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穿雲破霧登上梵淨山


梵淨山山門
到內地旅行,定了目的地之後,去的時機很重要。這不是說要選對季節,而是說最好能選在當地配備了必要的旅遊設施,而旅客又未蜂擁而至之前。到鳳凰,我有「來晚了」之嘆;到梵淨山,卻發覺來得正是時候。梵淨山若是來晚了,不但掃興,恐怕還有危險呢──此話容後再解釋。

離開黃絲橋古鎮,下一站就是梵淨山。梵淨山位於貴州東北。按原定計劃,我們進入貴州後,會到銅仁市安頓,第二天才到百餘公里外的梵淨山去,到山上住一晚,翌日下山回長沙。那天在黃絲橋的逗留時間短了,於是臨時決定,不停銅仁,直奔梵淨山而去。

騰雲駕霧進入水墨世界

到了梵淨山的山門,已傍晚,上山的纜車已在四時停開。只能在山下住宿了,聽售票處的介紹,我們沿着一條滿是泥濘、正在擴建的車路,在又濕又冷中顛顛簸簸,找到一處藏在溪邊的度假村酒店,滿以為是稀客了,誰知幾乎沒有房。當地什麼機構開培訓班開到這偏闢的旮旯來了,差不多把房間盡佔。

梵淨山谷深林密,物種繁多 >

吃晚飯的地方就在院子旁的棚子底下,飯桌旁正燒着熊熊的炭火盤。山裡氣寒,這真是恩物。一行人圍着火盤商討明天的計劃,特別有貴州風味。第二天可以看到什麼?天下着小雨,雲霧低壓,把山巒都隱沒了,真不知道答案,隨遇而安吧。

梵淨山,入場門票50元,從山門到纜車站,坐電瓶車,票價20元;纜車來回票價160元。這看似較貴,但是值得。電瓶車那段路有9.5公里,很徒,車行約二十分鐘。纜車站原來設在海拔約八百米的地方,走路怕要三小時才到。纜車往上直爬到二千米去,車程約半小時,走山路的話,要蹬八千多個梯級,據說要走五六個小時。

雲濤似海

纜車系統很新,是去年才啟用的,一個車廂可坐八人。一上升,就騰雲駕霧了,車廂外前路茫茫。頂上黑黑的鋼纜,不幾尺外就淡化了,以至隱沒了。

大概過了十餘分鐘,車廂外逐漸光亮起來了,我們就像開始觀看一齣環迴360度銀幕的水墨動畫。畫面開始出現水墨雜樹的影子,樹影漸漸層次分明起來,重重疊疊,景深也增加了,山影一層一層地出現。接着,陽光穿過雲層射了進來,我們也穿過雲層冒出來了。雲層落到腳下,成為翻滾的雲海。一個不知名的山峰,在雲海的盡頭處探出頭來,如瓊島仙山。

< 梵淨山新金頂在雲霧中出現

這樣的景色,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說旅行看美景、影靚相要賭運氣,有道理。既是運氣,就不必強求了,隨緣吧。不過越是站得高,越是有更好視野則是肯定的。如王安石詩句云:「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從纜車站出來往上走,一路上還是觀看着腳下陽光裡的雲海景色,到了一個木搭觀景台,驀然回首,一個一柱擎天的山峰,從山那邊傾瀉湧來的瀑布雲中遽然現身了,山頂上在陽光中閃耀着的,就是梵淨山的新金頂,海拔2336米──我們繼續攀登的目標。

(「湘西行」之十三)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淒涼冷寂的黃絲橋古鎮

黃絲橋古鎮的城門

如果到了鳳凰、芙蓉鎮,對那兒的喧囂、繁鬧意興闌珊的話,到距離鳳凰只24公里的黃絲橋古鎮去吧。可是,難保你同樣失望,耐不住那裡荒涼冷寂。古城,仿如死城。

< 過去只供敗兵和死人進出的城門

我們是去梵淨山的路上,順道到黃絲橋的。黃絲橋是鳳凰地區一個有名的景點,理應很好找,路上該有明確的指示。一路駛去,沒有發現。走了一段路,覺得不對勁,走回頭,一再問人,才拐進了一條岔路,到了一座灰暗無光、破落殘存的城樓之前。售票處是挨着城樓的一所木房子,在昏沉的天色下,裡面黑洞洞的,不仔細看不知道還有生氣。生氣就是幾個忽地裡冒出來的中年村婦,一身灰藍衣衫,和幾個在前面攔着我們,說願意只收十元帶我們對城的婦人沒有分別。

要看原汁原味的古城嗎?就在眼前。

說古,黃絲橋古城很古,據資料, 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始建于唐垂拱二年(西元686年),古稱渭陽城。到清代,這裡成了平定苗民之亂的最前線,康熙年間成為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時,這裏爆發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一定程度上啟動了清朝走向衰落的進程。鳳凰到貴州的銅仁之間,自明代起築起了長近二百公里南方長城。黃絲橋古城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屯兵之地,長城把苗民強分為長城外不肯就範的生苗和長城內的熟苗。

曾是官衙的古屋

據給我們講解的村婦說,這裡過去叫黃氏橋,因為有黃氏拿錢建了一條便民的橋而得名,後來因為口音變化,就變成動聽的黃絲橋了。可惜你在城裡沒有半點能勾起對黃絲的美麗聯想,甚至難感到點兒人氣。

