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市的輕軌列車 |
美國非常落後的不僅是高鐵,而是整個陸上公共交通系統。以前,世界各地的人都艷羡美國幾乎人人有汽車,美國人以輪胎上國家自豪。可是如今世界都關注環保,關注節省資源之下,汽車極高汽車擁有量反為人詬病。
全世界人均汽車擁有量最多的是聖馬利諾,每千人擁有汽車 1263 輛。這個意大利境內的內陸小國只有三萬三千多人,忽略不計算了。美國是三億多人的大國,每千人擁有 910 輛汽車,排世界第二位,就可怕了。在人人都點到點駕車代步之下,無論是城內、城郊、城際的公共交通,相對於其他國家例如毗鄰的加拿大,就不堪提。
三藩市的公共交通據說是美國大城市中最好的,我十多年前去領教過,試搭轟隆轟隆的地鐵(Bart),再轉巴士去探訪一位長輩。等巴士時,竟然被人從路過的車上擲水彈。上了巴士到下車,要拉繩敲鈴通知司機「有落」。這都予人第三世界的感覺。
如今,到網上就美國公共交通瀏覽一下,仍充斥着大量相關吐糟。例如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城市規劃博士研究生寫出長篇論文〈為何美國放棄軌道交通?(別怪汽車)〉(Why Did America Give Up on Mass Transit? 〔Don't Blame Cars〕),專長闡釋新聞的 Vox 網站刊出〈美國公共交通成災如斯之真正原因 (The real reason 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such a disaster),等等。
一九五六年,洛杉磯的電車服務被收購後,電車變成廢鐵。 |
地方當局不得不給予補貼,以維持起碼服務,但無法改善服務。為提高行車效率,可以考慮把一般很短的站距擴大,縮短行車時間。可是馬上招來歧視長者、殘疾者的攻擊,因為「政治不正確」,行不通。
於是,公共交通似乎只面向弱勢社群,政府有關開支並非公共服務開支,而是福利開支 ── 美國大部分政策制定者和選民都這麼看,都不同意用納稅人的錢去改善公共交通。要出行,自己想辦法好了。
有人認為美國地人稀,城市布局平展,根本無法建立可配套的公共交通。可是一對比情況相似的加拿大城市,就知道這不成理由。美國市郊道路設計只利於點到點,多掘頭路,而不考慮公共交通路線路通達,則是有目公睹的。
不知為什麼,有關文章都不提及「美國電車大醜聞」(The Great American Streetcar Scandal)。美國不少城市曾有過發達的電車服務。一九三八年到一九五零年,National City Lines 公司把包括洛杉磯在內的 25 主要城市的電車服務都買下了,結果卻是電車服務自此一蹶不振。這家公司的股東都是誰?包括通用汽車、火石輪胎、標準石油等。美國自此走上輪胎上國家的道路。
美國公共交通如斯不濟真的與私家車無關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