵咀三七分流。
再到廣西的一個目的,是去看靈渠。對於今天兩廣人民來說,靈渠庶可說具有神聖意義,因為有了靈渠的建造,才有嶺南的開拓,才有中原文化在「百越蠻荒」的擴展。

靈渠在桂林市東北約 60 公里處,很多旅行團會把靈渠作為行程中的一個景點。去遊玩,主要是到興安縣城的靈渠公園去,那裡是靈渠工程的核心地段,北流的湘江由建於江心的鏵咀三七分流,三分江水流入人工開鑿的靈渠南渠。南渠穿越分隔湘江與灕江的分水嶺,婉然三十多公里下流到南向的灕江去。它的重大意義在於:把南方的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後南征嶺南,但久攻不下,且損失慘重,為的是百越地區水陸不通。秦始皇遂命史祿開鑿河渠,溝通湘灕二水,以運送人員和物資。運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 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鑿渠,後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又稱零渠,唐以後改名為靈渠,是當時中原與嶺南之間幾乎唯一的軍事、經濟、文化通道。中原較先進的文化、技術經此南下百越之地,當時的中原通用語雅言,也是經湘灕二水南下,後來形成粵語。

灕江南流接入桂江,再流至梧州接入潯江,下接西江。這一帶水路最暢達,於是成為秦漢時期控制嶺南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廣信。南下的中原文化以這裡為中心向周圍擴散。拿粵語人口分布地圖一看會發現,地圖的中心正是昔日的廣信、今日的梧州,即兩廣交界處。

你或者恍然大悟了,兩廣其實是以廣信為界劃分的,廣信以東為廣東,廣信以西為廣西。只是廣信作為地名已消失了。這是漢末、三國時期,嶺南的行政中心東西二分的結果。

秦始皇高居興安街頭,
立柱上書有「興國」「安邦」字樣。
至唐代,出身粵北的宰相張九齡受唐玄宗之命開拓了大庚嶺古道,以開化嶺南,是為今天南雄仍存的梅關古道。這條南北陸路通道進一步鞏固了廣州的嶺南首府地位。靈渠雖然二千多年來歷代有修葺,但交通作用日降。一九五八年修建三里陡水利閘壩後,更已斷航,目前只作農業灌溉和城市供水之用。

靈渠的建設涉及艱巨工程和智慧,設計非常巧妙,能把湘江汛期與枯水期水量自然分派,以利通航和安全。還有最早船閘(徙門)三十多個,讓船只在運河中克服水位落差而通航。這項龐大工程的設計和運作不易明白,即使站到鏵咀所在江心島上和大小天平之上,也難弄清楚。我本以為靈渠公園內會有博物館或展覽館作介紹,可惜只見到地圖。

不過在興安縣城可以見到,當地正努力與秦文化、與秦始皇拉近乎,有街頭塑像、有秦兵馬俑、有高級賓館等。

這有點勢利,不過對秦皇朝之功的確值得加深認識。剛讀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一個論述:在周秦之際,歐亞大陸上,自稱雅利安人的印歐人一支,就是我們所謂的月氏人和匈奴人,一直進入到甘肅和陝西一帶,擴張勢頭強勁;正是強霸的中國政權 —— 秦的崛起,把波斯語系和印歐人的東擴擋住了。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可以說正是秦用一個強有力的制度,凝聚起了中華文明,也保衛了中華文明。

他並認為,中華文明自秦以來就打掉了祭司這個宗教統治階級,從與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等古老文明比較的視野看,可說十分激進;這是秦所奠定的中華文明的一個特點,中國歷來有政治改革與革命的鬥爭,但沒有宗教戰爭,這制度上的極大特點與優勢,要歸功於秦始皇。

去看看靈渠,僅只是觀光而已?

(廣西行之八)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銀杏黃一角,披金待冷風

(廣西行之七)

銀杏之鄉,美食之行

大桐木灣村的巷言年銀杏王
海洋鄉是這次廣西行程中臨時加上的一個點,去年曾到過。去年參加旅行團到湖南崀山去,旅行團先到桂林,海洋鄉就在前往湖南的路上。海洋鄉以銀杏出名,年產銀杏八百噸,人均白果產量全國第一,有「銀杏第一鄉」之稱。去年到訪前,金黃的銀杏葉經雨,已一片凋零,旅行團只在路邊一個銀杏小樹林停靠了一陣。

這回從陽朔前往靈渠,正好也經過海洋鄉,於是先到海洋鄉一轉。只是擔心,時機對了嗎?

