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萬千年風月 多少夜泉聲」:再刻小葫蘆

再烙刻了兩個小葫蘆,一個配合打擊樂,一個配合拉弦樂。吹彈拉打湊齊,只是吹的一個已送出了。打的配上明代胡應麟的句子:「鼓吹出層顛,恍奏鈞天樂。」「鈞天樂」即天上的音樂。畫面是飛鳥直沖雲宵。拉的配上自度的句子: 「萬千年風月,多少夜泉聲。」從「泉聲」,自然聯想到阿炳的《二泉映月》。配上的畫面戴上墨鏡的史努比,放輕鬆點,別太沉重了。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為我一揮手」:小葫蘆焊刻

前晚匆匆給一位吹笛子的朋友焊刻了一個小葫蘆,一位彈琵琶的朋友見到喜歡而索要,我說這不適合,我另刻送上好了。

主要是因為小葫蘆上的文字內容。前晚刻上的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吹笛子的朋友會特別喜歡。

多年前,一位年輕朋友到日本去跟一位和尚學吹尺八,我說該帶上點手信,以示中國人之禮數,於是把這兩句刻在酸枝紙鎮上,給他帶到日本去。年輕人這些年吹尺八似有所成,不久前在譚盾來港的音樂會中負責尺八的獨奏樂段。

我喜歡「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這兩句,除了是因為句子平白自然而意境閑靜幽遠,還因為喜愛宋人陳與義的原詞《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生於兩宋之間,詞作不多,但都甚得好評,甚至有人把他與蘇東坡相提並論。詞中記憶的是北宋時洛陽的舊時光景,傷歎當年座中豪英都已在金人南侵之下零散。陳與義逃亡,偏安江南,身安而心驚,致有「古今多少事」之興歎。這句子讓人想起楊慎更著名的另一闕《臨江仙》,即借用作《三國演義》起首詞的那一首,其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最為人熟知。這其實是四五百年後的作品,靈感可能來自陳與義的句子。

我輩慶幸沒經戰亂,但憶起數十年間的幻變,都難免有相似的感喟。

琵琶歷史久遠,唱詠的詩句多不勝數。我偏好的卻是李白的「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出自《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詠的是古琴,卻與琵琶何異?

除刻上詩句,還配上小畫,有松林、嵐煙、遠山,把葫蘆上半部也利用上了。

還有打敲擊樂朋友索要。看來還該給自己再刻一個「拉」的,把「吹彈拉打」湊齊。

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杏花疏影裡」的小葫蘆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昨天到深圳,無意中買了十個小葫蘆,三元一個,淘寶價。

這些葫蘆,很多人當作風水寶物,其實是雕刻材料,用電焊筆可以輕鬆刻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我從淘寶購買電焊筆時,給附送了一個,一試刻,效果不錯。

這次到深圳荀崗,摸索到幾年光顧過的江南菜館「西湖春天」,菜館竟然還在,雅緻的布置依舊,菜色也合口味。一盅蒓菜湯,多少年沒吃過了;清炒蝦仁,很簡單,一入口便知非一般食肆可以得嚐,材料便必自江南。

印象中,附近有幾個批發零售市場。吃完中飯一走,印象沒錯,只是市場都升級了。一個發展成為「藝展中心」,商場分三期,各佔幾層樓,店鋪數以百計,号稱薈萃了一千六百幾個國內外家居品牌的商品,都以非一般的藝術品味招徠。以前以中國風的藝術品較多,現在國際化了,風格現代化,目標顧客似乎是先富起來的中產階層。若要購置品味獨特的傢私、燈飾、布藝、藝術擺件、地毯、花藝裝飾、茶禪瓷具、香道器物,不妨前往採購或汲取設計靈感。

不遠的文具玩具批發市場則很大眾化。這是兩年前才從鄰近舊址遷來的,也集中了數以百計的商鋪。「文具玩具」完全涵蓋不了裡面的商品門類,總之從家長到小孩到年輕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於是我看到一直想買的葫蘆仔。那店鋪前放了一個約一米見方的紙皮箱,裡面滿是小葫蘆。一問五元一個,要十個呢?三元一個。香港的佛具店要十到十五元。

走得太累了,附近還有值一看的地方,下回再算。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國樂 後來居上

