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翌日早上八時半的維港 |
中國「年」是陰曆新一年開始之日。夏商周時,夏曆的正月在孟春,商曆的正月是冬天十二月,周曆正月則在冬天十一月。到了漢朝,漢武帝據天文學家新制定的太初曆,把冬季十月初一的歲首改到春季正月初一日。王莽篡漢後,歲首又改為十二月初一日,是為殷正。直到唐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再採用周正。此後歷代又改用夏正,以一月初一日為歲首,直到今天改稱為春節。
廿四節氣表示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位置固定不變。但由於軌道呈楕圓形,節氣之間走的時間不盡相同,在陽曆上的日子有時不一樣,例如冬至有時在十二月廿一日,有時在廿二日。
冬至之「至」不是溫度的極至。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不會很冷,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太陽回歸緩慢,地表散失的熱量仍大於接收的熱量,天氣也就越來越冷。
但每天的日照時長的確會自冬至起重新增加。以香港為例,冬至當天的日照,從 06:59am 日出起到17:45pm 日落,時長10小時46分。夜則漸短。香港位於熱帶,日照最短仍有近11小時,但在緯度較高的溫帶,例如倫敦(北緯51.43度),今天的日照只有7小時50分,8:04am才日出,3:54pm 就日落了;溫哥華的緯度稍低,每天亦只能享有8小時11分的陽光。
古時,人類禦寒手段不多,冬天極盼太陽回歸,都視冬至為大日子,歐洲各地尤其會隆重慶祝。歐洲位置整體偏北,只有地中海畔的希臘、意大利有賴阿爾斯山脈阻住北方寒流,氣候較溫和,而雅典的緯度其實與中國華北的太原、石家莊差不多。美國除了佛羅里達州與德州南端外,國土緯度與中國華北相若,國土看似沃野千里,但由於缺乏橫向山脈,一到冬季,中部與東部就成為北極寒流的大通道,最先發開的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尤其是首當其沖,三年前連最南的德州也發生大雪災;南北氣流激蕩的中部,更成為龍捲風逞狂的大舞台;只有西岸得到落磯山脈庇護,氣候較宜人。相對之下,中華大地有秦嶺、南嶺等橫斷山脈阻隔,俄羅斯內又有東西向山脈阻當北極寒流,加上兩條大河自西東流,氣候其實更宜居。
冬至不那麼重要了,說明人類有了更多對抗大自然的能力。人類與自然環境比舊時疏離了,但對春天的明媚仍然殷切期望,特別是對下午不到四點就入黑的人而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