很可惜,仍然錯過了。去年到得晚,今年到得早。村民說,銀杏金黃的高峰期當在十天之後。不過錯有錯着 ── 在當地大力發展農家樂中,大有口福。

那天在遇龍河擔擱得久了些,一路趕去海洋鄉的路上就忐忑,不知道銀杏葉的變色葉情,也擔心去得晏了,山區的太陽早落到大山之後,賞不到美景。

沿路見到,銀杏只呈微黃,還待冷空氣南下潑染金黃。過了海洋鄉墟市,再轉入了大桐木灣村。村口設旅遊收費站,村裡儼然已整個成為旅遊景點了。海洋鄉除了盛產銀杏(白果),也是桃、李、梨生產基地,是賞花的好地方。一進大桐木灣村就是大片果樹林,春暖花開之時,想必熱鬧。

村內到處可見百年樹齡的銀杏樹
到村裡停下車來,銀杏樹包圍的四周村舍,已開始融入暝色。未看清楚周遭環境,就一路往高處走,可是仍只追趕到太陽落到遠處大山後餘下的荏弱暮暉。村後斜坡上,有「白果王」,樹上掛着有長長編號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古名木保護牌」,保護等級屬「特級」,標明樹齡為一千年。名牌上有二維碼,有靈川縣林業局的電話。

還有很多百年樹齡的散落各處,樹下有小徑、草坡,山邊有公廁。有階梯登山徑,只是在暮色中,已無法上山探勝了。

回到村舍集中的地方,才發覺蜿然而過的水泥路兩旁,村舍整然,在路邊擺賣土特產的村民已開始收攤。不乏售賣白果的,還有桃膠,有乾如琥珀的,有和上紅棗等煮成糖水的。桃膠是桃樹的樹脂,煮軟了,口感似雪蛤膏、燕窩,據說可清血降脂、抗皺護膚。這裡是桃鄉,桃膠自是特產。

天色已晚,索性找了一處農家,在露天小院裡吃農家菜。吃什麼?吃最簡單的,雞和白焯青菜。八位團友中不乏識食且諳庖廚之道的,有人親自揀雞去。宰兩只,一作白切雞,一作火窩。有人入廚指導如何炮製正宗廣東白切雞,有人親自剁製薑蓉。

農村走地靚雞,香港怎能吃得到?吃完兩只,眾人意猶未盡,立即再添食,再宰一只「雞項」(雞姑娘)。這一頓,至今回味。後來一計算,此行共吃雞 18 只!都是即抓即劏即食的。

農家樂的女主人也有白果、桃膠出售,她多數時間到深圳打工,給一位高薪女土當保姆;到了銀杏季節,才會回海洋鄉經營兩個月農家菜。她說,銀杏成熟時,果子落滿地,根本沒有足夠人手去撿拾。她的房子是新蓋的,又大又漂亮。這樣的農家,羡煞多少城裡人。

(廣西行之六)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農村發展的新模式:鄉村旅遊

海洋鄉也是銀杏之鄉,正處於一年的旅遊高峰。
到廣西城鄉之間旅遊十多天後,接觸到一個新概念:鄉村旅遊。這看似了無新意,卻是內地農村建設的一個新模式。

第一站到了陽朔,首先發現民宿很多,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我們住在縣政府大樓附近小巷一家民宿裡,小巷和附近街道幾乎盡是做旅遊生意的 ,除了民宿是餐飲,還有經營攀岩、激流等活動的。

遇龍河是陽朔的著名景點,十多年前到過那裡作竹筏漂流,印象深刻。它有小灕江之稱,河不及灕江壯闊和急湍,卻多點秀麗、平緩,但有多處一米左右的跌水,竹筏順流沖下去,有點刺激。那時乘車到上游上竹筏,要步行穿過一條村到遇龍橋附近,見到村裡一片破落,讓人難過。