一個地方某種藝術的水平是高是低,通常可從創作水平、人才數量去衡量;如果是音樂,因為要重現作品,還有演奏水平這重要方面。再擴大考察,更涉及演出(展覽)、觀眾、藝團、場地等。中樂也可以這樣衡量。

香港的中樂曾經相當蓬勃,樂團很多,演出興旺,觀眾不少。如今,時移勢易,情況大不相同。相比於上世紀七八十年的高峰期,香港的中樂人才數量大增了,水平飛躍,有自己的培訓學院,又有大量外來專才。樂團數量不少,但似乎都經營不易。表演也頻密,觀眾卻裹足。樂團多在艱難中自得其樂。

至於創作,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共鳴心中,讓眾多樂團重複演出的作品不多。作曲家水平不是主要的,而與香港本身的文化底蘊,和對之認識的關係更大。

相對之下,台灣的國樂(即香港叫的中樂)近年發展得較好。以前香港領先台灣不少,如今,易位了。

台灣有多個不同地區層次的職業國樂團(香港只有一個),都享有各級政府的資助。還有也受到不同層級政府扶持的業餘樂團,在場地、培訓上得到支持。單是排練場地上的扶助,就夠香港的業餘樂團紅眼了。網上可以看到不少台灣國樂團的演出錄像,成員年輕而水準一點不低,不少是中小學的樂隊。

從中可以見到,台灣演出的樂曲很豐富,除了來自大陸的經典作品和最新創作,還有大量本土作品。本土創作分兩方面,一是大陸、香港到台灣教學或定居音樂家的創作,二是台灣音樂家的創作。這樣的創作豐富相信同台灣的人文環境有關。

台灣面積雖然不很大,但在足夠容納二千餘萬人口之餘,還讓各個族群有各自發展的農村地理空間,不同族群共存而競爭,又促進了各族群民俗文化的保持和發展。走不多遠到另一個鎮另一個鄉,會發覺語言、宗教、建築、傳說、飲食不同了,可能有自己的戲曲、音樂。音樂家在當地一定可以採集到非常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寫出有特色的樂曲來。

這在香港就很難,香港社會高度密集,彼此的文化特點很快就被同化掉,原生民俗文化難以生存,連本土的客家話、圍頭話都快滅絕了,最能頑固存在可能是客家盆菜。

宏光國樂團七月二日將有一場與台灣音樂家的合作演出,從中可以見台灣國樂近年迅速發展之一斑。演出樂曲主要是台灣的創作,內容和音樂色彩都堪稱豐富多彩。二胡獨奏彭苙榳、指揮曾維庸都在台灣享有盛名,有一定代表性。

多年前看了本港某樂團與台灣音樂家的合作演出後,在這裡抒發了一下對台灣國樂水平刮目相看的感想,誰知被多人留言斥為「捧台貶港」。回頭去看,不亦可笑乎?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帆布袋兩卦:「放下」與「天行健」

近來通過淘寶製作了一些帆布袋,印上自己手寫的字。成品在朋友間頗受歡迎,主要是因為選寫的不過兩三個字,但都有一定內涵,能夠引起多有人生閱歷的朋友共鳴,而設計上也簡潔而不落俗套。

印上的字有「游於藝」、「天行健」、「無事」、「放下」。還手繪了「觀自在」、「自在」。

「放下」二字,以前寫過不少送給朋友以共勉,都把「下」的一點放得低些,以喻「放下一點」。務實點說,放下一切談何容易? 那就嘗試「放下一點」吧。這是就現代人有太多難以排解的苦惱、焦慮、壓力而言的,有事業上的,有感情上的,等等,很多是兩難問題,難以當機立斷。

人生中,這樣事情如走馬燈般不斷上演,成敗功過、是非對錯、悲歡離合、貧富得失......都不易要放下就放得下。糾纏其中,可能是無盡的痛苦折磨,所以佛家常籲信眾要放下,以脫離苦海。

這話其實只說了半句,還有半句是,要拿得起。

不是什麼都該放下的,該承擔的還得承擔,對個人、對所屬集體、對家國,該擔當的責任,還是得擔在肩上的。可是壓在身上的嗔恨嫉妒、憂悲苦惱放不下,拿得起的就不多,以致拿不起,又放不下了。是先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還是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何必計較,總之放下了,才能拿得更多更好。

繪成的「放下」圖案中,利用「下」的一豎作蓮梗,其上綻放出一朵蓮花。花形仿畫潘天夀的荷花,花朵盡放,蓮蓬初成。花都是欲放或初放時最美,盡放好看嗎? 

