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大不列顛在倫敦奧運的最大收穫

倫敦奧運剛結束,幾天之後,英超就要開鑼。現代足球發源自英國,足球也是英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英超已不僅是英格蘭的足球聯賽,而且是全球足球迷的注視焦點。可是英超今天的輝煌,相對於英國的體育傳統,是個異數。

英超是世界最商業化的足球聯賽,球星的薪酬高得驚人,簡直是天文數字。而在英國傳統中,體育是高貴的,主要是精英階層的活動,公平競賽重於勝利,更鄙夷金錢獎勵。以體育運動為業,那等同勞動階級了。依此,很難想像英格蘭會出現英超這般商業化的體育運動。

相反,現代奧運的很多競賽項目,是在英國形成雛形的。倫敦也是唯一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城市,英國對推動現代奧運不遺餘力,也一直努力提倡傳統的奧運精神。一九九二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英國馬術隊的T恤背面還印着 Winning’s not everything. Taking part is (爭勝為輕,參與為重)。直到戰後很長時間裡,英國各種體育比賽都嚴格限制授獎,獎杯價值不得超過12英鎊(約百餘港元)

如今,情況大大不同了。

倫敦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是在一九零八年,那是英國奪得最多金牌的奧運會,一共拿了56面,差不多是本屆的兩倍。兩屆奧運會其實難以比較。那時參賽單位只有26個,而本屆多達205個。更大的不同是,那時的體育競技以業餘為尚,而如今,英國也追隨很多國家一道,改由國家主導,支持精英運動員參賽、爭奪獎牌了。

英國的這一變化以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分水嶺。那一年,英國只奪得一面金牌,在獎牌榜上跌落到第36位,這被視為奇恥大辱。體育體制的改革應當追溯到戴卓爾夫人當政的八十年代,她要求英國擺脫「二流的慵懶」。接任的工黨首相馬卓安(梅爾)一九九三年成立了全國彩票,把收益的六成用來支持奧運選手。自此,加上政府的撥款,英國的奧運獎牌工程約花了十億美元,其中大約有一半是北京奧運之後花的。

從輿論看來,英國人很滿意奧運的成就。以英國只有六千二百萬人口計算,它的人均獎牌數量遠遠超過獎牌榜上第一第二位的美國和中國。(人均獎牌榜排第一的是格林納達,只有11萬人口卻奪得一面金牌)政府自然也滿意,答應為培訓奧運精英增加經費。

最大的提升應當是英國人的國民意識和對國家的自豪感。英國的正式名稱是「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國家的聯合體,簡稱英國或GB,即大不列顛。英國在奧運就自稱為GB隊。但英國人對GB的歸屬感反不如對各自所在國家例如英格蘭之忠心。倫敦奧運舉行之前,不少報道提到英國人對奧運較冷淡,與此有關。

但隨着GB隊的獎牌數量越來越多,英國人的熱情持續上升,對GB、對米字旗的感情發生了升華的變化。奪得29面金牌共65面獎牌,比北京奧運的19面金牌共47面獎牌,是個了不起的大躍進。閉幕式在砌成米字旗狀的運動場上大開派對,是最後高潮。

多年來,聯合王國的分裂危機一直揮之不去。倫敦奧運的成功之後,王國政要們相信可以安枕一段時間了。倫敦奧運的最大收穫,或許是它的國民教育效應。

2 則留言:

  1. 嚴格來說, 到現時為止,「倫敦」是唯一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城市」, 而並非「英國也是唯一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國家」,
    因美國作為一個國家, 舉辦過四屆奧運會: 1904 St. Louis, 1932 LA, 1984 LA, 及1996 Atlant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