這回,我們的車子也穿過一處村莊到碼頭去,路上遇到有洋人乘摩托車而過,可能是住在村裡的。兩旁村舍雅潔清新,看似經過統一修飾,有些還繪上牆畫。當地朋友說,這是政府資助的產物。

後來一路上不斷發現,鄉間村舍、田頭、水邊、小路、山徑等等都有規劃製作的設施,如欄杆、路燈、告示、牆畫、標語、路標、地圖等。

旅途中到過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如龍勝梯田的金坑,我們駕車到了山間公路的盡頭,再往上去只有很徒的嶙峋泥石路。一些團友轉乘超野車再走一段,最後仍得徒步登山半小時,才能到達山頂的民宿。第二天往下走到梯田中去,想不到在田間和山徑的岔路口,仍然可以見到製作認真的路標,和勸籲勿毀作物的告示。

到寧明縣去看花山岩畫,那裡靠近越南,汽車要過渡(在珠三角,這樣的渡口可能已絕跡了),渡口那邊應該很荒蕪吧?想不到,河那邊的公路一樣好,路邊還有紅色的單車徑,鄉村旅遊工程沒有落下這邊陲地方。

鄉村旅遊是城鄉結合的休閒旅遊形式,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消費目標,是以旅遊導向的農村建設新概念。它利用旅游資源拓寬農業功能,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收入,也使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運輸成本,為農民增收,讓農村自力更生;還增加城鄉互動,農民不必外出就能接受新風氣,提高素質。另一大好處,是農村文化因為成為旅遊資源而得到挖掘、保護和傳承。鄉村生態環境、村容、衛生自然就得到改善。旅遊提倡獨特面貌,也利於打破千村一貌。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國農業分農林牧副漁,每一產業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鄉村旅遊形態。這不僅是農村的事,也是城市的事。鄉村旅游要發展成為有規模、有規範的產業,需要城鄉合作創新設計和經營。

這還是新事物,但已引起外間的注意。剛讀到有俄羅斯傳媒就中國的鄉村旅遊發展報道說,中國過去向俄羅斯學習過很多東西,現在該向中國取經了。報道稱國內旅遊是中國的「黃金產業」,二零一八年國內旅客創造了 8820 億美元收入。

(廣西行之五)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旅遊,扶貧,商業化

陽朔遇龍河風光
去旅遊,很害怕旅遊區過分商業化。一再聽到有人說,到麗江、鳳凰、陽朔……去,給不亞於城裡不夜天的繁囂嚇怕了,悵然一宿便離開,有的一夜不留,扭頭便走。我也討厭旅遊區的商業化。

所謂商業化,無非就是本來純樸、自然的東西不見了,包括人文生活的、天然山水的,代之而起的是金錢交易的享樂。

可是回心一想:為什麼大城市可以高度商業化,窮鄉僻壤就不該?

這有點奇怪。同樣的喧囂繁鬧,同樣的彩燈夜色,在城市是繁榮的標誌,到了村野鄉間,就媚俗可厭了。

城裡人去旅遊,原意是暫別繁囂,樂得短暫清閑,澄心淨慮,尋找雅興;若一頭又闖進可能比城中更惡濁的紅塵去,失望可以理解,但你能瞧不起鄉下人從城裡學來的商業化麼?那不就是城裡人傳播、推廣來的麼?

遇龍河的竹筏在等待遊人,撐筏的都是附近村民。
說大了,這關乎人權 ── 人權中的發展權。城裡人可以發展,鄉下人也有權發展。

其實,城裡人有旅遊消費的欲望,鄉下人有脫貧的希冀,兩者完全可以互利互惠。問題是,怎樣才能既自己得到滿足,又讓對方滿意。

按照市場經濟理論,這好辦,消費是理性行為,「看不見的手」可以妥善調節,解決問題。事實卻證明沒那麼簡單,任由市場化如野草蔓生,會招來惡果,不少人會急功近利,殺雞取卵。

中國旅遊市場有多大?據中國官方數字,二零一八年,國內旅遊人數 55.39 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人數 2826 萬,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 7991 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也就是說,旅遊業的貢獻佔 GDP 一成以上;單是國內遊,平均每人出遊約四次,就業人口每十個有一個與旅遊有關。

