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深圳亮麗的綠色「風光」

 很多字詞會隨着時代變遷而產生新義,剛發現的一例是「風光」。這個詞的習用意思,不必解釋了。它的新義,其實也就是由「風」與「光」兩個單字合併產生的,不過要從物理角度去理解,「風」是風能,「光」是光能。明乎此,你大概就可以知道「風光互補」的意思了,也可以猜想什麼叫「風光互補路燈」了。

我是先被這種路燈構成的風光吸引了,進而到網上搜尋,頗費了些氣力,才知道這種路燈叫什麼,才認識了「風光」的新義的。

上星期放假的日子,到深圳走了一下。在福田區一條人行天橋上橫過濱河大道時,先發覺天橋翻新了,原來的水泥表面鋪上了瓷片,兩邊也加裝了擋風擋雨的透明膠片,整個漂亮了。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在橋上向東西兩邊望去,往來共十條行車線的馬路,在中央分隔線上整整齊齊地豎立一列新型的路燈來。每支路燈除了向兩邊彎出照明燈,還在下方安裝了一塊斜懸的太陽能光伏板,頂端是一個風車。一看,就明白這是風能、太陽能兼用的路燈。那天吹北風,濱河大道東西走向,風車有些動有些不動。在煙霞迷濛的視野下向東西兩個方向望去,路燈隊列望不到頭。濱河大道連接濱海大道,總長十幾公里,如果都改用這種新型環保路燈,數量可觀,節能、減排的效益當然也可觀。

不知道傳媒有沒有報道過去年五月底才啟用的這一新設施,我見到就覺得很值得讓更多人知道。到網上搜尋,打進很多關鍵詞都不得要領,最後才在一家發展這種路燈的企業的網頁上,知道這叫什麼名堂,進而在百度找到它的詞條。這才知道,這種環保路燈已在中國不少地方安裝起來,套用一句大陸早些年濫用了的套話,是各地「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知,目前已有不少企業、包括台灣企業在生產不同設計的「風光互補路燈」,不久,還會推出家用型號。我立即想到,在我家位於大廈頂層而面海的陽台上,安裝一支挺好。

作為路燈,它的安裝比傳統路燈簡便得多。就目前來說,最初的投資比傳統的「略高」,但往後,這可從省下的電費和維修費中得的補償。它每支獨立,不必鋪設電纜和裝設相應的供電設備。道路照明是非常複雜的基建工程,要挖地敷設管內,要安裝變壓器、配電箱、配電板等,既耗人力,又耗財力。它在使用中零排放,不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

維修也簡單,哪支壞了,換個零件就可以。深圳的那款路燈,據說能「輕風啟動,微風發電」。所謂「微風」,就是1.5/秒的風速。在風能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互補下,庶幾可以全天候發電。

缺點也是有的,有網頁提到,「故障率高、噪音大、燈光亮度低、人為損壞嚴重、維修不及時等都是較為嚴重的問題」。這種路燈很適合偏遠地區安裝,不過讓人擔心的是,會不會有人把整支路燈搬走,安裝到自家園子裡去?

大陸的環境污染受到不少人詬病,但大陸在環境保護上又有很大而獨特的優勢,就是在政府認準了方向之下,把保護環境的政策雷厲風行地推行。西方越來越多人看到中國這一優勢了。這是領導世界潮流的新領域,我相信中國在其中會有一番「風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