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怎樣把字寫好?老師從來沒有教

關於書法,不少人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很多人可以寫個條幅掛上書法展場,以楷書或隷書寫就的正文像個樣子,但落款不成。還有,為什麼很多寫書法的只能臨寫,字帖上沒有的字,就不知道該怎麼寫?

人們習寫書法,多從楷書、隷書入手。寫了不幾課,老師可能就辦書法展,鼓勵學員參加,讓學員有滿足感。的確,作品一經裝裱,貼綾添軸,立即就「見得人了」。

書法有一定章法,這是多少年來的不成文習慣。例如,不管你正文寫的是什麼書體,落款總會以行書書寫,而鮮有寫作楷書、隷書等的。楷書、隷書都講法度,尤其是以唐人諸家書體為藍本的楷書,標竿在目,法度森然。行書則自由自在,隨意得多,而最能展現書者的性情、風度。

對於老師來說,法度越是明白清晰,越是好教;且多認為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要寫好楷書才能寫行書。可是楷書幾時才自算寫得好?

從書法發展史來看,這是有矛盾的。行書很早熟。楷書以唐代為高峰期,行書早在魏晉時期就成熟了,二王是時就把行書創作推到巔峰,王義之寫的《蘭亭序》至今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不能因而就說應當先習行書,然後習楷書;但起碼可以說,不一定要習好楷書然後習行書。有了楷書的基礎,較能掌控軟綿綿的毛筆,寫起行書來自然較得心應手,可是不一定就能把行書寫得好。很多書家畫家的落款寫不好是明證。可見行書要另行習寫。

各門類藝術都有理論,如音樂有樂理。這些都是先有了無數創作之後,後人總結歸納而成的。書法亦然,千百年來,書論無數,玄虛深奧,讓人摸不着頭腦。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過去讀書人是極少數,能讀書寫字即受到崇敬,以致膜拜,是讀書人故意把書法神秘化、神聖化了。

把字寫好,無非兩大因素:用筆,結字。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用毛筆寫字,用筆的確不易,除了要控制好難以着力的筆毫,還要與紙、水、墨配合。如果你再讀讀各種書論的用筆理論,下筆更難,可能連執筆都不成。

「結字亦須用功」,各種書論中談結字的卻不多。啟功則認為,結字第一。結字就是字的結構。漢字數以萬計,怎麼把所有字都寫得結構勻停,一看就讓人覺舒服、漂亮?

方法是有的。例如有相傳源自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有趙孟頫的《八十一法》和《九十二法》;啟功又有「黃金分割結字法」。都重實用。

如今,毛筆書法已失去實用性,純屬藝術;硬筆書法的實用功能亦日漸衰退。近年有不少人用硬筆書法來修習心性,日常抽片刻暇餘,隨便拿起原珠筆或什麼筆寫首唐詩或什麼人生金句,平整一下身心。用以上的結字法作書寫指導,非常有用。即使不執筆,據之審視自己或他人的字,可以知道字為什麼好看或不好看。

忽然想到,自小,老師教認字、筆順等等,但從來不教怎麼把字寫好。相信大部分人的遭遇如我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