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多重目的:剛聽一位廣州的朋友說,公園裡不少老榕樹被砍掉了,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也想感受一下公園裡羊城市民怡然自得過日子的獨特氣息;還有,重溫一下其中的兒時回憶。
廣州多榕樹,舊城區很多道路榕蔭清涼。榕樹樹冠大,作為華南的土生樹木,在城鄉都非常受歡迎。村頭村尾的榕樹頭積聚着純厚的鄉情,在香港的榕樹頭則帶有濃烈的市井風情。人民公園的前身是清代的巡撫署,一九一八年民國時改建為「第一公園」,後改稱「中央公園」。正門向南,一路走去就是海珠橋。後門正對着也是民國就建造、風格與中山紀念堂一樣的市政府大廈。這幾座建築物構成了舊廣州市的南北中軸線。
人民公園給我的第一個聯想就是榕樹,其中有多少榕樹不知道,反正中央通道兩旁都是,都應年過百齡。二零二一年,廣州發生過一場砍樹風波,據當時傳媒報道,市政府計劃改造城市景觀,大種花樹,全市七條主要道路計劃砍樹四千多株,包括榕樹三千多株,據說連人民公園的榕樹也不能倖免。這觸發了廣州市民的憤怒,最後驚動中央,結果是市委書記、市長都丟了官。
照我那天所見,公園中央通道依舊榕蔭蔽天,但榕樹似不如兒時見到蒼老粗勁。
公園中央有個亭子,叫音樂亭,是兒時經常嬉戲的地方。那天,繞着亭子嬉戲的人不少,卻都是中老年人,有男有女,有五六組,每組四五人,各自圍着圈子踢毽。我在香港從來沒見過有人在公園踢毽子,在廣州則常見,踢的不乏高手。每次停步觀賞,都賞心悅目。在粵語中,這種踢毽叫「搋(讀差人的「差」音)毽」,用的是巧勁,毽子踢得不高,最多稍稍過頭,講究用各種腳法互相巧妙傳送,你來我往。這屬南方毽,與北方跳得高、踢得遠的北方毽風格迥異。
那天,我們駐足欣賞一個四人組合悠然自得地玩樂。親戚對其中一位穿黑衣的老者特別欣賞,老者應有六七十歲,不但腳法靈巧,而且身法矯健,常輕輕挑毽,然後扭頭擺肩,讓毽子繞到身後去。這位老者好像聽到我們的輕聲議論,不時扭頭相望後,忽然向我的親戚揚聲說:「你係唔係xxx嘅大佬?」
兩人竟然是幾十年未見的舊街坊。
舊時廣州人有個由同學、街坊組成的緊密人際網絡,小學的同學多屬街坊,住所很近,放學後常到彼此家裡串門,與同學的兄弟姊妹玩在一起。這樣的青梅竹馬交情不涉利益,可持續幾十年,老而彌堅。這回在廣州一再見證到這樣的純真友情。
這樣的交情不涉利益.....這次回鄉也體驗到了........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