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信筆留情04:吳哥的輝煌與悲苦

XX:

很高興聽到你完成了美國東岸的旅行。你是在加州學建築的,到東岸走一遭,是求學這幾年間必行的事。怎可以想像一個建築系的學生不到這個美國現代和「古代」建築最集中的地方去「朝聖」一番?你的所謂東岸之行,不過走走東北角幾個大城市而已,不過在零度上下的天氣中,加上作為留學生囊中羞澀,這十來天的奔走應該不輕鬆吧?

假期中,我也作了一次短途旅行,到柬埔寨走了一下。你去的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區,我去的卻是劃入世界最貧困國家之列的地方。我看到不少令人心酸的窮困景象,但前後對比──儘管這是我第一次到柬埔寨去──柬埔寨人的生活已大大改善了。

我只去了暹粒,為的是遊覽吳哥的古蹟。一路賞覽吳哥燦爛的古文明,再看柬埔寨今天一些景況,難免令人感慨。

說起柬埔寨,你大都只會想到連年不絕的戰爭,想到紅色高棉極左意識形態指導下的大屠殺,還有田野中一度比人口還多若干倍的地雷,而對吳哥文明知道得很少,對高棉在吳哥以外的輝煌就更不認識了。

柬埔寨過去叫高棉,它的古代文明始於公元一世紀左古,此後有過扶南、真臘和吳哥三個朝代的顯赫,曾經是東南亞半島上最強盛的國家。早在中國三國時期,「扶南樂」就由扶南樂工帶來中國,成為中國宮庭音樂中的一部。唐曲因而有《扶南曲》,王維還作過扶南曲歌詞五首。扶南僧人則是佛教傳華的重要使者,中國古代四大佛經翻譯家中的真諦,就是扶南人。

高棉文明的高峰十二、十三世紀左右出現在吳哥,現在吳哥最攝人心魄的建築和雕刻就是這個時期前後留下的。可惜的是,這也是沒落的開始,這是真正的沒落──埋沒在莽榛蔓草之中幾百年不為人知,直至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才重新發現,到上世紀初才逐步發掘,重見天日。

你讀建築,應也把吳哥列入你的「必遊之地」名單中。吳哥的旅遊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發展得不錯;機場、酒店、景點的建設和管理,都已見規模。入夜後到酒吧街一逛,竟然見到一片蘭桂坊的景象。到那裡旅遊是安全的,也是舒適的。

也正因為這樣,另一面的貧窮圖景對比強烈。洞里薩湖棚屋的孩子的境況,會讓你給赤貧下一個新的、更接近於零的定義。但我仍然給這些孩子的純真感染了:在污水中戲樂的歡笑,老跟著你兜售紀念品不果而最後說一聲拜拜轉身走去的無邪,收下你一點小錢後轉身在草叢中摘一朵小花送給你的良善,還有女王宮那捧著花坐在畫框一樣廢窗台上小女孩帶著一點憂鬱的清麗。

吳哥遺址祀奉著不同的神祇,包括很多佛像,處處提醒你人生為苦海的佛家思想。看著那些孩子,我卻想起美國作家Bernard Malamud一句話:Life is a tragedy full of joy(人生是充滿歡樂的悲劇)。即使那個冷漠的小女孩,她手上美麗的花朵不也象徵著光明和希望嗎?對了,你一定想看看她的照片吧?我放上網去了,鍵入webshots.com/,再以silverbir 搜尋,就可以進入我的頁面看到,你一定會喜歡她。

雪樺

06/01/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