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樓中的緬懷 |
「胡說」中的「胡」字,本作「何」解。粵劇名伶新馬師曾的名曲《胡不歸》,意思是「為何不歸」。《墨子》「夫胡說中國之君子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哉?」中的「胡說」,後人注釋為「何說,怎麼說」。
到了東晉之後,「胡」字有了新義。這就是史稱「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的中原亂世。當時西晉王朝腐朽,周邊的少數民族如鮮卑、匈奴、羯、氏羌則文化較落後而軍事強悍,胡人遂紛紛入主中原。漢族以儒家為主的種種傳統全打亂了,漢人把胡人沒有根據的亂說妄為稱為胡說、胡話、胡鬧、胡猜,以至胡說八道、胡天胡帝、胡里胡塗、胡思亂想、胡作非為等等。
當然,胡人也帶來好東西,我們至今喜愛胡椒、胡琴 (二胡等),有古樂《胡笳十八拍》流傳。
這段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始於晉室的「八王之亂」,把天下大亂歸咎於五胡其實不太恰當。在「永嘉喪亂」之中,偌大長安城竟然居民不足百戶,中原「流屍滿河,白骨蔽野」,「人多相食,飢疫總至」(《晉書》)。結果是北方漢族的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即「永嘉南渡」。
此後一千七百餘年以來,類似的大規模人口南遷起碼有兩次,都發生在中原亂世之時,即唐中葉之後的「安史之亂」(接着是「五胡十國」),北宋末年的「靖康南渡」。這樣的亂世都曠日持久,可達二三百年,南宋偏安之後,北方成了胡人天下,最後更由元人一統南北江山。總之是,胡人對華北的影響持久存在,而北人南遷從未間斷。在北方「胡言亂語」的同時,不同時期的南遷浪潮把不同時期、不同程度胡化了的漢語帶到江南、嶺南一帶去,在中國形成七大方言區。
古漢語內部本來就有方言差異,所以夏商之際就發展出「雅言」以作互相溝通的共同語。(古之「雅」與「夏」通,「雅言」即「夏言」。) 古漢語與南方的古越語根本不相通,可是經過二千多年的語言融合,以及漢字統一,而書面雅言 (文言文) 長久流傳,中國始終在文化上一脈相承。
南方六大方言中,形成的先後次序是吳語、湘語、粵語、閩語、贛語、客家語。其中粵語和閩語由於粵閩相距於中原都「山高皇帝遠」,所以保留古漢語的元素較多。客家話主要是唐宋之間逐步南來的,要數唐宋遺韻的,應以客家話優先。到客族人南遷到廣東時,粵語已形成,客家話已難融入,客家人另闢地盤聚居,形成自己的方言區。
入聲在漢語各方言的存留情況不一樣。官話內各方言都把入聲先歸併,最後併入其他調。據專家的研究,這過程始於唐宋間的燕雲十六州,距今約千年,到元朝官話已無入聲,至南宋滅亡而消失。其他方言則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漢語鄰近地區的日語、韓語、越南語都有入聲。如果自小不懂作入聲發音,到長大了,不經訓練不能分辨入聲字,更難說入聲字。北方人怕學粵語,這是原因之一。
燕雲十六州?haha 清朝才形成的好嗎? 知道什麼是八旗貴族嗎o_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