古城不大,是一座石頭城,據說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城是石頭的城,城裡的屋也多是石壘的。城牆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東、西、北三座城樓都保留完整。城牆五六米厚,很堅固牢實。城樓的建築飛簷翹角,不失壯觀,只是木建構都破落欲頹,黯淡無光了,殘破得令人心酸。

最令人看得難過的是那北城樓,講解的村婦說,她們小時候曾在上面念書,可現在變成鬼屋般了。這城樓確也詭異,過去,城裡的軍隊打敗仗回來才走這個門,而從城裡打這個門出去的是棺裡的死人。

不只是這個城樓詭異,城裡也荒涼得讓人心慌,剛下過雨的小街巷,淒涼寂寞,幾乎沒有見到一個人。遇到一輛破舊的三輪摩托車突突突的城外駛進來,才提醒我們,城裡還住着人。

我們去看了一所曾作官衙的古宅,牆是石砌的,瓦片烏黑,天井的青石板在雨後鋥亮,不像有人住。覺得有點兒生氣的,只有天井石縫裡的翠色小草。

走到城外,才感覺到春天的生氣

八十年代,這裡也曾有過一番生氣。那時,一齣叫《烏龍山剿匪記》的電視劇在這裡拍攝和上映後,黃絲橋名震一時。城後面還應遊客的到來建了個簡陋的寺,和一個叫紫荊園的的公園作景點。只是那一時的風光過後,黃絲橋又歸於寂寞了。

如果對「苗疆邊牆」的歷史有興趣,這裡不失為好去處。

(「湘西行」之十二)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拍攝鳳凰可以「從心所欲」麼?

有朋友留言說,聞言到鳳凰拍靚相要賭運氣,有如上黃山。如此說來,我們這次一賭,是贏是輸?

我不算攝影發燒友,攝影經驗、器材都非常有限,不過是近年數碼機方便、便宜,才多拍攝起來的,「單反」機都沒有,可以說還未入門。但去了鳳凰,我可以說點兒經驗。

所謂賭運氣,我想主要是天氣吧。說來慚愧,我連黃山也未上過呢。以前鮮有時間「呢度去,嗰度去」,到如今,時間寬裕些,但身邊的親友都一再上過黃山了,要一起去旅行,黃山就排不上號了。但我上過景色、環境相似的三清山,也大概知道拍攝黃山要賭的運氣,主要是指風雲變幻無從預測。

的確如此,假如你定了以拍攝黃山雲海為目標,那就太難遇上好運氣了。我們在三清山,一再被景物瞬息萬變弄得手足無措,山山樹樹都如魔術師變臉,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你不知道下一個瞬間眼前會出現什麼景象,明明前後都一片白茫茫,忽然輕風一陣,會把一座山峰吹到眼前來。你還未轉過神來,它又隱沒在乳白的雲霧裡去了。

可是鳳凰景色的變化,遠沒有那麼大。鳳凰處於河谷裡,沒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急遽變幻。它的景色主要有幾項,一由沱江的一河兩岸造就,即河水加吊腳樓;二是古巷舊街;三是民族風情。什麼季節有什麼景色,大致是可以預期的。至於是晴是雨,就較難把握了。

幸好,大凡山水景色都有「濃妝淡抹總相宜」之妙,而雨後的青石板古巷,會有另一番迷人景致,水光反更好映照出小巷的幽深。沱江景致,自然是四季各有美景。我看過鳳凰浴雪的照片,白雪減退了華麗俗艷,鳳凰呈現出淒美的另一面。日出日落下的鳳凰,在江面霧氣霞光映襯下,又有不同氣韻。總之,不同天氣時光下的鳳凰有不同的風貌,隨緣觀賞好了,可拍什麼不必強求,盡力為之可也。

倒是,你確實難以拍攝到沈從文筆下的鳳凰了。

你看沱江,再沒有作航運的不同船只,有的只是載遊人泛江和清理江面雜物的小舟;青石板街上吸引沈從文天天逃學的各種工藝作坊所剩無幾(尚餘的可能是銀飾、薑糖等幾種?);吊腳樓仍是沿江的特色,但裡面的經營已完全有別,應該再見不到那些「白面長身」的風塵河妓了吧?我從一張舊照片裡看到,我們住過的那家旅館的位置上,過去確曾是搖搖欲墜的吊腳樓,江邊還有樹。如今,樹不見了,木的吊腳樓已變成磚石的雅淨旅館。還有不少舊式吊腳樓以纖秀身影斜倚着沱江,但也該不可以從腳下的木板縫裡看到下面青藍色的江水了。

要拍這樣的鳳凰景色,的確不可以「從心所欲」了,沿江的大片並列的吊腳樓,好像把鳳凰定格在古老的時代,時光、江水卻無法定格下來。曾經有鳳凰的文史工作人士要求政府把江邊的吊腳樓都買下來,好保護鳳凰的特色風貌。可是有人問,你能把生活的場景也保留下來嗎?這事就此不了了之。

生活場景演變得太多了。沈從文描寫辛亥革命時天天砍苗人腦袋的北門河灘在哪裡?那就是我們上船泛舟的碼頭所在,遊人都爭在那裡的跳岩上拍照,很多少艾女郎還特地換上鮮艷的苗族服飾呢。沒有誰會知道,這兒出現過的驚心動魄「生活場景」。

