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疫情催生亞洲世紀2.0?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西方曾出現過亞洲世紀即將來臨的驚呼,是時日本經濟迅速興起,科技與資本都有向美國挑戰之勢。美國急忙拉攏歐洲猛揍日本,日本自此失落了一個又一個十年,亞洲世紀 1.0 胎死腹中。

昨天的英國《衛報》刊出該報外交事務主編 Patrick Wintour 的報道,題目是 Dawn of Asian century puts pressure on EU to choose sides, says top diplomat (〔歐盟〕高級外交官員說,亞洲世紀的來臨使歐盟受到選邊壓力)。所謂選邊,就是在美中之間選擇。

四十年來,世界發生了巨大轉變。四十年前的亞洲世紀之說,沒有把中國放在眼內。一九八零年,中國人均GDP只有430美元,而今天達到 10 000 美元,總 GDP 相當於日本的近三倍,比德法英的總和還要多。如果有新的所謂亞洲世紀── 亞洲世紀2.0 ── 的話,重心不一樣了。

《衛報》的報道主要引述了「歐盟外交事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Josep Borrell 對德國一批外交官員發表的演講。Josep Borrell 來自西班牙,他的職位相當於歐盟外交部長,但歐盟各國其實沒有統一的外交政策,所以歐盟外交部長實在是虛銜。

他說,「分析家們早就論及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之結束,和亞洲世紀的到來。如今,這就在我們的眼前發生」;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是轉捩點,「(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的壓力在加強」。

目前疫情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是率先走出疫情的東亞正在復蘇經濟,東亞內部可能出現比疫情之前更好的區域整合。

疫情爆發之前,曾經停滯不前中日關係已回暖。在疫情作用下,東北亞中日韓三國正在進一步加強關係。

美國經濟學家 David P. Goldman 日前在《亞洲時報》(Asia Times)撰文,談到一個出人意料的情況:中國三月出口額同比增長8.5%,與分析師預期的下降12%相差很大;這源於中國對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出口強勁增長。台灣、越南、泰國、印尼四月購買的中國產品比去年同期多了約 50%。日本和韓國增長了20%。中國從亞洲各國或地區進口的產品也急劇增加。

他指出,數據表明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地區內的外貿對象是內部的。

他更指出:「在美國思考如何與中國脫鉤之時,這看起來倒像是亞洲在和美國脫鉤。」

影響全球的重大危機總會帶來深刻的變化,例如紐約的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美國的戰略取向,美國的反恐戰爭使中東局面翻天翻地,形成難民潮;二零零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在歐洲造成債務危機,危機與湧向歐洲的難民潮重疊,釀成民粹主義浪潮。目前的疫情一樣在催生新局面。

1 則留言:

  1. 個人傾向歐洲最終接受大歐亞「共榮圈」。
    與日本興起的時候不一樣的係,貿易路線大大的增加。
    蘇聯解體前,歐洲貿易以航運為主,而主要戰略地點又受美國控制(星加波、巴拿馬運河、蘇疑士運河),不靠美國,根本無法生存。
    今日,陸路交通成為新的選擇,加上歐亞大陸因蘇聯解體後帶來大量機會,歐洲最理想梗係左右逢源,最後在美國自我孤立後,成為歐、亞、非貿易圈的一部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