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深中通道上馬而爭論未休

港珠澳大橋的圖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到二零一八年完成,經歷了重重波折。這關乎城市間政治體制不同,彼此利益博弈複雜,而主政者識見高低有別。深中通道之建設不涉政治體制矛盾,但一樣存在大量利益的長短考量,博弈同樣錯綜。

深中通道在深圳那邊的道路連接工程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已動工;珠江口兩個人工島也先後在二零一六年、二零一七年開工。到二零一八年九月,靠近中山的伶仃洋大橋和中山大橋主墩樁基也開鑽了,標誌着工程建設全面上馬。

可是到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日,廣州市人大主任陳建華到多市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到了中山,在深中通道工地實地考察時提出「建議」,希望調整深中通道建設方案,為廣州的發展留足空間。這令中山官員感到「意外」,「畢竟,深中通道已開工建設多時了」。

陳建華二零一二年起曾任廣州市長四年,二零一六年轉任人大常委會主任。自深中通道提出以來,一直主張全隧道方案,反對在廣州出海的伶仃洋主航道上架橋。雖然建設方案已拍板多時,他去年仍然三度公開要求調整深中通道建設方案 。這是廣州、深圳、中山之間持久博弈的反映。

深圳與中山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有跨海連接的構想,謀求雙翼齊飛。這時,港珠澳之間的交通連接也提上議事日程,到二零零四年,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全面啟動,深中通道因有重複建設之嫌而擱下了。然而,虎門大橋堵塞日益嚴重之下,深中通道數年後又重新擺上桌面。

廣州、深圳、中山政府都認為在港珠澳大橋與虎門大橋之間約70公里之間,有必要因應發展需要增建新通道。問題是選址,和建設怎樣的通道。

對於選址,廣州主張「東莞虎門 — 廣州南沙」路線,靠近虎門大橋和廣州。深圳和中山則要求兩地直通。經多番角力,廣東省交通廳二零零九年經專家研討敲定「深圳機場南 — 中山新隆」方案。

至於採取什麼形式興建,有全橋、東橋西隧、東隧西橋、全隧等多種方案。由於深圳機場高度限制,全橋與東橋西隧方案先被否決。在全隧道興建還是東隧西橋之間,廣州主張前者,深圳、中山則支持後者。經中央《深中通道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後拍板,勝出的是深圳和中山。

廣州至今心心不忿有大條道理:伶仃航道是廣州南沙港和廣州港的主要出海航道,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二零一七年排名全球第七,南沙港為其四大港區之一,規劃的伶仃洋大橋架設在航道上方,勢必影響南沙港和廣州港未來發展。更何況,廣州已為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為拓闊和疏浚伶仃洋航道投下了巨資?

爭論還未塵埃落定。香港似乎可以置身事外,但港珠澳大橋若不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安枕無憂嗎?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大灣區,接連打通東西動脈

珠三角東西大通道接連出現
港珠澳大橋從二零一八年十月底通車至今五個月,熱潮稍降,進入運作常態。不久前經大橋、珠海往台山,大橋兩邊的口岸都暢順。「打卡」的旅客不少,但沒有太興奮的。過橋其實不會有很特別感受,因為你在橋上看風景,看不到大橋的宏偉,那是橋下看風景的人才感受到的。幾年前去走三十幾公里長的杭州灣大橋,也有同樣感受。不同的是,杭州灣大橋分段按彩虹色譜裝點大橋圍欄,讓人不斷有新鮮感,儘管大橋之外「一片茫茫都不見」。

不過從港珠澳大橋往北,仍有跨越伶仃洋、珠江口的大型工程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不乏新的世界紀錄在創造。《大灣區規劃綱要》剛發表,藍圖初定,精工細描、潤色敷彩的工作還在趕緊進行。

大概今年五月就有一條新的大橋落成 ── 虎門二橋;建設難道堪足媲美港珠澳大橋的深中通道也在加緊施工,計劃二零二四年通車。還有蓮花山過江通道在計劃當中。這幾項建設,和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橋,和以廣州南站、深圳北站為樞紐的多條高鐵線,都有一個共同目的:打通珠三角東西之間的脈搏。