留戀昔日鳳凰,唯一可以做的,或許是從某座吊腳樓的細緻雕花門窗,從某個苗族老人的眼神裡,捕捉到些兒神緒吧?更好是,讀讀沈從文。
 
(「湘西行」之十一)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鳳凰的生命線:沱江

過了大橋,
過了小橋;
橋上腳步匆匆,
橋下搗衣呯呯。

雖然在鳳凰發生了「維權」小波折,有點不愉快,天上又不時灑着小雨,可是我們遊鳳凰的興致沒有消減。鳳凰有如杭州西子湖,濃妝淡抹總相宜。沿着沱江逛逛,在跳岩上小心翼翼地在兩岸之間走個來回,不愉快就給清清的河水沖擦得無影無蹤了。

河水很清冽,而且水勢不小,大概也如芙蓉鎮的瀑布一樣,不會枯竭吧?這沱江,過去是,現在更加是鳳凰的生命線。鳳凰之美,都在沱江。作為風景特色的鱗次櫛比的吊腳樓,不過是沱江的附屬品,是對沱江的襯托。

疑惑的水車
停下來問小雨點:
是什麼把小船
都吸引到吊腳樓去了?

一早起來,沱江就讓鳳凰的生命活躍起來了。在旅館臨江的房間裡,就聽到有節奏的音樂──浣衣婦搗衣的聲音。浣洗的,有日常衣物,也有各家旅館的被子。溫柔的擊杵聲,在江面與吊腳樓之間迴蕩,把人的神思蕩向家鄉,也蕩向古老的宋唐,想到李白的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還有洗菜的。吊腳下面,船只上落的埠頭,都有。也不分江水流向,洗衣的水,立即就淌到洗菜那邊去。

撈起昨宵殘夢,
重修水裡青天。

沱江上還有更忙碌的人。幾乎所有拍攝沱江景色的照片裡,都有個重要的點綴,就是沱江上的幾葉平底小舟,上面有舟子站着,可能戴着草笠、拿着篙。在畫面中,這一兩葉小舟太重要了,給畫面添了生氣,還帶點古意。他們可不是打漁的,而是沱江的「清道伕」。沱江上,從早到晚,都可以看到他們看似閑雅的身影,給拍攝到所有遊人的照片裡。

到了鳳凰的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到陽台一眺望。微明的天空正飄着雨,江面也如天空一樣不明不淨──飄浮着大量可能是昨夜從各處吊腳樓上落下來的垃圾。再看看,兩葉小舟正在來回逡遊,舟子在用竹篙一簍一簍地撈起水面的雜物。

到江邊去,也看到他們蕩到搗衣、洗菜的忙碌岸邊去,一邊與岸上的人調笑,一邊把漂到水裡的菜葉什麼的撈上小船去。他們整天都在水裡來回的蕩,於是,你拍下的照片裡會見到他們詩意的點綴,看不到刺眼的垃圾。

< 夜宿吊腳樓,
   酒醒神未清。
   縱棹此何去?
   聯袂下洞庭。

經這不斷的清理,泛舟沱江愉快得多。遊鳳凰,這輕輕的一泛,值得。那些舟子,主要的工作當然是划船,但都有個副職──當歌手。他們都有副好嗓子,也看來受過某些訓練。船接近虹橋,就給遊人唱唱山歌助興。有時數船齊發,歌聲會彼落此起。舟子也會推波助瀾,要不同船的遊人對歌,遇上一些有興致的旅行團,江面的歌聲就很熱鬧。那天在虹橋上面看着幾條小船駛來,一船男的一船女,鬥歌鬥得歡快。我們泛舟時,與一個香港旅行團三條船一起出發,香港人儘管唱笑風生,歌就唱不起來了。

小船蕩到下游,到了一個水上歌台才回頭,一男一女歌手已在台上以山歌迎迓,再以山歌相送。

我們上岸後,沿着江邊往下游走去,過了對岸再走一段路,就到了沈從文簡樸無華的墓地。墓在一個望江小坡的平台上,立着一塊天然大石,上面有沈從文手書的:

沈從文墓和碑文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能認識「人」

下面的沱江上,有一道跳岩,江水在一塊塊供人踏着過河的石躉之間嘩啦啦地跌落,向南流去。這裡叫聽濤山,沈從文正是從這裡漂流出湘西的。聽着濤聲,他該不愁寂寞。
 
(「湘西行」之十)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我們在鳳凰的「維權」行動


鳳凰縣旅遊局

內地很多旅遊點有宰客現象,有時是明目張膽的大刀砍來,有時會變個自以為聰明的方式,隱晦點,都是務求多撈錢。這些手法其實很笨拙,且令人氣憤。我們在鳳凰就遇到這樣的情況,有點掃興。