不知道有多少貧困人群從中受益,但在廣西的旅行中可以清晰地見到,貧脊地區本來只靠種植過活的村民(少數民族佔多數)正大量投入旅遊服務業,而且是有組織地投入。有靠個人發展的,而更讓人矚目的是集體行為,當中有專業策劃,有政府的硬件基建配套,有序而為。

這是為了滿足城市富起來人群的消閑需要,更主要是為了在貧困地區發展農耕之外事業,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是為了扶貧。中國當前有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其中一個目標是在明年(二零二零年)消除貧窮,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我們沿途在陽朔、海洋鄉、龍勝、程陽八寨、寧明、德天等地,都可以感受到由此而來的新氣象。過去,這些地方都窮得只剩下好風景,如今風水輪流轉,風景好,財運也好了。

(廣西行之四)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陽朔月色, 漓江晨曦

(廣西行之三)

陽朔:豐水枯水,風光瀲灧

旅行多了的都知道,出遊的時機很重要。你到來的時機對了,才觀賞到各處風光最美的一面。可惜,人在各種羈跘下很難從心所欲,即使你選擇了好時機,而人潮蜂擁,一樣讓你掃興。

於是,不必強求。時機正好固然上佳,不好的話,隨遇而安好了。「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看到什麼是什麼。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說,每次創作,都要先弄清楚條件有什麼限制,然後盡量在限制範圍內做到最好。旅遊亦一樣,不要埋怨天氣,陰晴雨雪各有特色,看它最好的,拍攝它最好的。

本來無意這時候去廣西,因為知道是枯水期,只是本來安排往南飛的行程意外地取消了,才轉念北上。廣西有朋友一直邀請去一走,去他們的新居一住。於是便與美國回來的親友結伴而去,由廣西的朋友駕車,到處走走。

第一站是陽朔。算來是第三次到這個山水奇勝之地,前後有四十年,上一次距今也有十多年了,其間的變化可視為中國巨變的縮影。住進一家小巷裡的民宿後,吃晚飯去。一路踏着流光溢彩的繁華,再登上一家以燒鵝著名的豪華酒家。酒家在當地有很大名氣,地方也大,餐具講究,生意好得出奇,要輪侯約半小時才能入座。唯是那廣(西)式燒鵝,與我們慣吃的廣(東)式燒鵝大不一樣,令人失望。

附近就是陽朔著名的西街。陽朔開放之初,不少洋人到來便長住不去,西街的酒吧逐漸多了起來,各種以遊客為對象的店鋪慢慢成行成市。那時,絕不會有人想像得到西街今天的景象。

這裡相信是中國最商業化的旅遊街區之一,匯集了各路想從遊客錢包裡撈點錢的商販,本地的、外來的,出售廣西特產,出售淘寶上最新的「創意產品」。你可能討厭讓人推着走的熙熙攘攘(據朋友說,旺季時,這裡的人流真箇人貼着人的湧動),但一定會發覺有東西在吸引你的眼球。

例如,有好幾家店鋪出售「釋迦菩提」,成品是乳白色的果形吊墜,比龍眼稍大,手感很好。這是一種小兒拳頭大棕色果實的核,店鋪都有人現場用鋸取核,再拋光成形,以作飾物、文玩。觸之溫潤,手感很好,20 元一顆。搜尋得知,這是釋迦菩提子樹的果籽,英文叫 raphia seed,屬棕櫚科目,又俗稱佛心果、空心菩提,長於熱帶、亞熱帶,中國大量從非洲進口。

酒吧仍然很多,看來大多以本地遊客為對象了,都有現場歌手演唱,聲浪極度吵耳。不少以艷裝女色搶客,有安排衣着暴露少女高企在玻璃窗中舞動以招徠,一若歐洲某些國家紅燈區所見。可是遊陽朔而留連於這樣的喧鬧街頭就辜負甲於桂林的好山水了。

民宿距漓江僅幾分鐘的路,第二天一早起來,在清涼空氣中走到江邊。這時節的漓江,水不豐沛,只在江心急湍,岸邊裸露出寛闊的石灘。已有浣衣婦沿石堤直走到江心洗衣,陣陣嬉笑伴着嘩嘩水聲傳來。水的那邊竹影連片,可能是江心沙堤。遠處,是典型的桂林山色,山包隨意屹起,灰灰藍藍的,各敷深淺,如貼在橘紅色晨曦天幕上的剪影。

