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五百萬確診:疫苗能力挽狂瀾嗎?

新冠病毒疫情又迎來一個里程碑:確診病例突破五百萬人了,病死人數達三十二萬多。經過近半年遍及全世界的抗疫顛簸,人們都知道,以上數字都屬「瞞報」,因為各地的檢測能力差異很大,對病人和同期死亡者都缺乏全面檢測,各地都不乏未被算入的感染者和疫症病死者。實際數字可能大很多。從疫情延趨勢來看,新冠病毒將長期存在,會像流感一樣隨着季節南北流竄,口罩可能一時摘除不了。

人們唯有寄望於疫苗早日面世。可是,不確定因素仍然不少,哪怕真有疫苗盡快研製出來。

目前,全球已有十種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其中,中國佔了五種,中國的研發不但與世界同步,還居於競賽的前列。美國的研發也着手得很快。中國一月十二日向全球公布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美國宣稱一月十一日就展開疫苗研製了。他們是從哪裹得來的毒株?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也可能是,中國在北京時間十二日公布,西半球的美國有十多小時時差之利,立即展開研究,可能還在十一日的晚上。

美國對疫苗無疑十分重視。三月時,德國《星期日天地》( Welt am Sonntag)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德國公司 CureVac 開出十億美元價錢,意圖「買斷」德國正在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只向美國供貨」。報道引來德國多位內閣部長和議員的憤怒抨擊。德國經濟部長 Peter Altmaier 說:「德國是非賣品。」疫苗這樣賣給你,等於把德國都出賣了。

世界第五大的法國製藥企業 Sanofi(賽諾菲)日前宣稱,由於得到美國的投資,他們研製的的新冠病毒疫苗將優先供應美國。此言同樣在法國引起強烈憤怒。總理菲利普強調,疫苗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所有人都應平等獲得,這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英國《衛報》因而指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拖慢國際研發新冠疫苗的合作。德國《世界報》形容,特朗普政府正實行「疫苗民族主義」政策。

諷刺的是,特朗普忽然對疫苗殷殷以求,與他過往的反接種疫苗立場大相徑庭。

對於疫苗,有一個稱為「疫苗接種遲疑」(Vaccination Hesitancy)現象,相當數量的人不願意或者拒絕接種。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列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這是其中之一。二零一零年香港推廣接種H1N1(豬流感)疫苗時,也有人掀起過一波反接種浪潮。

這浪潮與《柳葉刀》一九八八年刊登了英國醫生 Andrew Wakefield 的論文有關,論文認為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可能會引發自閉症。儘管《柳葉刀》二零一零年撤銷了這篇稿,作者隨後也被吊銷了醫生執照,但是事件的負面影響已難挽回,其中包括對特朗普的影響。

特朗普二零一二年公然在tweeter宣稱,兒童接種大量疫苗造成了自閉症患兒增加。英國《獨立報》曾統計,他在二十多個場合發表過同樣的言論。當年總統競選中,他還會見過這言論的始作俑者Andrew Wakefield。

特朗普忽然急轉彎,關心起新冠病毒疫苗來了,原因不言自明,一切為了選舉 ── 只要有利於選舉,什麼都可以說、可以做。

對於疫苗,中國在剛結束的世衛大會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公共產品(Public good)與私人產品相對,就是在使用上非競爭性、在受益上非排他性的產品;如公共安全、義務教育、公共福利等一樣,可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