我們住到古城後,第二天不打算到城外景點去,就一整天在古城裡留連,畢竟,此行主要就是想到這裡來嘛。

古城不大,不消一會便大街小巷都逛遍了。古城裡值得參觀的景點,都是名人故居、祠堂、廟宇之類。老實說,這類景點,觀賞性都不高。其中最值得一到的,大概就是沈從文故居了。來到湘西,來到鳳凰,不到沈從文故居瞻仰瞻仰,日後恐怕會遺憾。這就好像朝聖吧,只求一點心靈慰值──儘管已是知道,故居不過是沈從文兒時住過的地方,他隨着沱江流水下洞庭之後不久,故宅就轉賣了,後來一再轉手,做過大雜院;是直到近年,才回收供遊人參觀的。這是出於對沈從文的紀念,還是出於旅遊生意考慮,就不必深究了。

我們前一天就到了古城內鳳凰文化廣場的鳳凰縣旅遊局,研究過外面掛着的「2009年景區價目表」。價目表相當詳盡,把城內景區、城外景區各種聯票、單票的價目都列明,而且每項後面都列出或「湘價函」或「鳳價字」字頭的文件編號,以示各種定價都有法律依據,不是胡亂開出,是有公信力的。


< 鳳凰景區的詳細價目表


我們權衡一番,決定買98元的聯票,可以參觀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虹橋藝術樓,還可以在沱江泛舟。其餘的崇德堂、萬夀宮等,就不參觀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所到的不同的售票處都說,沒有這樣的票,拿「沒票」等等含糊理由推搪。我們最後走到前天晚上到過的鳳凰縣旅遊局去,那裡也有售票窗口。誰知,那裡乾脆就說不賣這種票,只會出售148元的聯票,是「全包宴」式的套票,古城裡所有景點都可以參觀。

這分明是強迫推銷,廉價的不賣,非要你買高價的不可。

我們走進辦事處去理論,問他們為什麼一邊公布於眾,一邊又另搞一套。那男性負責人態度倒是溫和的,老實的說,他調來不久,有些事情也不清楚,但他們確實沒有這樣的票出售,沒辦法;還主動提出,如果我們要投訴,可以帶我們到投訴部門去。

那部門不遠,就在一百多米之外的一個大院裡,門外掛着一個牌子:鳳凰縣受理遊客投訴中心。我們讓他帶路走進去,到了一間內地習見的簡樸辦公室,內有兩張辦公桌;見到一位女性負責人,他就退出了。
投訴中心就在這大院裡

這位中年女士穿着公安人員制服,聽了我們的投訴,要我們就投訴問題填寫一張表,也不作解釋,就撥打了電話(應是打到那售票處去),用當地話說了幾句,再對我們說,可以了,再去買票吧。就這麼解決了,很簡單,沒有爭論。

但我還是不滿意,要求她解釋為什麼可以說一套做一套,指出這不是公然蒙騙、宰割消費者嗎?她為難的說,沒辦法,因為旅遊業務讓張家界旅遊公司承包了,是50年的合同。

分明,他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事情是有默契地進行的。賣票那邊那名男性負責人大概只獲授權賣高價套票,不准賣低價票。他帶我們去投訴,接着就回去等電話;投訴中心的電話來了,他就可以賣票了;公司上層追究起來,他就可以免責。

幕後真相,很難追究了。旅遊業現時在各地都是大生意,到處「大幹快上」,沙泥俱下。香港宰大陸客的事,絕不比我們回去受坑害的少。大陸同胞到香港越來越懂得「維權」,我們也得學學。這一回,我們在鳳凰「維權」成功了。

(「湘西行」之九)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待高速公路通到鳳凰

沱江畔一具紀念撲水救人學生的雕像,動感十足,未知作者是誰

在前往鳳凰的路上,一再看到建築中的橋躉在山巒之間豎起。這是什麼工程?得到的答案是,是通往鳳凰的高速公路,由張家界連接鳳凰。

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德夯苗寨附近。當時天色有點昏暗,雲層較低,不遠之外,高大的鋼筋水泥巨柱從山谷裡拔地而起,翹首上望,巨柱直插雲霚,竟然望不到頂,有若神龍見首不見尾。

< 別有風情的小街

目前,從張家界到鳳凰,走的是二級省道,二百多公里,要走四五個小時。不久之後高速公路開通,交通時間可以縮短一半。對遊客來說,這無疑方便了很多。但這是不是好事?

鳳凰古城地方很小。目前的古城,已經過一番擴建,在靠邊的地方建了文化廣場,建了叫江天廣場的商場和酒店。從萬名塔向南沿江的建築物也是新建的,一直建到沈從文墓地所在的聽濤山附近去。沈從文墓所在沿江東岸一邊,岸邊都是山,能建房子的平地不多。這裡過去該很平靜,但現在已熱鬧起來,江裡闢了個泛舟區。這裡有小路連接着舊城裡的古街,不少人力車在狹窄的小路邊排隊等候客人。

煙雨沱江

鳳凰古城裡可供邊玩的「景點」非常有限,或者可以說,這不是「玩」的地方,而是讓你到來竭一竭,感悟一下這方山水靈氣的地方。鳳凰這地方人口不多,苗土漢各族混居,過去山高皇帝遠,與外隔絕,多少年來總與個「蠻」字有不解緣,以人民驃悍出名。最大的出產是兵勇,鳳凰子弟都以加入行伍以求出人頭地為志願,沈從文也不能免俗。

