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廣州的下午,有點兒餓,隨便走進一家小館子找點吃的。點了雲吞麵──這是廣州的著名食品。
雲吞麵一上桌,還未嘗鮮,就已經提不起食欲了。
為的是:麵是寬條麵,很大的一碗。
喜歡吃廣東雲吞麵的都知道,它從麵,到雲吞,到湯底都很講究。麵該是「銀絲細麵」。雖然以麵為主食的北方人不會喜歡這種「爽口」的麵,認為根本沒有麵的香味,但廣東人很喜愛,加點大紅淅醋吃,更佳。雲吞除了用料要好,配料比例要適中之外,不講求大粒。以「細蓉」計,麵的量也是不多的。整體給人的感覺是:精巧。可能以前的雲吞麵主要是供宵夜、或者在花艇上玩樂時吃的,不是供正餐之用,不必「大大碗」。
我難免又失落了。廣州賣這樣的雲吞麵,真的失禮,儘管我也知道,在廣州西關可以吃到很正宗的雲吞麵。
廣州開埠的歷史比香港長得多,文化底蘊深,傳統厚,飲食就有很多流傳很久而至今廣受歡迎的美食,很值得保留精髓,並加推廣。可惜的是,在現今一味追求快捷的快餐文化之下,很多傳統美食已消失,或者變質了,例如雲吞麵,還有──瀨粉。
那天早上,我們去一個住家式小食檔吃瀨粉。我們是早一天發覺有瀨粉吃,第二天特意去「幫襯」的。廣州傳統的瀨粉不同於香港吃「燒鵝瀨」的瀨粉,它真的是把調製好的粉經筲箕「瀨」到湯中而成,湯中有蝦米、黃牙白等湯料,瀨粉成條狀,並使湯較糊。
那天吃到的,味道還不錯,但瀨粉顯然走了樣,吃得出也看得出不是即「瀨」而成的,有明顯的刀切口。與老板娘一聊,就更清楚了:「瀨粉是買回來的,依家點會自己瀨吖。」
真無奈。從經濟學來說,工業化社會講效率、講分工是進步,產量高了,也精細了,但農業社會自食其力下的親切、細膩也消失了,換來的是隐隐的冷漠。
現今重新推出市面的傳統食品、例如佛山盲公餅之類總像少了一些什麼,大概就是這個原故。於是人們總以買到手製用品、食品而滿足,於是真正的「住家菜」在香港受歡迎,於是古舊器物受到珍重,儘管這些東西有時其實很粗糙,不及機器製品精細──但有一親手澤的親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