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信筆留情09:沒有家雞的失落

XX:

香港不准在家裡養雞的事,連你在遙遠的鄉下也有所聞了。現在的訊息傳播真快,你在明山秀水之間,得享閑逸之餘,天下事了如指掌,這種生活真叫人羡慕。

一對比,我對雞、鴨、鵝給趕絕於人的生活範圍更加不是味兒了。

我不知雞是什麼時候給馴化為家禽的,想來起碼和中國人的文明史一樣長。看看我們有多少與雞有關的成語就知道了。隨手拈來,誰到可以說出一大串:聞雞起舞,偷雞摸狗,雞鳴狗盜,呆若木雞,雞飛狗走,雞犬升天,鶴立雞群,雞皮鶴髮,金雞獨立,雞毛蒜皮,殺雞取卵,雞同鴨講,殺雞儆猴;還有:殺雞焉用牛刀,拿著雞毛當令箭,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偷雞不到蝕把米,雞犬之聲相聞,等等。

從這些成語可以知道,雞過去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和人的關係之密切,至少不下於「人類的最好朋友」狗,所以雞和犬常常相提並論。今年正好是狗年,雞卻不得安寧。我對十二生肖之關的相生相剋關係沒有研究,不知道這兩個生肖是否「相沖」了?

據專家說,長遠來說,雞應當和人類隔離,不但城市裡不可以養雞,城郊都不可以。雞只可以在一些特定的遠離人類地區飼養。我一聽,心馬上沉下去,失落到一個看不到低的深淵。

我愛吃雞,我身邊的很多人也愛吃雞。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但我知道,我的失落可不是因為以為難以再吃到肉味鮮濃、肉質「彈牙」的走地雞而已。光是從口福來說,損失是不難補償的。在香港,暫時還有本地科學配種的優質品牌雞可吃,也可以買到法國來的品牌雞。我的失落,源自難再與大自然和諧生活的失落。

我們正面對著一個巨大的悖論:一方面,社會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二方面,我們與大自然越來越隔絕了。我們越來越在自己周圍建立起巨大的保護罩,就像鑽進了專為先天免疫力缺乏者而設的保護罩一樣。想像一下,自小在這個保罩裡成長的下一代,會長成怎樣的人?──他們見到雞會如臨大敵,「雞飛狗走」。

這還是次要的。最可怕的是,我們最大的知識文化源泉會日趨枯竭。

你能想像,如果沒有了同山水日月星辰,同草木花鳥虫魚,同大自然的萬萬物物的交流、接觸、感悟,我們的一切文化、藝術會多麼單調、枯躁、乏味,這樣的文化、藝術頂多會是象牙塔裡雕琢出的製品,沒有生氣,沒有靈性。以上提到的所有同雞有關的成語,都不會出現。若干年後,對雞的最大印象是禽流感的一代,對這些成語的感悟一定同我們不一樣。

日前讀到一篇關於精神科重要藥物LSD的發明者阿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的報道。這位上個月剛滿一百歲的科學家回憶了從一種菌中找到LSD的歷史。他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同富生命力的大自然失去接觸,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

你每天同大自然一同作息、一起脈動,太叫我們這些城市人欽羡了。你的邀請還有效嗎?我一定要找時間來同你過一段「復得返自然」的日子,當然,也得嚐嚐你養的走地雞的滋味。

雪樺
2006/0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