即將落成的虎門二橋
目前,珠三角東西之間的最重要交通通道是虎門大橋,東面惠州、深圳和粵東各地的車輛要到西面的中山、珠海、佛山、順德各地,必須走虎門大橋。從香港上廣州往粵西,這也是重要通道。大橋在香港回歸前通車,日均設計通行量為八萬車次;到二零一七年,日均車流量已達 16.29 萬車次,比設計值高一倍多。這是珠三角高速發展直觀標誌。

虎門二橋因而上馬,將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大橋較近廣州,位於珠三角核心區域,連接廣州南沙與東莞沙田。它有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跨江特大橋,其一以1688米跨徑在鋼箱梁懸索橋中世界第一;八車道鋼箱梁全寬49.7米,是世界最寬的整體式鋼箱梁;主塔高260米,相當於 90 層樓高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深中通道。深圳到中山的直線距離只有二十餘公里,目前兩地之間往來必須繞虎門大橋,車程超過一百公里,要走兩小時。深中通道真接連接深圳與中山,總長只有24公里,車程只要半小時,與港珠澳大橋一樣採取世界級的超大型「橋、島、隧、地下互通」設計,從深圳機場以南的廣深沿江高速,向西跨越伶仃洋,到中山市翠亨新區馬鞍島上岸。

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8公里。橋梁佔 17.2公里,隧道 6.8 公里,雙向八車道,總投資四百多億元。

至於蓮花山過江通道,為有利加強廣州火車南站與珠江東岸地區聯繫而建,由東莞跨越珠江獅子洋水道,西接廣州番禺和京珠高速,可望二零二五年完工。

不少在中山買了房子的朋友,多年來有雞肋之嘆。現在可能不一樣了。深中通道會使中山成為深圳的後花園,庶幾亦是香港的後園呢。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為什麼美國永遠都不會有高鐵?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梅根·麥卡德爾 (Megan McArdle)

加利福尼亞人一向把加州看作是「未來誕生之地」。2008年,該州選民認定 ── 高鐵就是未來。2008年11月,加州發行了90億美元債券以啟動美國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由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那就是預計總耗資高達330億美元,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的高速鐵路系統。

近幾年,樂觀主義者一直在描繪一個美妙的構想:數百萬加州人乘坐子彈頭列車快速,舒適,環保地來往於該州兩大中心城市之間。然而與此同時,悲觀主義者卻已經清醒地看到高鐵建設成本正不斷攀升。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加州高鐵項目的建設成本已經躍升至750億美元,而且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數字還會不斷攀升。

本週二(2月12日),來自民主黨的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在發表首次州情咨文講話時呼籲將加州高鐵項目大幅縮減為一段成本較低且僅穿越中央谷地( Central Valley),聯結默塞德(Merced)和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的長度為191公里的線路。與原建設方案相比,這個新的方案實施起來要容易許多。因為在中央谷地,很少有人會反對高鐵建設計劃,當然這一地區很少有人會去乘坐高鐵。這樣一來,加州選民就可以不用再捂着手中的錢包了。不過美國其他地方的選民卻應該密切關注這個發生在加州的事件,因為這件事揭示了美國任何一個鐵路建設項目可能面臨的困境,甚至可以說,發生在加州的這件事揭示了美國任何一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能面臨的困境。

幾乎每一個曾出國旅行的美國人在回來之後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國,幾乎每個國家都可以提供便宜,高效的鐵路服務,而美國人卻要在高速公路上忍受單調乏味的旅行或者在機場安檢時忍受來自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侮辱。很遺憾,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或問題造成了這個結果;也可以說,有很多問題造成了這個結果,那些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正是那些問題剝奪了我們乘坐子彈頭列車的權利。

首先是距離。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比如中國,歐洲和日本),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之間的距離比美國的要近很多。大城市之間距離較近差不多是建設高鐵系統的前提條件,這就是中國,歐洲和日本有高鐵而我們沒有高鐵的原因。可以想像一下,在大西洋沿岸的紐約和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之間修建一條高鐵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吧!