但令人奇怪的是,近代這裡出了不少名人,而且不乏文人。最有名的是沈從文、黃永玉,還有「中國第一總理」──民國首任總理熊希齡等。名人之眾多,與這個窮鄉僻壤很不相稱。於是,這裡最大的景點,就是幾位名人的故居,和幾處祠堂了,吸引力都有限。對一般遊客來說,最大的樂趣就是逛舊街的旅遊店鋪,沱江泛舟,和拍拍照了。

< 「今天的生意……」

我們到來的時候,不是旅遊旺季,清明節小小的興旺也剛過去了,古城裡的人不算很多,但仍然很熱鬧,有不同地方旅行團的,有美術院校組織到來繪畫寫生的。我不敢想像到了旅遊旺季,小街巷會擁擠到什麼程度。

遊客的吃和住,主要都在古城外。新城區可以見到有不少高級華麗酒店,有五星級的。我們遇到一個一同泛舟的香港旅行團,就住進這樣的酒店。人到古城裡匆匆一遊,就得離開,到外面吃晚飯。古城裡根本沒有設施容納這樣的旅行團。

想想,將來通了高速公路,旅客量以翻番的速度增加時,你到鳳凰會看到什麼?

湘西的山水,幽深俊美,有大量原始生態景觀,可遊的地方應該不少。城裡人鑽進大山峽谷裡,單是那甜美的空氣、溪水,就堪足留連。如果開發得好,大有發展餘地。但若急功近利,則恐怕會殺雞取卵。

城裡人去旅行,總想方便一點、舒服一點。針無兩頭利。若想多感受一點原汁原味的東西,還是早點行動的好。鳳凰,我的感覺是去晚了。你若還沒去,早點起行吧。

(「湘西行」之八)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鳳凰,我來晚了

我們就住在靠右有陽台的吊腳樓上

鳳凰古城,對熱愛中國旅遊的人來說,是個陌生而又響亮的名字。陌生是因為以前很少人說要到鳳凰旅遊,甚至很少人知道有這個地方;響亮是因為鳳凰的近年聲名鵲起,成為了湖南繼張家界之後最叫座的旅遊勝地。

很早就想到鳳凰去。去了,喑嘆一句:鳳凰,我來晚了。

< 穿過橋洞的老街

多數人是通過沈從文的文章認識湘西,認識鳳凰的;王永玉的風頭掀起了另一熱潮,把鳳凰的招牌擦得更亮。這推動了鳳凰的旅遊業大躍進。據資料,湘西一九九九年「舉全州之力,高舉旅遊大旗,實施旅遊帶動戰略」,鳳凰於是「浴火重生」了。從二零零一年起,「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年均以百萬人次和過二億元的速度增長」,鳳凰接着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被評為中國旅遊「十大最好去處」,成為「九個最值得去的中國古鎮」之首……。你可以想像,名聲迅速膨脹起來的鳳凰是個什麼樣子。

鬧哄哄的場面,一進城──在古城外面新建的新城──就感覺到。本來只有來回兩車道的公路一下了開闊了,兩旁是各種建築地盤,有酒店、高級住宅樓盤等等。過了沱江上的大橋,是通往古城的一條大馬路,食肆、商店、旅館、攤檔一家接一家,那熱鬧、紅火,不下於《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情景。越接近古城,由於交通限制,機動車輛越少了,而行人、攤檔越多。

我們是傍晚時分抵達的。在古城老遠之外就得下車,提着行李。穿過各種攤檔佔路的新建街道,前面就是鳳凰著名的彩虹橋,我們跟着約好的旅館老闆娘,從彩虹橋下面的橋洞走進古城去,踩着濕瀌瀌的青石板,不幾分鐘就到了預先訂好的那家沿江旅館聚龍苑。

煙雨中的彩虹橋

為預訂這吊腳樓式旅館,朋友花了不少心思,比較了位置、價錢、客人評價等等,最後選中這這家就在彩虹橋不遠之外,正好在沱江拐彎處的旅館。旅館高三層,從街道進來的是二樓,下面還有一層是靠着江面的酒吧。我們住在三樓,分住了全部三間向着沱江的房間。沱江有不少這樣面江的吊腳樓旅館,這一家應是位置和設施都較好的。

< 另一個橋洞,另一段老街

進到古城,只打幾個照面,就感覺到,這應當與原來的鳳凰大不一樣了。經過這十年大變身,相信古城裡已沒有一家店鋪能保持原來面目,都為迎合蜂擁而來各地旅客而經濟轉型了,沒有一家不是做旅遊生意的,連老板也變了。

幸好,鳳凰吸取了其他地方的經驗,基本保留原來建築物──以吊腳樓為特點──的面貌。舊街兩旁主要是木樓。改建的,加了磚石結構,門面也多以木的門窗裝飾。

沿着那條狹窄的石板街道走來,街道順着自然地勢左拐右轉,忽高忽低。遇上有摩托車不耐煩地咆哮着緩緩駛過,可能要嚇得跳進店鋪去。踫到有大板車拉着什麼物料從微斜的小街上頭衝下來,那警告的吆喝聲,更讓你不由的慌亂起來。

不管怎樣,小街裡熙熙攘攘。入黑後,酒吧的強勁歌聲、音樂聲也滿溢到小街裡來,空間更覺狹小。沱江兩旁的建築物都亮起了彩燈、大紅燈籠,說鳳凰是沱江上的明珠,確有根據呢。

