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疫情折騰,香港宜作全民檢測?

恢復了不久的一些活動,又要停止了,很無奈。剛接到通知,康文署轄下的文娛中心須在疫情嚴竣的第四波下閉館,我與朋友在某文娛中心音樂室、美術室的定期活動又要暫停了。

內地過去有「一死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之說,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摸着石頭過河」中的惡性循環現象。收放無序,無從捉摸,難免被人詬病,以為是領導無方。客觀事實是,舉國上下都認準了必須過河的戰略方向,彼岸遙遙在望,但腳下是一片渾水,石頭在哪裹看不到,要摸索,一腳踩下去,深淺莫測。石頭摸不着時把腳縮回,無可非議。不縮腳也容易,要麼冒死直踩下去,要麼裹足不前,原地站着等運到。

見死就放,見亂就收,其實是摸索前進中的必然現象。可以見死不放、見亂不收嗎?這不合管治邏輯。但一死一亂就授人話柄了。

不過只要肯去摸索,終歸可以摸出一塊一塊石頭來;摸出的石頭多了,就可以到達河的彼岸。中國「改革開放」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進程不會過了一條河而停止,為的是山外有山,河外有河;還有大海,到了沒有海圖的海域,石頭根本摸不到,要用其他方法去探索前路,可能要創新。

香港的發展也是一路摸着石頭過河走過來的,而且多在政府「積極不干預」之下由民間自己去摸。民間知道必須靠自己,跌碎門牙和血吞,不怨天,不尤人。

倒是到政府積極起來,香港人就不適應了,怨天怨地,怨爹怨爺。政府為抗疫時緊時寬、時收時放被人詬病,一點不出奇。有人嫌緊,有人嫌寬。

世界各地抗疫,寬緊之間有巨大差異,成效也一樣,這從各地病例、病死例與人口的比例清晰看到。 造成差異的原因很複雜,除了關乎醫療的人力物力水平,還涉及到各地的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以至文化、道德價值觀,財政資源,物資保障,人民紀律自覺性,外來支援;更不可少的是領導人的決心、 威望和能力。其中有硬件問題,有軟件問題。

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有個「全球健康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美國在195 個國和地區的衛生安全評估中排名第一,新冠疫情卻揭示出完全相反的結果。據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十一月三十日的最新數據,美國的確世界第一,每百萬人七日平均確診數為490,比第二位英國的222高一倍有多;總確診人數一千三百多萬,更是「傲視」全球了。

JHU的評比大概以硬件評比為主,沒有估計到美國聯邦體加兩黨惡鬥下,在疫情中仍把政治利益凌駕於人命安全之上,也忽略了美國人個人自由大過天的逆天表現。

香港不少人如今呼籲要搞全民檢測,認為全民檢測可以解除香港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翻覆折騰。可是從美國和歐洲的情況可以看到,抗疫是國家、社會全體系總體配合的結果,沒有條件之下勉強去搞全民檢測可能落得東施效顰。

中國大陸成就蜚然的抗疫經驗是公開的,但至今看不到有一個地方能夠複製,香港自然也學不到。香港學得最好的是全民戴口罩,這一條已優勝過世界大部分地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