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意大利塌橋並非「意外」

紅色的是莫蘭迪橋倒塌的一段,切斷了進出熱那港的鐵路。
說到意大利,人們會聯想高級汽車、手袋,會聯想到油畫、歌劇,都精緻入微。意大利熱那亞的莫蘭迪橋 (Morandi Bridge)日前(八月十四日) 在大雨中轟然倒塌,卻使人看到意大利的另一面:基建日益凋頹。這是不少先進國家同樣潛在的問題。「先進」就是先走一步幾步,基建先進了幾十年,到如今都有老化之憂。

意大利建造技術學院院長Antonio Occhiuzzi在塌橋事件之後說:「我們(對老化基建)的典型立場像很多國家一樣,不是拆卸重建,而是保養。一九六七年建成的莫蘭迪橋倒塌是嚴重事件,因為這並非孤立事件,意大利過去三年已塌了幾橋,都是五十歲上下的。」

塌了多少橋似乎沒有準確統計,有報道說五年塌了十條,有說五條。反正都不少。

倒塌了的莫蘭迪橋可能是其中最受詬病的基建之一,早就有人預言會發生悲劇。熱那亞大學強化混凝土工程副教授 Antonio Brencich 二零一六年就指出,橋梁採用的技術有缺陷,會造成災難性腐蝕。當地居民多年來一直對橋梁要不斷維修,不斷有碎塊跌落投訴。 Brencich說,這條橋自九十年代起就維修不斷說明它是「失敗工程」。他指出,連結橋梁不同部分以加強力量的系梁(tie-beam)包裹在混凝土內,無法準確檢驗腐蝕程度。熱那亞商會主席Giovanni Calvini 二零一二 年更預言,這條橋十年內會倒塌。這不幸而言中了。

建設中的莫蘭迪橋
這次倒塌的,是其中一個用以斜拉纜索的橋塔和兩邊伸出的掛梁。

斜拉橋之前,最先進的橋梁結構是懸索橋。斜拉橋的理論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就提出,但在鋼材和混凝土不夠理想之下,到一九五三年,才在瑞典建成第一條現代化斜拉橋。到六十年代,意大利橋梁大師李加嘉圖.莫蘭迪(Licardo Morandi)提出新的改良理論,增強橋塔切面,又以不同的V型交錯結構增加橋梁美感,開創了莫蘭迪橋梁體系。倒塌的莫蘭迪橋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據專業的意見,斜拉橋跨徑300〜1,000米是合適的,在這一跨徑範圍,斜拉橋比懸索橋有較明顯優勢。德國著名橋樑專家F.leonhardt認為,即使跨徑1400米的斜拉橋也比同等跨徑懸索橋的高強鋼絲節省二分之一,造價低30%左右。斜拉橋也比梁式橋的跨越能力更大,是目前大跨度橋梁的最主要橋型。

香港幾座跨海大橋中,昂船洲大橋是雙塔斜拉橋,汀九橋是世界首條三塔式斜拉索橋,汲水門大橋曾經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斜拉橋(第一位置在二零零零年被橫跨丹麥與瑞典的厄勒海峽大橋取代)。青馬大橋則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橋。

中國已成為第一橋梁大國,是擁有斜拉橋最多的國家。世界十大斜拉橋中,中國佔了八條。

意大利建造技術學院院長Antonio Occhuizzi 驚告,意大利很多基建的使用夀命已接近完結,必須仔細檢驗,有些可以加固,有些則須推倒重建才行。

但談何容易。意大利建築師 Renzo Piano 說,千萬不要把塌橋說是「意外」,橋是不會「意外」塌下的;意大利可以向全世界出口精良的產品,但我們不會把這些產品用到我們的建設上。面對同樣問題的,何止是意大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