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從把筆象形的金文,簡化為線條的甲骨文,再 一步一步簡化為今天的楷書。 |
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體的排列,大體上是漢字的演變進程。據考古所知,最古老的漢字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屬於上古漢字,是殷商遺物,距今大約三千六百年。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殷本紀〉,詳細記載了商王朝的世系,過去史學界許多人對此將信將疑,因為沒有當時的文字記載和實物資料可以印證。甲骨上卜辭的發現和認定,證實了中國一個距今三千多年,長達六百多年王朝存在,考古價值非同凡響。已發現的不重複甲骨文單字約有四千五百個,能夠辨識的卻只有一千七百個左右。
金文又叫鐘鼎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中國在商朝以前已有青銅器,金文卻是在盤庚遷殷(殷墟,今河南安陽西北)後的青銅器上才出現。這裡也是甲骨文大量出土的地方。據容庚的《金文編》,發現的金文共計 3722 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 2420 個。字數很精確。
金文「王」字是王手中的兵器,簡化到今天不見蹤影了。 |
日前到深圳中央書城去,覓得《漢字簡化之旅》一書,解答了這個疑問。我之前曾到書城想補購見過而沒有買下的《細說漢字》一書,卻發現書城的布局調整了,結果大海撈針,失望而回。這回再尋覓,才知道「語言文字」類書籍竟然擺放到幾乎全部是兒童書的地庫一角去。購得《細說漢字》,也意外地得到《漢字簡化之旅》。
在金文和甲骨文中,「車」有十多種寫法。 |
金文鑄在主要用於祭祀的青銅器上,文字先刻於泥模再澆鑄,規整保守。甲骨文則直接刻在堅硬的骨板上。殷商迷信流行,做什麼事情都要先占卜一番,刻寫卜辭頻繁,刻字者不得不力求簡化筆劃。於是,金文的「山」是填滿的肥筆,甲骨的「山」就只用簡單的線條。可以說,金文是廟堂之上恭敬的文字;甲骨文卻以世俗的字體記述與神靈的溝通。
書中引述著名文字學家裘錫圭的話說:「我們可以把甲骨文看作當時的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而金文大體上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
對於漢字演變,近年繁簡之爭不絕。擁護繁體者,都以繁體為正體,不屑於俗體,甲骨文因此被視為繁體字傳承的始祖,字義古雅,字形優美。誰知,甲骨文恰恰是商代通行的經過大幅度簡化的俗體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