當太陽從竹叢後面升起,江面染紅了。有裝上馬達的竹筏如脫弦之箭向下游岩壁下一個江灣飛馳而去。那裡應是個水深魚肥的所在,已有多艘漁筏停靠,每艘都有魚郎站着下釣。

這裡才是陽朔最誘人的所在,枯水期間依然風光瀲灧。

(廣西行之二)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回港路上,前路茫茫

缺水十多天的日日春,再挺起頭來。
從廣西返港途中,一直盤算着路線問題,有點前路茫然的感覺。這是指該循哪個口岸、什麼路線進入香港?該乘坐什麼交通工具?該在哪兒轉乘回去看來較平靜的港島?

之前還考慮過,是不是如廣西朋友和在港家人勸籲的,索性多玩些天,暫時不回港去?

車聲突然加強,列車進隧道,進入黑洞洞的空間,到港境了。手機上原來接收不到的大量 Wap 訊息噼咧啪啦地彈出,幾乎都是十多天來令人不安的資訊。

香港公共交通之便捷、高效一向令人自豪。香港公共交通發達之下,出行乘客接近九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私家車輛的乘客人次比例約只佔總數的 12%。想不到,這一回竟為返港後該怎麼回家如斯忐忑躊躇。

內地面積,萬倍於香港,於交通而言,兩者不可作同量級比較。但在廣西的十天裡,交通之暢達實不亞於任何地方。回程中,我們從貴港乘坐動車往廣州南站,車票是朋友幾天前代訂的。貴港是小站,少了如廣州南站那般的擁擠,和讓人暈頭轉向的龐大,從進站到入閘只有百米左右距離(往對面月台得跨天橋,要遠一點),正常情況下提前十分鐘到站就可以。一些乘客真的「準時」,乘車到來,一輪小跑入閘到月台去。

我們都把動車、高鐵看作長途交通工具,但在車上可以看到,有乘客只乘一個站,動車、高鐵似乎也可以是通勤交通工具。

侯車時,瀏覽列車班次表才知道,貴港有車到珠海。我幾年前乘搭過廣(州)珠(海)城際列車,卻原來,這條線已「升 le」,亦走動車和高鐵。搜尋可知,從珠海開出的有編號C字頭的城際列車,有D字頭的動車,還有G字頭的高鐵。途中有中山、新會、順德等站。

我曾經比較留意中國高鐵的發展,如今,一條條新的高鐵線稍稍的就開通了,已不算新聞。一二線城市都連接上高鐵網,三四線城市,甚至很多小鎮都通了動車。動車從貴港開出,途中有厚祿、永康、藤縣、鬱南等站,我就非常陌生。這些地方的經濟可能很就發展起來。據今天的消息,中國高鐵總長已超過三萬公里,佔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

本來約好了中山的親戚,到廣州南站後轉車到中山去會面。大致知道香港近日的暴亂後,就猶豫了。從中山回港多坐直通巴士,巴士到了九龍會不會遇到堵路之類麻煩?我在火車上徵詢了在港朋友的意見後,決定改變計劃,直接轉乘高鐵回港,再轉地鐵回港島。不過,在港親人叮囑,到了西九高鐵站,不可往地鐵柯士甸站走(柯士甸路另一頭,就是近日「戰場前線」理工大學),只可往九龍站去。

高鐵列車只消 45 分鐘到了西九,站內一段路水靜鵝飛,不見一個人,進入圓方商場才熱鬧一些。正好是下班時間,東涌線列車有點擠逼,到香港站轉車,就摩肩接踵了,中環站往柴灣方向的列車濟得滿滿的。一切似乎正常,人們如常的為工作和生活奔忙。但我知道地面上不知道哪裡會是另一個硝煙瀰漫的世界。

回到家裡,忙於整理家務,打理陽台的花花草草。一些不得不任由曝曬了十來天的,葉子乾得捲曲了,得大量灌水。很粗生的日日春,花還在枝頭,但花瓣都耷拉着。

今天早上才知道,西九高鐵站不遠之外,昨日烽煙四起,瘡痍滿目。轉眼陽台,卻見本來萎靡不振的日日春又精神煥發起來,儘管花朵萎縮而變小了。

(廣西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