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胡煥庸線,箭在弦上

從騰訊的 QQ 在線圖看胡煥庸線
大陸的澎湃網即將推出一個關於「胡煥庸線」的系列報道。二零一五年,這條在中國地圖上虛擬的線有過八十周年紀念活動。澎湃網大概從中得到啟發,派出一組記者組,沿線跨年採訪,歷時八個月,穿越八個省區,行程八千餘公里。

地理學家胡煥庸一九三五年根據人口數據繪出了全國人口分布圖,從而提出中國存在一條從東北的璦琿 (就是清朝一八五八年與俄羅斯簽定《璦琿條約》的地方)向西南延伸到騰沖的明顯分界線。這最初稱「璦琿 - 騰沖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後來稱之為「胡煥庸線」。這一概念與稱謂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和地理學者所承認和引用。

根據胡煥庸當時的分析,中國此線之東南佔全國四成的土地,養活了 96% 人口;而線之西北佔全國六成的土地上,只有全國 4% 人口。這至今沒有多大改變,中科院國情小組根據二零零零年資料計算,「胡煥庸線」東南佔全國43.1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 93.77% 的人口和 95.70% 的 GDP。

這條線至今反映着中國重大的地理、歷史、人文、社會事實。中國 400 毫米降水線、地形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古代農耕和游牧民族分界線等等,都與它吻合。在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重大發展的今天,「八縱八橫」高鐵網、物流運輸密度、春運遷徙路線、高速公路分布、霧霾分布、農作物分布都在這條線兩邊劃分為明顯不同的區域。三年前,騰訊的 QQ 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二億人,騰訊公布的用戶分布圖,也印證了這條線的頑強存在。

胡煥庸線與高速公路網
由於沿線地形有巨大落差,它有獨特的迷人風光,而由於地殼斷裂,沿線又是自然災害密集區。不久前四川茂縣一條村整個被山體滑坡掩埋,就發生在這條線上。據澎湃網的系列報道預告,沿線「人們對腳下的土地,是開墾還是放牧;對祖先的村莊,是搬遷還是堅守」,猶豫不定。連李克強總理也有此一問:「胡煥庸線怎麼破?」

「胡煥庸線」主要是地理、氣候條件的產物,兩邊人口的遷徒與分布是人對生存、繁衍的需要決定的。歷代由行政命令驅動的人口遷徒都沒能改變這條線,倒是氣候變化引發北方游牧民族鐵騎南下,造成歷次由北而南的人口大遷徒,促使東南沿海人口大增,政治與經濟重心亦隨之轉移。

人口分布不均是世界各地的共同現象。歐洲、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都有明顯的人口分布界線。相同的是,氣候較溫和而對外貿易便利的沿海 (沿邊) 地區人口較密集,經濟也較發達。歐洲自工業革命和殖民主義時代就形成了這樣的格局。中國漢唐時對外開放是面西敞開大門的,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差不多就在「胡煥庸線」上,絲路差不多整個在線的另一邊伸延。這條陸路貿易線路閉塞後,通往歐洲沿線的國家亦頹而不振。海上貿易則興起,歐洲列強的炮艦和商船從海路駛向全球,左右了全世界的經濟與人口布局。

如今,世界又面對着一個大變局,就是中國「一帶一路」帶來的變化。這意味着歐亞之間的陸上貿易路線重新開通。從當今世界製造中心中國「胡煥庸線」東南開往歐亞貨運列車,以及仍在建設的高鐵網將扭轉自絲路不通之後的海陸貿易不平衡。

忽然覺得,「胡煥庸線」就像弓弦,而箭已在弦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