其次是徵地成本。美國的確有幾個地區具備了建設高鐵的條件,它們內部的大城市比較密集,比如德克薩斯州和東北部的城市群。然而我們並沒有在這些城市之間修建高鐵,而是在華盛頓和波士頓之間建設了阿西樂快線(Acela Express,全長734公里,最高速度為240公里/小時,但由於美國東北走廊鐵鐵路設施嚴重老化,列車僅能在一小部分路段全速行駛,在大多數路段的行駛速度為115公里/小時 ── 觀察者網注),從華盛頓到波士頓幾乎需要八個小時,而且車廂晃來晃去,非常不平穩。

我們為什麼沒有建設等級更高的高速鐵路系統呢?因為真正的高鐵列車需要走筆直的路線,列車在時速300公里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轉彎的。可是我們現有的鐵路線並不直,無法滿足高鐵列車的需求。修建更新,更好,更直的鐵路意味著政府要買下在華盛頓與波士頓之間建設高鐵系統需要的所有土地,並且拆除擋住鐵路建設的所有建築。美國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在華盛頓與波士頓之間已經沒有尚未開發的農田和荒地了。正相反,兩地之間的土地已經被大量價值極高的地產所佔據,買下那些地產將需要一大筆錢。此外與中國法律不同,美國憲法在徵地問題上賦予美國政府的權力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是法律程序主義。歐洲的城市之間也有大量價值極高的地產,而歐洲卻沒有那些能夠在徵地、環境影響評估等領域束縛政府手腳長達幾十年的各種法律程序。由於歷史原因,美國法律體系為美國公民提供了數量龐大的、可以否決一個高鐵建設項目的法律着力點,他們可以藉此來阻撓政府推動的高鐵建設項目。在美國,任何一個比粉刷校舍的規模稍大一些的施工項目都不得不通過多年的評估和訴訟爭出個結果,或者是通過花錢​​收買反對者來解決問題,更有可能需要雙管齊下才行。

第四是建設成本。美國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高得多。右派喜歡指責工會,而左派喜歡指責要價過高的顧問。然而他們爭論的內容不過是表面的症狀,並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我已經在上面列出了美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們的聯邦制度已經並不那麼健康。

媒體上已經有大量批評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昂的評論文章,不過在讀的時候不要只是一味地關注那些飆升的數字,請想一想那些數字背後的事情。為何在實施一個建設項目時僱傭如此之多的顧問?工會為何要在項目中人為地增加僱員數量?

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僱傭那些人的目的在於,如此一來建設方就可以避免遭遇法律訴訟,就可以表達對某些政府監管機構的馴服態度(一個建設項目往往會涉及很多政府部門,其中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沒有能力在該項目上扮演終極權威),就可以安撫數不清的實力強大的遊說集團。

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裙帶資本主義現象,然而像美國這種權力高度分散的政府體制(大量權力被下放至基層政府部門)卻有着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任何人都有條件收買一個政客的幾位密友,進而影響這位政客的決策。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加州高鐵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所有這些問題。被保留的那部分高鐵線路雖然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修建完成,但那段路線並不穿過人口密集區,而是穿過地價較低廉,遊說團體相對較少的中央谷地。加州高鐵真正的價值是聯結舊金山和洛杉磯兩大城市,然而這樣的建設方案意味着冗長的法律和政治糾紛,意味著天文數字般的建設成本。舊金山和洛杉磯之間的距離有600多公里,這段距離太遠了,美國可能永遠都無法用高鐵把這兩座城市連接在一起。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2019年2月1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
轉載自 2019-03-26 觀察者網

法國總統的珍貴禮物

啟蒙運動時巴黎文人聚會,討論伏爾泰的作品。
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訪華,帶去的禮物較特別,是法國共和國衛隊的一匹隊馬。這次中國主席習近平回訪,馬克龍送的禮物更特別而珍貴:一部一六八八年法國出版的法文原版《〈論語〉導讀》。這部首版書僅存兩本,法國僅存的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習近平接受了另一本後,說會把它收藏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這書之珍貴,不僅在於罕有,更在於曾對法國知識界產生過可稱劃時代的影響,有助推動了影響整個歐洲以至世界的啟蒙運動。西歐近代有過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一是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二是十六至十七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三是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末的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作為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批判封建專制、宗教愚昧、特權主義,宣傳自由、民主、平等,覆蓋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它推動了後來的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促使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興起,以致歐洲文明今天雄霸世界。

伏爾泰
啟蒙運動濫觴於英國,卻以法國為運動中心,那裡的啟蒙運動聲勢最浩大、影響最深遠,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十八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以致有「十八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之說。

