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難得你對香港的空氣質量那麼關心,也難怪,香港和國際傳媒近期對香港的報道,相當大部分是針對香港的環境素質,特別是空氣污染問題的。
是的,香港的空氣不夠理想。香港一些人老是怪罪於北面的珠三角地區,但我認為,要怪的主要是香港人自己。
香港人並不是一向都重視環保的。和所有地方的人一樣,香港人在經濟起飛的的年代,即五六七十年代,根本沒有什麼環保概念。那時,香港剛剛發展起製造業,工廠大廈到處林立,誰都顧不上污染不污染。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在新蒲崗、長沙灣、葵涌,甚至港島的鰂魚涌、柴灣等地方,看到當年惡劣環境的遺痕。至於荃灣被漂染廠染黑的河溪,都被蓋上,沒有什麼痕蹟留下了。
如今,這些工廠不見了,但並沒有消失,只不過都搬到了不遠的珠江三角洲去。香港則逐步轉型成為服務業佔了近九成的亞洲國際都會。香港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打從這個時候開始,隨著八十年代以降國際上對環保醒覺,逐步建立起來。
香港的經濟轉型很成功,製造業差不多空洞化了,保留下來的也是乾淨的。可以說,香港在把製造業北移的同時,也把巨大的污染源北移了──而且擴大了。
此話怎說?
港商北上,不只是把廠房北移,而是把生意做大。一九七九年,香港只有212萬勞動人口,製造業佔91萬。如今,港商在廣東就建立了五六萬家企業,聘用了一千多萬工人。如果同一九七九年相比,單是從工人數量比較,香港的製造業就擴大了十多倍,等於在香港的北面建立了十多個製造業的香港。如果要責怪珠三角的高速發展造成了香港的空氣污染惡化,香港人該怪誰?!即使不能說港商的工廠是罪魁禍首,總可以說他們要負重大、以至大部分責任吧?
就算在香港本身,香港人也在大量製造污染。香港作為繁華都市,人均消耗能量比鄰近城市都高。不必看數據,看看港人自豪的夜色,看看路上的汽車(每輛都裝上冷氣),看看每家每戶(即使是公屋)的冷氣機就可以知道。
你要他們少用點冷氣、少用點汽車嗎?對不起,這是生活質素問題,不可以妥協。
不要以為香港空氣總是灰濛濛的,天色不再藍了。我家陽台有很好的景觀,可以俯覽維港。每天,我都愛在那裡靠著欄河坐坐,能見度高時,可以望見十四公里外的汲水門大橋。七八月裡,香港白雲藍天的日子佔多,為的是風多從南中國海吹來,我幾乎日夜都可以隐約見到汲水門大橋高高的身影。但要知道,當我們為維港上的藍天喝彩的時候,並不表示我們的污染消失了,而是海風把我們嚴重的污染吹到深圳,吹到珠海、東莞等地去了,就像當年港商把製造業帶著污染遷移北上一樣。
要解決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不能只從香港本身著手,要從已是唇齒相依的大珠三角全局著眼,但不管怎樣,香港人不要老是埋怨別人,埋怨政府,他們本身要負很大的責任。
有興趣回來走走嗎?如果趕在秋冬之前,你是有很大機會欣賞到非常漂亮的藍天下的維港,和每顆燈光都璀燦晶瑩的維港夜色的。
雪樺
2006/08/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