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釣島之爭與美國面對之三挑戰

釣魚島每隔幾年就成為輿論的焦點,讓傳媒慷慨激昂一次,讓兩岸三地同胞熱血沸騰一番。這一回的沸點似乎上升了幾度。從物理角度看,沸點上升,與壓力有關。有關的國家,的確都受到壓力,這是指中、日、美。

登島的香港保釣分子本來只準備做個秀,沒有真的打算到釣魚島去,所以出發時連糧水都沒備好。可是他們在香港獲得順利放行,更意外登島了。日本的船艦早就在「恭候」,連島上也布署了幾十個警察。保釣船卻是如有神助般靠了岸,讓保釣分子登島展示了旗幟,讓日本傳媒在上空拍攝了很完美的照片。照片馬上傳送出去,讓日本、還有兩岸三地傳媒各取所需。

接着的發展也快,日本迅速放船放人,幾十艘日本船只載上右翼分子、議員也登島,擾攘一番。

整個事件看來是香港的保釣分子偶然「促成」的,可是從中國和日本的部署和反應來看,很難相信事件是個意外。

香港的保釣船出發那一天,我偶然聽到中央電視台報道了消息,當時就很奇怪,心想,中國政府的態度怎麼改變了?事後證明,中國對民間正在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確實減少了遏制,像打開了洩氣閥。這究竟是經濟計算還是政治計算?

日本也有同樣情況。右翼分子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拿釣魚島說事已一段時間了,不斷在挑動日本人的情緒。日本首相官邸去年十月進行的調查顯示,日本表示對華「沒有好感」的民眾上升至七成。這進一步鼓勵右翼分子利用當前首相野田佳彥的弱勢謀取政治利益。野田則無從選擇,被挾持在右翼的戰車上。

這也反映了日本在發生福島核災難,日本排第二的經濟地位被中國超越,以及俄羅斯和韓國的國家元首先後踏足與日本有爭議領士之後,整個國家的不安情緒。在日本,「日本要有所改變」的聲音在加強。

要怎麼變,不由日本說了算,要看美國的。美國卻也在改變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要「重返亞洲」,潛台詞其實是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釣魚島的主權爭議本來就是美國在中日之間早就埋下的炸彈,炸彈在這時刻爆炸,雖未正中美國下懷亦不遠矣。

但中國是不是現在也去引爆炸彈?

在中國的宏觀戰略中,最重要的是繼續增強國力,盡量減少不必的國力消耗。在這過程中,這個十年是關鍵,對美國亦一樣。按照不同專家、機構的推算,中國可在二零二零年前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奧巴馬要美國重返亞洲,是衝着這個變化而來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國真正的挑戰不在眼前,而在未來五到十年,就是在中美力量對比進一步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候。他指出,美國戰略界目前在集中思考三個有關中國崛起的根本性問題,也是三個挑戰:
──如何應對一個13億至15億人口大國的崛起帶來的資源、能源和經濟上的挑戰?
──如何應對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崛起帶來的政治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上的挑戰?
──如何應對一個尚未完全解決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國所帶來的軍事安全上的挑戰?
即經濟、政治、軍事的挑戰。

中國更應從大視野去思考未來的挑戰。從這個角度看,釣角島之爭,最好還是能如鄧小平所願的,擱置一下為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