《〈論語〉導讀》的作者是十七世紀法國人弗朗索瓦.貝尼耶。馬克龍把書送給習近平時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啟發伏爾泰和孟德斯鳩的哲學思想。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末,歐洲社會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興趣, 掀起了「中國熱」,法國知識分子理性思考中國文化後形成褒貶兩派,分別以伏爾泰和孟德斯鳩為代表。

伏爾泰高度評價中國政治,認為中國是一個由開明君主統治的理想國家,一,有賢明的君主以理性治國,統治寬容;二,有良好的法律,有有效的行政體制;三,儒家思想十分完美,是中國政治統治的理論基礎。他因而有「歐洲孔夫子」之稱。

孟德斯鳩則認為中國是專制國家,皇權至上,而儒家學說為之提供了合法性;中國也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法律。不過他肯定中國一些具體措施,如重農政策、科舉考試等。

其實,當時歐洲人對中國認識非常有限,關於中國的訊息主要靠傳教士帶回來。瞎子摸象而各有所本、各有所限是必然的。西方以堅船利炮打進清代中國後,對中國印象的巨大落差由此形成。

如今是資訊爆炸時代了,西方很多人對華認識卻仍然比瞎子摸象好不了多少。即使一些開明之士,亦不免受局限。最新例子,是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日前在北京「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發言。

薩默斯對中國的發展有相當認識,曾說過,若干年後回望廿一世紀,歷史會只記得一件事,就是中國的崛起;其他如「九一一」等不在話下。他日前在北京指出,十九世紀的英國經歷工業革命後,生活水平提高至1.5倍,而中國經歷了四五十年時間,佔世界20%的人口生活水平翻了15倍。「我相信,當人們到公元二五零零年寫歷史時,中國發展的意義將比工業革命更大。」

可是他從美國利益角度出度,呼籲中國「要重申自己的立場:中國正在蓬勃發展,但無意取代世界舞台上的其他角色」。

同場的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隨後的發言中不失和氣地回應說,「中國無意成為另一個超級大國,一個美國式的超級大國,所以不會取代美國」,但「中國扮演什麼角色,不應該由華盛頓來決定」。

啟蒙時代彰顯理性。當今,仍亟待理性的啟蒙。馬克龍的禮物,有深意存焉。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花展雖完花不盡

花展為鬧市添上櫻花林
沒有特別留意香港花展的舉辦時間,今天早上起來,朝雨剛停,陽台天水遍地。吃過早餐,上上網,太陽出來了,花花葉葉滿布瓊珠。可以再去花展看看嗎?誰料樓下的大夏管理員知道我要去花展就說,花展昨天閉幕了。原來,花展展期只有十天,今天不再待客了。

不過到維園走一走,沒有失望,而且帶回一盆花展今年的主題花大紅花。

旁觀可知,花展花費的人力物力很大。維園過年的花市結束不久,幾個硬地足球場與大草地便再封鎖,為花展布置,布展時間比展出時間長得多。各個園圃展區、花藝園藝攤位與商號各自為爭妍鬥麗投入人力,其中不乏各方面專業人士,如美術設計的。

每年,我都為花展各個園圃能讓不同花卉及時盛放而驚奇,譬如今年十幾棵兩三層樓高的櫻花適時盛放成櫻花林,就吸引遊人圍賞如堵,不知道這些櫻花是在哪裡栽種和運來樹起的。

香港的花藝、園藝組織理所當然踴躍參與,而政府多個部門如建築署,渠務署、懲教署等,香港 18 個區,還有北京、深圳、廣州、佛山等城市都每年為香港花展大花心思、撥出資源。以去年計算,參與的本地、內地、海外機構達二百六十多個。花展觀眾都應對它們感恩。

灰色的大紅花
二零一八年上一屆花展,吸引了 72 萬觀眾人次進場,創下歷屆紀綠。但我相信,入場收費一定遠遠無法彌補籌辦的經費開支。花展有眾多贊助商,最大的是香港賽馬會。享受過花展的樂趣,該感謝馬會,或者,感謝各位馬迷。

在環保意識推動下,如今各種大型公眾活動都有物資回收措施。去年花展之後共收集了 991 噸廢物,其中可以循環再造或再用的佔 78%,包括沙石土壤等。很多園景和花卉被重置到各區去,還把三萬盆槙物轉送給學校等機構和個人。

有一年,花展後的盆花在維園隨意擺放,結果被人任意拿走,弄得遍地狼籍,慘不忍睹。今天早上在已閉展的花展場地外見到有人排成長龍,原來有撤展的盆花免費派送。我於是加入行列,拿了一盆今年的主題花大紅花。陽台已有一盆栽了多年的大紅花,今天拿到的大紅花卻是黃色的,為陽台添上異色。大紅花其實有各種非紅色,我在花展看到最特別的大紅花是灰色的 ── 灰色的大紅花!

