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雞蛋一個生產程序 |
剛讀到一條消息:日本有男子因為偷米被抓了。被盗的農民因為米倉一再失竊,在每袋米上安裝了GPS標識,輕易把偷米賊抓到。
日本的「令和米荒」鬧了一年多,一袋五公斤裝的米,折算為港幣約售二百元,比一年前漲了90% 。日本農民仗着選票擁有重大政治影響力,日本政府一向以日本人不愛吃外國米為由,嚴拒外國大米進口,以保護日本農民利益。但日本小田種植的稻米,產量沒有保證。一有風吹草動,米價就波動。日本政府已被逼決定投放儲備糧,據說這個月下旬可以上市。
日本種的是稉米,較黏糯,適宜做飯糰、夀司。有朋友平常不吃飯,但每到日本旅行會大碗大碗的吃。中國的東北大米屬相同米種,特別是有名的五常米,煮出的飯油光閃閃,絕不比日本米差,如今在香港可以買到,網上購買就更方便,到深圳還可以散買。五常米因為太出名,有假冒的,可得提防。
美國的蛋荒,在香港也覺得不可思議。美國蛋價最近幾天回落一些,一打大白雞蛋平均售4.90美元(38港元),而這個月初曾創8.64美元(67港元)的歷史高價,相當於一枚雞蛋要5.6港元。
我常年光顧北角一爿小店買湖北雞蛋,30只才30元;曾漲價到36元,後又逐步回落。有幾次接近傍晚時去購買,雞蛋竟然「買晒」。我以為鬧蛋荒,後來才明白,小店的雞蛋每天貨如輪轉,晚一點可能就售馨。在香港吃雞蛋的選擇很多,價格有頗大落差,譬如日本蛋就貴不小,而碳足跡很高,但一定不如湖北蛋新鮮。
香港人十餘年前曾因膽固醇問題對雞蛋有恐慌,恐慌的源頭是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飲食標準。在進一步研究下,飲食指南修訂了,並慢慢為大眾認識和接受,每天吃一個雞蛋如今已成為大眾的健康常識。一位愛吃雞蛋而較遲更新這常識的朋友大呼,多年來的損失太大了。
在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的網頁可以看到,據《美國營養學院(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雜誌》報道:新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個雞蛋不會增加冠心病風險,反而可以將中風風險降低12%。這是該會二零一六年的報道。
庶幾可說,在香港有吃米、吃蛋的自由。珍惜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