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英國:「減肥聖杯」找到了

關於減肥,歐洲傳媒近日傳出好消息,英國方面直呼「減肥聖杯」找到了。這是一種歐盟仍未批准而美國已推出多年的減肥藥。《英格蘭醫學雜誌》日前刊登了美國一個研究報告,表明一萬二千名成人肥胖或超重者持續服藥三年半後,平均減肥四公斤(8.8 磅),體重下降 5~10%,更受注意的是,對心臟沒有不良副作用。

這相當於一個月減重一百克,功效不見得有多大。有 39%受試者起碼減肥 5%,相對之下,服食安慰劑的對照組中17%有這樣的效果。肥胖會導致糖尿病,受試者中仍有 8.5% 得上糖尿病,對照組中的比例是 10.3%,稍高。由於心血管病患者在歐美眾多,研究報告和報道都突出對心臟沒有不良作用的發現。

這藥是 Lorcaserin,二零一三年就在美國以 Belviq 品牌出售。據 BBC 報道,藥丸要每日吃兩顆,每月要花費 220-290 美元 (1716~2262 港元),即每日六七十港元。三年半的總花費約一萬美元。它是以刺激大腦的化學分泌,抑制人的食欲達致減肥的,屬神經科藥物。報告提到,受試者中有 21 人── 都有抑鬰症病史──產生過自殺念頭,而服食安慰劑者有11人有這樣的歪想。

英國沒有抑制胃口的減肥藥,要減肥,要麼改變飲食等生活方式,要麼做手術。一些專家認為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於是上述減肥藥報告燃起了找到「聖杯」的希望。

美國肥胖率與 HFCS 果糖產量的對比
這其實是把肥胖流行、把減肥視為個人責任的觀點。如果只是個別人過肥,這可能是個人問題,但社會上有一半以上的人超重(體重指數 BMI 達到 25~30 ) 或肥胖(BMI 大於 30),就不能歸咎為個人責任了。這些個人固然有放縱飲食之嫌,要付出健康和醫療代價,但醫療系統的財政支付卻是全民負擔的,不論肥瘦。起碼對 BMI 低於25的少數社會成員來說,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當拿出政策來,從根本為肥胖流行釀成的醫療沉重負擔對症下藥。

譬如對果糖的管制。

很多人以為果糖就是水果裡的糖,是天然的。水果裡的糖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單糖,在肝臟進行代謝,被人體直接吸收。攝入果糖過高,會降低胰島素和瘦素(leptin)水平,而提高飢餓激素(Ghrelin)水平,進而導致體重增加,而且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吃水果,吸收的果糖有限,水果還有纖維素等有益成分。關鍵在於果糖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日本人工提煉成功之後,到了七十年代,美國玉米大豐收,價格低廉的 HFCS(高果糖玉米糖漿)大量生產應用。美國迅速成為最大的果糖生產國和消費國,果糖消費量已佔食糖總量近半。到八十年代中期,美國飲料、食品、甜點行業的蔗糖原料已經完全由果糖替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更如是。

網上可以找到不同的美國果糖產量增長與肥胖率變化的對比圖表,都清楚表明,兩者增長幾乎完全同步,特別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後的同步急升。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適量攝入,對人體有益。浸溫泉後、運動前、疲勞飢餓時,不妨吃點糖。有報道說,美國曾對千餘名中小學生實驗,飯後吃一些巧克力,下午頭兩節課打瞌睡者只有2% ,而不吃巧克力的對照組高達11%。

要求政府禁用果糖、禁售汽水果汁是無望了,自我約束,管住自己的嘴巴吧,這總比吃藥弄得了無食趣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