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疫苗: 希望與未知數

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搏鬥正進入新階段。人類經過一年的被動防禦,已獲得疫苗這新武器,雖然武器仍屬防守性,但勝利的希望已燃起。對之最興奮的是英國首相約翰遜,搶先快速審批疫苗使用時,大呼希望「讓我們重獲新生」。

這是世界自戰後以來受到的最慘重蹂躙,確診人數真逼八千萬,死亡趨向二百萬。數字都肯定大幅低估了,即使歐美發達國家都拿不出準確的統計,更遑論欠發達國家了。

有些統計較可信。譬如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曾指出,在富裕國家新冠感染死者近半是安老院的老人,而住進安老院的人口不及總人口的 1%。在企圖靠群體免疫消極抵抗的瑞典,安老院死者更佔死亡人數過半。這或多或少與一些國家對人口汰弱留強的態度有關。如今歐美都聲稱會讓老人優先接種疫苗,是較人性化的進步。

在這場新的接種疫苗競賽中,英美搶閘,香港也急不及待。但從整體去看,東亞各地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急躁,反映出東亞各地的疫情不如西方般失控。

中國已有五種疫苗進入臨床第三階段試驗,並已為前線要特別保護的人員緊急接種,但相對於英美,顯得淡定。這其實有點無奈,新冠病毒已在中國清零,中國疫​​苗非要到海外不能在廣大人群中進行臨床試驗,試驗目前至少要到各大洲16個國家進行。

與西方另一點不同的是,中國早已宣布新冠疫苗屬國際公共產品,獲優先考慮分發疫苗的有柬埔寨、緬甸、老撾、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阿富汗等。美國則要「美國優先」。

儘管英美都搶閘,但疫苗在西方能不能及早形成群體免疫,則大有疑問。歐美都有抗拒疫思潮,早前有調查顯示42%美國人表示不會接種。究竟要有多大比例的人群接種疫才能達到群體免疫,沒有準確的數據,一般認為要達到 70%。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近期一再就此自我修正,最初說要60%至70%,再次、再三修正後,平安夜那天對《紐約時報》說,或許要接近90%的人口接種疫苗或受感染而產生抗體才行。若是真的,美國似乎希望渺茫。而這麼一來,這世界如何清零?

冠狀病毒有善變的特點,新冠病毒的變異就從未停止,這一次英國發現的大約有17處變異,其中八處發生在影響傳播能力的突刺蛋白上。

推出的疫苗能不能應付病毒變異? 《自然》雜誌十二月三日有評論指出,已經進入臨床第三期試驗的幾種疫苗都集中於攻擊病毒感染人體細胞所需的特定蛋白質的形成過程,通過截斷蛋白質形成來阻止病毒,這通常意味着病毒較難通過主動進化來躲開正在形成的群體免疫系統。這無疑能予人安慰。

但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在面對大規模疫苗接種的強大壓力下會發生什麼適者生存的變異,是巨大的未知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