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都跟着意大利人說 ciao,知道它的意思嗎?

威尼斯的浪漫與財富,建築在
奴隷買賣之上。
全球化狂潮之後,又出現了逆全球化。全球化除了是經濟現象,還是文化現象,語言是其中之一。英語在全世界大流行,其他語言的也會有個別用語流通到世界各地,甚至融化到各地語言中去。意大利語的 ciao,是突出的例子。

這讀如粵音「抄」的單字,可用作打招呼,也可用作說再見,在一些地方還可表示「無所謂」(never mind)等,說得很隨意。歐洲語言繁雜,但彼此多有相通之處,民眾交流又頻密,加上偶有影視流行作品助推,ciao 於是通行全歐洲,甚至通行到說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的拉丁美洲,還有澳洲。維基百科的 Ciao 詞條列舉了 38 種語言中 ciao 的不同發音和大同小異用意,其中包日語、馬來語這些東方語種,可見 ciao 之全球化。

可是你真的明白 ciao 的意思嗎?

Ciao 源自威尼斯語。如今的水城威尼斯是世界旅遊名城,歷史上的威尼斯卻是溝通東西方的商貿中心,一度掌握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權勢,是地中海最強大、最富有的貿易中心。

Frankopan 的《絲綢之路》在第七章〈奴隷之路〉中指出:「在八世紀到十世紀間,常見的商品是奴隷。」

「在那些對販賣奴隷毫無愧疚之心的人販子中,有一群居住在亞得里亞海北岸荒蕪的潟湖島上,他們靠奴隷貿易和他人苦難積攢起來的財富,將為日後華麗轉身為中世紀地中海上的耀眼明珠奠定基儊 ── 這個地方叫威尼斯。」

書中說到,威尼斯人在商業上的成功 今人難以置信,而成功的星星之火發端於無情的人口販賣;從鄰邦土地抓來的人,不管是異教徒還是基督徒,都照樣販賣。威尼斯是交易中心,抓人的主力是以「塊頭、體重和勇猛」著稱的北歐維京羅斯人。「遭到迫害的主要都是當地土著、被抓的人實在太多,於是人們給他們取了個名字:斯拉夫人(Slav),從此他們都為失去自由的人:奴隷(slave)。」

在羅馬帝國時期,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如今則是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說到奴隷制,人們立即會想到美國約四百年前肇始而至今餘孽難清的黑奴歷史。從西方歷史去看,這其實是歐洲奴隷史的自然延伸,可以說是西方文明傳統的一部分。澳洲總理莫里森日前大言炎炎說澳洲沒有奴隷制,立即就有批評者指出,澳洲晚近至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仍有奴隷貿易,有六萬多南太平洋島民被綁架至澳洲在甘蔗地勞作。又有澳洲土著被抓走,被迫無償勞作幾十年。

縱觀西方、西亞歷史,奴隷制流傳千載,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直至近代,美國、澳洲及後「薪火相傳」。從美歐最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動盪可以看到,與之相關的傳統在西方至今餘燼未冷,陰魂未息。奴隷制作為制度雖然廢除已久,但深入骨髓的政治、經濟、文化基因的餘毒難排。殖民主義是奴隷主義的變態,香港居然有人至今向往日殖民主子乞憐。為奴慣了,腰腿無力之故。

幾乎忘了補充:「在意大利,人們相互打招呼都說『schiavo』,用的還是威尼斯口音,其實這個詞就是『奴隷』的意思:ciao 的原意並非『你好』,而是在說『我是你的奴隷』。」《絲綢之路》與維基的 Ciao 詞條都這樣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