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從新田大夫第看香港文化源與流

青天朗朗,草木葱葱,
文天祥銅像望北而立。

日前到元朗附近的新田小遊,參觀新田文氏的大夫第,路過一個從來沒有聽過的公園 ── 文天祥公園。公園最可觀的是小丘上六米高的文天祥銅像。銅像望北而立,隨其視線遠眺,樹梢之上遠處密集的樓群,便是深圳。 這時重溫文天祥《過零丁洋》的名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說零丁」,別是一般滋味。置身第四波疫情下的香港,此時正人人惶恐;七百幾十萬人宅在小小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之內,即使深圳就在咫尺之外,也是「一水隔天涯」,真似孤懸海外,不也零丁乎? 新田文氏的先祖源自四川,南宋時南遷贛、粵,至十五世紀再遷其時寶安的新田。至清朝,其二十一世祖文頌鑾獲賜大夫銜,一八六五年(清朝同治四年)建大宅,是為大夫第,宅內至今有光緒帝一八七五年所賜詔書木刻。大宅被列為古蹟後,被稱為香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物之一」。可是無論史蹟還是建築的底蘊委實不深。往北那怕只到珠三角一帶走走,一相對比,定有感受。 錦田有個新的景點叫「紅磚屋」,是由一所蠟蠋廠的平房活化而成的商場,沿着裡面兩列過道有二三十家小店鋪,買的很多是店主據個喜好搜羅的各式雜物、舊物,有點像跳蚤市場。周未可能較熱鬧,那天星期一去到,裡面黑洞洞的,只有兩家店鋪開門。大概市場仍未成氣候,疫情下,情況更黯淡了。 旁邊據說是油畫村。這讓人聯想到深圳的大芬油畫村,大芬村最初聚居了一批專畫「行貨」油畫的「畫匠」。市場發展起來之後,搞原創的專業畫家紛紛進駐,中西畫具、材料商也陸逐到來。大芬村的美術產業如今蜚聲國際。 錦田的油畫村完全不那麼回事。那裡橫一條貫錦上路與錦田公路之間的小路,有一堵牆上畫上了十餘幅同一風格的裝飾畫。畫作可觀性不大,沒有街頭塗鴉噴畫的野性,沒有一些學校由學生繪畫壁畫的稚氣,又談不上專業壁畫的技藝和創意。據此稱作油畫村真的過甚其辭了。

錦田紅磚屋內
這可說是近年香港一些人肆意自我拔高的文化現象之一。例如有人把幾十年前流行的北魏體招牌字體稱為「香港北魏真書」,把一種新設計的電腦漢字字款名為「自由香港楷書」。有人出版書法字帖,寫的是廣東俗語,自稱是「港人話」。
每個地方的文化都有特色,就是在各種傳統文化交集下自然形成的面目。香港既是中西文化文匯之地,又是源自內地大江南北移民各種鄉土文化交融之所,產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衣食住行文化是必然的。這種文化很可貴,涵蓋生活、藝術,源遠流長,影響廣泛。
酒,得假以時日長期醞釀,才能生成醪醇。文化更是如此,急功近利,不暢其源而只彰其流,自我膨脹,生成的則可能是謬種。自以為有別於中華文化的「港人文化」,是不是這樣的謬種?就去年的社會動盪所見,思過半矣。
香港在國學、 科學等領域都產生過大師級的人物,可是稍加考究就知道,這樣的人才都是內外因素結合而成才的。過分強調本土甚至只知本土,恰恰自曝香港之短,以至之醜。新田的本土大族文氏,不也是源自四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