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鹽,該吃多少?

現代香港人都有個飲食保健常識:少油,少糖,少鹽。少鹽,是因為要預防高血壓,防止吃鹽太多引起血壓上升。隨着年長而血壓偏高的人很多,鹽於是成為飲食一忌。可是《紐約時報》日前有文章質疑這樣的「通識」。文章的題目就叫做Salt, We Misjudged You (鹽,我們誤判了你)

美國人患心血管病的人很多,對血壓高特別敏感。文章說,據美國農業部的飲食指南,鹽是「第一號公敵」,排列在脂肪、糖、酒精之上。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更說,少吃鹽,對長遠的健康影響更重於戒煙。

可是據這位對提倡少吃鹽這做法長期有研究的作者Gary Taubes 說,這其實並沒有充分的科學實驗支持。

多吃鹽會提高血壓的理論是這樣的。吃的東西太鹹了,鹽進入血液當中,血液的鹽濃度升高,身體的滲透平衡被打破,人便會覺得口渴,要飲水向血液補充水分,否則血液便從身體其他組織抽取水分。人大量喝水之後,滲透平衡維持住了,但血管是個密閉的管道,裏面的液體越多,壓力就越大。在正常情況下,大腦會通過抗利尿激素(ADH)控制腎臟調節排尿,排出多餘水分和鹽,使身體重新得到平衝,血壓又復正常。

美國提倡「戒鹽」始於一九七二年,當時,美國國家健康學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開始推行「全國高血壓教育計劃」以防止高血壓蔓延。可是,這樣的提倡其實沒有具實質意義的實驗支持,而只根據兩項研究。其一是發覺幾乎不吃鹽的人群幾乎沒有高血壓。可是這些人其實也有很多東西是不吃的,例如糖。其二對一些「對鹽敏感」的老鼠進行的實驗,通過給這些老鼠大量餵食鹽──相當於美國人平均食鹽量的60倍──發現,老鼠血壓都升高了。

當時大力推行這個計劃的心血管專家私底下承認有關研究數據是不足且自相矛盾的,把本來假設的東西變成事實了。據文章說,自此之後,不同機構進行的研究,都沒有進一步得到長期多吃鹽會導致血壓持續偏高的確定結論。

去年,專門就醫藥問題進行客觀公正檢討的非牟利機構Cochrane Collaboration 就此發表了兩個分析報告。第一個認為,少吃鹽可以降低血壓,但沒有證據證明這如預期的可以讓人避免過早死亡,以及避免出現心血管病。第二個則說,我們無法知道低鹽飲食可以改善健康或者損害健康。

在人們普遍關注吃鹽太多的不良影響之下,很少人關心吃鹽不足的害處。不過意大利四年前發表過一系列臨床實驗報告,都指出對心臟衰竭病人來說,減少吃鹽反而會提高死亡風險。

鹽其實也是藥,中藥中有不少以鹽入藥的方子。春秋時的齊國宰相管仲,開創了由政府管制食鹽的產銷制度,並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管仲對鹽進行研究之後,第一個提出人「無鹽則腫」。

鹽既是藥,多吃不好,少吃也不好。人體缺鹽不行,運動大量出汗後更要補充鹽分。民以食為天,要吃得好味離不開鹽。台山人把鹽稱作「上味」,以示食物有了鹽才有味道。做什麼事情都要掌握適當的度,鹽何嘗不是?
**
《紐約時報》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