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從「聯合國確認粵語」看傳媒責任

這裡的瀏覽量近日出現了「井噴」現象,就是突然飆升起來了,前天一天超越二千五百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我有過多次類似經驗,知道一定是有人把這裡某篇可能有爭議性的文章轉貼到哪一個人流眾多的網站去了。

一看統計資料,果其然。點擊集中在六月時寫的〈粵語獲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一文,而流量的主要來源是「面書」(fb)。這就是說,有人把文章和連結轉貼到「面書」去,於是吸引了大量有興趣的讀者到來。後來,一位Raymond 君留言「自動投案」,說是發覺越多越多人在fb傳播「聯合國確認粵語」之說,於是把上述文章連接到fb去,以讓更多人「得到正確資訊」。

六月時,這篇文章也曾被人轉貼到高登討論區去,也造成過一次「井噴」,但程度上沒有這回猛烈。

很感謝 Raymond。但對於文章裡的資訊是否就是「正確資訊」,我還是有點保留的。實事求是地說,我是盡自己之所能,在聯合國網頁裡完全找不到「粵語獲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之說的根據,而又找到那位教授之謬說,再憑自己的常識去判斷,認為所謂「粵語獲聯合國定義為語言」是不確的。自始至終,我弄不清楚「粵語獲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之說是怎麼發生的。是故意無中生有?還是始作俑者對聯合國某一文件的文字理解錯了?原文的意思是什麼?這些,我都不知道。因此,無法直搗黃龍,挖出禍根。

互聯網是個功能非常強大的溝通工具,它把很多本來由部分人專享的權力下放到每個人的手上。例如,向人群廣泛傳播信息的權力,過去只由政府和傳媒掌握。個人過去也可以傳播消息,但只可以通過「小道」進行。有了互聯網,「小道」一下子變成了「大道」,誰都有權向全世界──理論上──發布消息。

不過,兩者之間,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的信息和在大眾傳媒上發布的信息之間,有一點很大的區別。

網上虛擬世界是個放任的空間,不但內容、感覺可以虛擬,連責任也可以輕易虛擬掉。它使人覺得,一切可以獨斷獨行,要怎麼做就怎麼做,要怎麼寫就怎麼寫。這使每個網上作者、轉播者都受到「慎獨」的考驗。

《禮記.大學》說:「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是指人在無人監督下要高度自覺,按一定道德規範行動。這是自律,也是情操、修養。這比在傳媒中做事有更高的要求。

在傳媒中寫作,「文責自負」是假的,你不可以以此為藉口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校對、編輯、主任、老總會在每篇文章的背後層層把關,以保證不出文字上、內容上的錯誤。所以平面傳媒、包括由傳統傳媒開辦的網上傳媒發布的信息,相對於網上個人發布的信息準確、可靠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旦發什麼大事,人們都要看傳統傳媒的報道,而不敢輕信網上的流言。

可是讓我驚訝的是,竟然看到有作者也在平面傳媒上散布「粵語獲聯合國定義為語言」,還有人把文章掃描了放到fb上去。這名作者似乎以為自己在網上寫作,可以「自把自為」,根本不去檢驗消息的出處、是否可靠。更可悲的是,有關傳媒本該為文章把關的層層人員也一樣,一路大開綠燈。說不定,還有其他傳統傳媒發表了類似的報道。

傳統傳媒在把業務推向虛擬世界,希望不要因此而把責任也虛擬化就好了。

2 則留言:

  1. 小弟fb朋友不多,「功力」應該不足以「井噴」,大概有朋友一傳十十傳百吧,好東西自然有人分享

    另外小弟在fb只指出該報導「有可疑」,亦註明此blog是 "參考資料之一",相信不至於「好心做壞事」陷你於不義 :)

    回覆刪除
  2. 我並沒有所言「好心做壞事」之憂,儘管以前在這方面有過不愉快經驗。那一次,有文章被人貼到高登討論區去,結果招來了無端的粗言穢語謾罵。那不知道是不是「好心」招來的。那不愉快經驗也有好處,就是讓我多了解到一些人的心態。

    我一直對fb有戒心,這次卻真的讓我見識到了它的威力。

    謝謝 Raymond。

    雪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