到來之前,從各種鳳凰的夜景圖片中已對這樣的燈火輝煌覺得異樣,身置其中,這感覺更強烈了,使人想到江南槳聲燈影裡的秦准河,而不是湘西苗族、土家族的沱江。

(「湘西行」之七)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美麗峽谷」的跨躍式發展

如畫的「美麗峽谷」吸引遊人如鯽

我們路過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到24公里外的「美麗的峽谷」──德夯苗寨去。「夯」,廣東話讀「坑」音。德夯,在苗語就是「美麗的峽谷」的意思。

< 苗寨中心的遇龍橋

到這裡來,得準備走走路,遠足一下,若只看看苗寨、看看苗族歌舞,就白來了,欣賞不到德夯真正的美,很可能還只留下「不美」的惡劣印象。

德夯苗寨果然是在峽谷裡。老遠,我們就被一條彎彎曲曲的清澈小河,和小河流出方向重重疊疊的聳峙山巒吸引住了,在一處河畔停了下來拍照。汽車越往前走,峽谷越窄,兩旁的山徒然如壁,溪流邊是片片梯田。終於,來到德夯苗寨景區欄着峽谷而設的入口,所有人等入內一律收費60元。售票處那邊說司機免費,到了驗票關卡又不賣賬了。

苗寨在群山圍攏着

這錢也不是白收的,進內走不遠,就見到人工的橋廊之類設施,再走幾步,就是露天的圓場劇場,大喇叭已在播放着音樂,為滿足遊客而編排的苗族歌舞已在上演了。劇場附近儼然已成了小型娛樂場,附近還有射汽球之類的遊戲小攤,有表演者的宿舍。

< 流紗瀑高逾百米

再走就是舊街,兩旁都賣旅遊紀念品。拐彎處,有苗婦在檔口織着土布,你剛把照相機對準,她已揚聲:拍照付錢。一問,是兩塊一張。另一個檔口一樣。可是,你真拍了,兩位已上年紀的苗婦也莫奈何;你只付兩塊錢,不知道多少部相機咔嚓咔嚓地按,她們也不會較真,不會真的每按一下收兩塊錢。怎麼利用「色相」增加收入,對這些一輩子生活在大山裡的「山民」看來仍是新鮮的事,未真的適應。

可能是因為旅遊發展,好些梯田什麼都不種

我們對土布有興趣,跟一位60歲的苗婦到她就在旁邊新蓋的兩層磚房裡去剪布,她搬出不同款色的土布來讓我們挑,討價還價跟一般商販沒多大分別,但還是老實巴巴的,不像城裡做責賣的油滑。

這告訴你,一開口就講錢,即使在這深山峽谷裡也已是普遍現實了。

< 行到水窮處

走過苗寨,過了古樸的石砌「遇龍橋」,開始走進自然的峽谷裡去。前面的目的地,是峽谷的精華所在流紗瀑,路不遠,只有2.7公里,來回不到6公里,大概要走一個半小時,但走走停停拍拍照,就起碼要兩小時了。路很好走,不必走多少上坡路,都是沿着溪流、在梯田旁邊穿越峽谷走去。這時已是春耕時節,偶爾看到,山民仍然扶犁趕牛,赤着腳在泥水裡做着古老的農活。

但最新的一代已在靠新的手段「賺快錢」了。

路邊常有小朋友幾個一攤在賣花環,多數用正開得到處都是的油菜花編成,一元一個,現編現賣。小朋友吱吱呱呱,很可愛,可是你一拿起照相機來,就有人在嚷:拍照付錢。收費水平比小街裡的苗婦下降50%,一塊一張。他們不真的跟你計較,嚷只管嚷,沒有誰敢跟不說好價錢就「野蠻」拍照的城裡來的大人們糾纏。

編花環出售的苗家孩子

< 這可能是苗寨最後一代農民

我不敢說山裡的人都給市場力量污染了,也不敢說這樣的污染是好是壞──畢竟我們在城裡從一生下來就是這樣「污染」長大的,沒有權不讓別人也「污染」。但我可以說,這裡正發生着很急遽的變化。各地社會的進化都是循着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或說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的軌跡發展的。可是類似德夯苗寨的地方,卻可以跨躍式發展。現在年輕人已不再種田,下一代更加不會。不久之後,可能整個苗寨都會靠旅遊業維生,服務業會達到百分之一百,比香港還「先前」。

那時,我相信眼前還有青山綠水;擔心的是,「古老樸素的民風」已成為很遙遠的故事了。

(「湘西行」之六)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王村與芙蓉鎮,你喜歡哪一個?


芙蓉鎮入口

樸素無華的王村,喧鬧亮麗的芙蓉鎮,你喜歡哪一個?