清代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有「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缺陷好」的名句。「未濟」是《易經》最後的第64卦,之前的第63卦是「既濟」。「既濟」是事情已經成功,「未濟」是未成功。為什麼不是以「既濟」為最後一卦? 

以「未濟」結束有其深義,就是預示事情並未真的結束,一個新的開始即將來臨。所以龔自珍從「未濟」這缺陷中看到好的兆頭而心中縹緲。這種萬物周而復始變化觀的視像呈現,就是陰陽循環的雙魚太極圖。

另一款布袋上的字「天行健」源自《易經》的首卦,而「放下」蓮成則喻意《易經》的末卦。這純屬巧合,沒有刻意安排。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英美報刊不再珍惜羽毛

日前與一家大學新聞系幾位師生交談,談到一段經驗,就是剛進報館當電訊翻譯時,一位前輩告訴我,新聞的消息來源很重要;一般來說,西方的主要通訊社、報刊雜誌都有不短的歷史,在國際間享有聲譽,有很高的江湖地位,都珍惜羽毛,因此可信度很高。

前輩從事國際新聞報道數十年,很受大家尊重,我一直記得他的種種教導。我在工作中閱讀不少英文電訊,又旁及報館訂閱的多份英文報雜誌,主要是美英的,也有日本的。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初,閱讀更便利了,能涉獵的報刊雜誌更多。

可是慢慢就不行了,所有網上報刊都要收費。從經營者角度來說,這無可厚非,可是讀者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以我來說,只選一家去訂閱不大可能,也不可能多訂閱,更不可能都訂閱。退休幾年下來,我幾乎完全不瀏覽美英報刊了。對求知來說,確有損失。

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英報刊看來已不那麼重視新聞操守、珍惜自己羽毛了。它們對中國的報道固然弄虛作假得沒有底線,連對自己眼皮底下的新聞也罔顧事實。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當選兩役,對我來說,真如當頭棒喝,兩地的報道和評論都完全脫真實世界,到爆出「冷門」結果才如夢初醒。拿英文材料作二手報道的中文報道更是一地雞毛了。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周刊過去享有崇高權威,內容、文字都非常嚴謹,連漫畫也別具英國式辛辣味道,水平高超。可是也急劇下滑了。張維為教授有一條經驗,看它對中國的分析,從相反角度作判斷論就對了。

早上讀到哈佛大學教授 Graham Allison 駁斥《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這本雜誌對美國問題一樣信口雌黃。 Allison 在哈佛大學任教50年,二零一七年出版的《注定開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 》一書暢銷世界。可是他對《經濟學人》一篇文章宣稱「美國經濟在全球沒有對手」大不以為然。

《經濟學人》的封面文章把美國與七國集團中的對手比較,說美國不僅領先,而且領先優勢還在不斷擴大。它看來,G7就是世界。 Allison 認為這很荒謬,等於不准世界短跑冠軍保特(Usain Bolt)上場,就把奧運金牌授予美國一名短跑運動員。《經濟學人》排除的是中國。

Allison 透露,他在哈佛大學與同事打賭1000美元,認為2023年美國GDP的增速不可能超過中國,他甚至打賭: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速不及中國一半。

他建議大家不妨也打打賭,不過在下注之前要看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和學者的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在0.1%至1.6%之間,中國經濟增速將在4.8%至6%之間。Allison 判斷,到2023年結束時,中國經濟的增速將是美國的三倍以上。

有朋友日前通知我,美國《時代》(Time) 周刊宣布六月一日起取消網上閱讀收費,對外開放所有網上文章。很久沒有閱讀 Time 了,不知道它是否與 Economist 「一擔擔」。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放下:手繪帆布袋


 「下」字的一點,位置較低,喻意是「放下一點」。完全放下,六根清靜,非我等俗胎凡輩可為。那麼,何妨放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