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劉文金 |
令人懷念的不僅是劉文金,令人懷念的還有那個年代的奉獻、奮發、開創精神。那是中國的五十年代。
劉文金是河南安陽人。他在安陽、鄭州讀中學時,已展現出音樂才華,學會多種樂器,是樂隊隊長。他一九五六年考進中央音樂學院,學作曲,也學鋼琴、二胡、嗩呐、笙等民族樂器。一九五九年,大學三年級,他創作了由鋼琴伴奏的二胡獨奏曲《豫北敍事曲》。(同年,何占豪、陳鋼在上海創作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翌年,又創作了《三門峽暢想曲》。兩曲都被譽為二胡獨奏的里程碑式作品。再加上一九八二年創作的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劉文金單憑這三首二胡曲,已足以垂青於中國樂壇。這三首作品都讓人一新耳目,具有劃時代意義。
五十年代是現代中樂的奠基年代,不同樂器的出色演奏家輩出。他們都有個特色,就是都經過民族民間文化的浸潤,然後進入專業藝團,得到進一步栽培。中樂隊的編制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很多為適應樂隊需要的改良樂器也在這個時期產生。在中樂這個領域,這是個發展非常蓬勃、積極的時期,這充分反映在那個時間的各種獨奏、合奏作品上。
在這個時期,二胡的演奏風格產生了巨大變化。二胡的音色接近人聲,最善於如泣如訴,素來給人哀怨、纏綿的印象,陰柔有餘而陽剛氣不足。劉天華的二胡十大名曲雖然也有《光明行》這樣昂揚的音調,但主流仍是低迴的。
劉文金學生時代的兩首作品出來,完全改變了人們對二胡的觀感。他調動自己熟悉的河南音調,又發揮專業作曲家的技巧,從旋律到曲式都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新開創。這使兩個作品能在當時眾多的中樂獨奏作品脫穎而出。
那時的中樂獨奏曲主要出於演奏家之手。這些演奏家都有很好的演奏基礎,非常熟悉民族音調,寫出來的作品韻味十足,加上時代賦於的積極、樂觀基調,都很受歡迎。不過也有個缺點,就是作者缺乏作曲的專業訓練。這樣的作品聼多了,就有類同的感覺,特別是在樂曲結構上。
劉文金雖然不屬專業演奏家,但自小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熏陶,後來又得到作曲的專業訓練,可說兼得兩家之長。他說到自己的創作心得曾這樣說:「幾十年來,我只是堅持着某種簡單的觀點和立足點:力求人文至上,力圖雅俗共賞。」
說到雅俗共賞,不能不提《長城隨想》。二胡曲作品數以百計,但真正具有沉邃內涵,能讓聽眾在感情、理性都能有所觸動的,實在不多。《長城隨想》以恢宏的氣魄,寫歷史圖景,抒詩人情懷,不似許多作品只滿足於外在描繪,而追求內在的深刻抒發。這不僅是二胡作所僅見,也是所有中樂作品中難得一見的。
劉文金創作生命力的旺盛令人驚歎,在半個世紀裡創作的民族器樂、聲樂以及其他類型的音樂作品達四百首之多。很可惜,我們在香港能接觸到的不到一個零頭。
劉文金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22時21分去世,享年76歲,將於七月五日 在北京八寶山舉殯。
**
劉文金在香港談創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mS_uv_VDnA舊作重溫:劉文金,從傳統中出異彩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2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