其實,王村就是芙蓉鎮,芙蓉鎮就是王村,只是這地方二三十年前叫王村,如今卻叫芙蓉鎮。

如果你喜樸素無華的王村,那就如桃花源那對聯所說的,要怪謝晉、劉曉慶、姜文「多事」了,他們到來拍了一部《芙蓉鎮》,吸引來了萬千遊客,把王村變了個變。王村這毫無特點的名字也就讓路了,改叫成響亮、有叫座力的芙蓉鎮,管它這地方在地方行政上是村還是鎮。

< 芙蓉鎮古街

這地方也真小,它號稱「五里長街」的青石板古街,只消十餘分鐘可以走完,而如果聽旅行團導遊的指導,時間更可減少一半以上,因為他們會告訴你,過了劉曉慶在電影中賣米豆腐的那爿小店再走幾步就可以折回了,前面沒東西好看。

這條古街道,說可看也可看,說不好看也不好看。
王村這個躲在深山裡的地方有很悠久的歷史。古街快到盡頭處,有個在平房裡的民俗風光館,裡面有件紀錄着湘西民族歷史的重要文物──溪洲銅柱,是為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楚王馬希範與溪州刺使彭士愁經多年交戰後媾和,締結盟約,劃疆而冶的證物。銅柱高丈二,重五千斤,上銘結盟約章。銅柱歷受損毀,柱心銅錢被掏空,但一直被土家族視為神物。幾經遷移之後,銅柱被搬到屋內,竪在堂中。
王村瀑布

古街從山坡上往下伸向猛洞河,盡頭是碼頭,有長長的石階走到河邊。這裡至今仍有擺渡小艇往返兩岸,只是搖櫓擺渡的不是翠翠了,而是中年漢子。對岸碼頭也連着百級以上的石階。看着小艇來回,可以想像,當大水從連錦的山間下湧時,擺渡的小船一定驚險百出。

古街的青石板路彎彎曲曲,不走幾步就有石階。兩旁多木樓,包括一座稱為土司王宮的大宅院。以前,住在裡面的土皇帝橫行無忌。至今,土家族女子出嫁的吉時都安排在三更半夜,就是過去為躲避土司強奪初夜權形成的風俗。

< 猛洞河上的擺渡

土司還有一座更加講究的行宮,依着王村瀑布旁的山勢而建,飛閣峙,頗有氣勢。更可觀的,是那分兩級、高六十米、闊四十餘米的王村瀑布。如今周邊地區都鬧水荒,這瀑布卻依然水量充沛。據當地導遊說,瀑布從來不枯竭。下面猛洞河的水位,對比過往照片,就顯然低落不少了。

若是跟旅行團到芙容鎮,這些都看不到。這可能與旅行團同當地的協議有關,旅行團不願多付錢,於是就不能讓團員多看,領隊老敦促團員往回走,不讓他們知道沿着古街走下去,往左邊一條不顯眼的小巷拐進去,再走過河,會別有洞天,會發覺剛才是在瀑布頂上走過,再走進那邊的土司行宮往下走,會有隆隆傾瀉的瀑布出現在眼前。

這樣,你真會以為這裡沒有什麼好看。事實上,古街已成為千篇一律的旅遊街,賣的是千篇一律的旅遊紀念品。這是當代的芙蓉鎮,不是古來的王村。

< 遙望猛洞河邊山崖上的吊腳樓


你喜歡王村還是喜歡芙蓉鎮這問題,其實更應該問一問當地民眾。王村有數百年不變的天然簡樸,但也難擺脫揮之不去的落後貧窮。一本介紹中國古鎮的書,對着一個保存着原始風貌的地方,發覺眼前景物仿佛「變成歲月裡的一部分,與現代文明無關」。

匆匆到此一遊的城市人一定都欣賞這樣「與現代文明無關」的人情景物,但當地人是一定都不願意為滿足城裡人的思古幽情,而甘心被現代文明遺棄掉的。

(「湘西行」之五)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沅江流急景色異

桃源鎮沅江邊

從桃花源出來,驅車到桃源縣城投宿去。縣城就在沅江邊上,湘西的大大小小溪流,都匯流到這裡,再流向常德(武陵),匯進八百里洞庭。

到一家掛着「軍事管理企業」牌子的賓館安頓下來,便到街上蹓躂。縣城不大,沒有多少高樓大廈,車輛也不多,給人安寧的感覺,難得的是路樹不少,頗乾淨。沿着賓館所在的馬路往前走,不到十分鐘,便到了沅江邊上。

桃源鎮街景

從石階走到堤圍上,才知道縣城實際上被嚴嚴的大堤包圍着。大堤之外,沅江落在斜斜的河岸之下,雖然還在枯水期,水流很湍急,這要細心看才看得出來。兩岸距離遙闊,看來足有千米。堤上,樹立着一座抗洪紀念碑,基座上是表現勇士奮戰洪流的浮雕。可以想像,若洪水漲到了大堤上,沅江闊度必擴大不止一倍,洶湧浩瀚。

桃源,在沈從文的筆下,是個大碼頭,他的一段重要流浪,便是從這裡搭上一條運送軍服的船,逆流越過一個又一個險灘,到沅江上游去。可是如今的沅江上幾乎看不到一條行走的船了。只有在第二天清晨再到沅江邊去時,才看到一條一個人搖着櫓的平底小木船,試圖橫江而去。沅江在這裡拐了一個彎,小木船先沿着拐彎處水流平緩的一側向前划,到了拐彎處才搖出江心去,逆着水流搖櫓,而船實際上是快速倒退,斜斜地漂向對岸。

強渡沅江的小木船

沈從文筆下不同形狀的大小船只,差不多都消失。當然更見不到以前麕集的水手、纖伕、士兵、商人、妓女在岸邊、河街上打交道的忙碌、雜亂景象。即使到了上游哪個邊城,也不必期待會有擺渡的翠翠了。這裡流急灘險的河道運輸,已被公路運輸取締;處處架橋,也讓翠翠早就下了崗。