朋友傳來訊息說,深圳仙湖植物園有更大型的「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是深圳首度舉辦的國際花展,包括英法日菲的園圃。仙湖植物園很大,有山有水有廟宇,我多年前去過,但沒有好好遊玩。可惜,那裡不通地鐵。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粵語發音之難與易

遇到一位從東北移居香港的姑娘。這時,一般來說,我會自動轉到普通話「頻道」,用普通話對答。後來聽到對方投訴粵語太難學了,為之苦惱,但又很希望說好粵語,我就不遷就了,說粵語,也鼓勵對方說粵語,好讓她練習,順便指正她一些發音。

在對話中遷就不懂粵語的南來朋友,已成為習慣。不單是我,很多朋友都一樣,只要能說那怕半鹹不淡的普通話,也會佶屈聱牙地說,再加手勢比劃。這不妨礙溝通,畢竟粵語與普通話都屬於漢語系統,相同之處很多。如果對方只在香港短暫停留,那就更加只能用普話溝通了。若對方打算在香港長住謀生,有意打進香港主流社會,情況就不一樣,應當努力學習香港通行的粵語才對。遷就反為會助長很多南多來者懶學粵語的惰性。

事實上,如今很多南來者沒有學好粵語的打算。一是覺得普通話既是全國通行語言,理所當然可以在香港說普通話;二是粵語太難學了;三是越來越多港人能說普通話,普通話越來越通行。

以前有人譏笑「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說官話」,「可怕」的粵式官話還可以聽到,日前就有人傳來不知哪位大人在北京兩會上的發言視頻,一聽,令人噴飯,不忍卒聽。相對之下,北人學粵語更難,可是從來沒有「最怕XX人說廣東話之說」。在香港,粵語口音從來五花八門,外來的如上海口音、潮州口音,珠三角各鄉如順德、台山、客家口音,百花齊放。已故藝人沈殿霞還以自己的上海口音粵語建立品牌,鄧碧雲的順德粵語亦一樣,麥嘉的台山腔粵語、岑建勳的潮洲腔粵語也具特色。香港不少富豪也一口鄉音粵語,面對公眾不會慚於啟齒。

口音有如胎記,很難洗脫。各種語言有自己的發音特點,你自小習慣了以母語的聲母韻母、以母語的腔與調說話,長大了會很難適應其他語言的發音。歐洲一些語言有舌頭在口腔內顫動的「齒齦顫音」,說漢語的人就非常非常難學,除非你真能唱好《鳳陽花鼓》中「得兒叮噹飄一飄」一句中的「得兒」。

所以,說話有口音是常態,各種語言中能說正宗口音(其實也是一種口音,不過被定為「正宗」口音而己)的不多。內地的電視電台播音員要持證才能上崗,就是明證。這也證明正宗口音是可以學上手的,只是一般人不去努力學習而已,得過且過就算。要認真學習就得明白語音之間的差別,譬如普通話與粵語之異同。

普通話與粵語的語音差別很大。聲調:普通話只有四聲,粵語有九聲;最大的差別不在數量,而在普通話沒有入聲,粵語有三個入聲,而且各有三個調。聲母:普通話有捲舌的zh、ch、sh 和 r。粵人的舌頭常平,翹不起來,也分不清楚哪些字該捲舌哪些字不用捲舌。最大的差別在韻母,普通話有 35 個韻母,而粵語有 56 個 (據香港中文大學「漢語多功能字庫」),其中塞尾韻(入聲韻)就佔了18 個,還有普通沒有的五個閉口音韻(如唔、三、十、金等),韻母中有十幾個普通話相對較少的雙韻母。

如果有針對性地在這些差異上下功夫,把普通話或粵語說得好一些、正宗一些,應該是可以的。

櫻花 ── 二零一九花展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