< 漁舟鸕鶿走地雞

不過,岸邊還有打漁船。第二早上到沅江的另一段岸邊上走走,就看到幾艘各有十餘只鸕鶿的木製漁船泊在岸邊。漁人正在盥洗,毛色烏黑的鸕鶿安靜地立在船邊伸出的竹竿上,間中張開大翅膀,像伸個懶腰。

消失了的,還有桃花源的一個「旅遊熱點」。桃花源雖然風光不怎麼樣,以前仍然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光臨。據沈從文記述,雅士往桃源賦詩前後,會到一個叫後江的地方留連,於是「紀遊詩上多了幾首無題艷遇詩,把『巫峽神女』、『漢皋解珮』、『劉院天台』等等典故,一律引用上去」。這是個什麼地方,可以想見了。據說,那時桃源「妓女數目佔城中人口比例數不小」。如今,後江即使還在,該已「經濟轉型」了吧?

桃花艷,菜花黃

在桃源看不到多少桃花,卻是到處都看到油菜花。目前正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路經的田野不斷夾雜着塊塊嫩黃的油菜花田,有時還會大塊文章地出現,連綿一大片。雖然不是貴州羅平望不到邊的那個規樣,卻仍然可觀。那天在高速公路上欣賞這樣的農田春日風光時,還斷斷續續地傳來鞭炮聲,又在黃黃的油菜花田裡看到串串彩色旗幡。這提醒我們,正好是踏青的清明時節呢。

(「湘西行」之四)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都怪陶淵明「多事」

如此桃花,如何匹配桃花源盛名?

桃花源,湖北、江西、安徽都有,都說與陶淵明有關連,但似仍以湖南的桃花源較有根據。

現在所見的湖南常德桃花源,是十幾年前開始進行大規模修復而成,號稱有四大景區,近百景點。不過,要到此尋仙蹤勝景,仍以不抱厚望為好。

大概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世,武陵源一帶就享有盛名了,桃花源或桃花洞於焉吸引大批騷人墨客到來,到唐宋最鼎盛,此後則屢有興廢。據說,孟浩然、李白、韓愈、蘇軾等大文豪都來過並留下墨蹟。桃花源內一條約二十米的碑廊,果然也陳列了十餘方殘碑,儘管珍貴者不多,仍可見古來確不乏題詠。

御碑亭前水可鑑人

其中有《秦人洞說》碑,是明朝江盈科所撰,記敘路過此地,與太守屠田叔的一段對話。屠田叔對此地景色有「洞中亦不見佳處」之評語。遊罷歸來重讀碑文,深有同感。

桃花,在香港多見。到桃花源,正逢花期,原以為可以見到千樹萬樹桃花開的盛況。桃花源牌坊之後,果然有一片花海,幾十株紅的白的桃花迎人排開。花事稍晚了,不想多拍照,以為這不過是「頭盤」,步步走去,必漸入佳景。卻誰料,這已經是桃花源點題所在了。一路遊去,桃花仙子蹤影杳然難尋。

所遊的景區沿溪往山上布設,有菊圃、方竹亭、集賢祠、水源亭、白雲軒、千丘池、御碑亭等,都沒有特別可堪留連之處,只是古今楹聯不少,都對此地是世外抑是人間有種種嘆詠,頗可觀賞。

再上,有洞鑿山而進,長幾十米,穿石而去,可過兩人。這就是所謂「秦人洞」了,到那邊走出來,見有簡陋木樓銷售飲食,是為「秦人村 」,但我是絕不會至此而生欲迷而不知歸路之思的,二手煙先把我趕走了。

這裡最矚目的,是山下夾道而立的兩株紅花繼木。紅花繼木在香港的公園很多,都是矮矮的灌木,朱紅色葉,紫紅色花。但這裡見到兩株紅花繼木有兩人高,正全樹繁花盛開,如浪起潮湧,把葉子都淹沒了。記得南蓮園池大雄寶殿之前兩側也移植有兩株高大壯實的紅花繼木,但比起桃花源這兩株,就小巫見大巫了。

兩株高大的紅花繼木夾道迎人

桃花園主體景區佔地就有近16平方公里,我們只遊了主要景點集中的一段路,所見可能不能作準,但可以想像,其他風景也不會讓人驚喜。

在《秦人洞說》文中,江盈科對田叔關於桃花源不過是寓言之質疑說道,當日漁郎所見「實是仙境。蓋仙界者不離人世,不即人世,有無之間,真幻之際。緣合,則不求詣而自詣,漁郎之無心而至是也;緣盡,則求詣而不可詣,漁郎之復往而迷是也。理固如是,豈為寓言?」

依此說,就不必對眼前的桃花源有太多冀求了。

從買來的《 桃花源楹聯》一書知道,我們未至之高舉閣上有今人撰寫一聯頗堪尋味:

獨淵明多事,杜撰出世外桃源,任遊客千秋尋夢幻;
唯歷史無情,盡數過洞中翰墨,由先生一個領風騷。

不要怪陶淵明多事杜撰,他可是今天很多人的財神爺呢。

(「湘西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