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前的小旋門 |
歐洲歷史基本上是征戰的歷史,各方每打完一仗,力量達到新的平衝,稍歇一下,各種勢力重前組合後,到矛盾達到新的臨界點,仗又打起來。對手和盟友不再一樣,經常是敵友換置。「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的「真理」由此而來。
羅馬的「祖國壇」 |
在巴黎,位於香榭麗舍大道的巴黎大皇宮 (Grand Palais),就有兩座四馬戰車銅雕,各立兩側,非常矚目。走過一點到羅浮宮去,面向羅浮宮的一座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頂上也立着一座神馭四馬戰車。這座凱旋門與在愛榭麗舍大道另一頭大一倍而更廣為人知的凱旋門都是拿破崙為了慶祝自己在歐洲所向披靡而建造的,小的這一座在他權威鼎盛的時候落成了,而大的一座到他一八一五年皇冠落地時還未完工,工程此後斷斷續續進行,到一八三六年才埈工。
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兩馬戰車 |
倫敦也有凱旋門和勝利女神四馬戰車像,而這正好是為了紀念擊潰拿破崙大軍的勝利而建造的,以滑鐵盧戰役的英軍主帥惠靈頓公爵為名,但相對於拿破崙的小多了。
不管怎樣,只要把四馬戰車高高地架起,加上希臘神話的某個天神,就意味着征戰、征服。羅馬那雪白的「祖國壇」在馬車架得特別高,用意更昭昭明甚。「祖國壇」一建成,莫索里尼就蠢蠢欲動了。
各國的廣場和雕像豎立也有相同意義,多為了宣武示強。倫敦距離惠靈頓凱旋門不遠之外是滑鐵盧廣場,還有特拉法加廣場,都是為了標榜對拿破崙的勝利而建造的。英國在一八零五年在特加法拉海戰中傳奇性地擊敗了實力更強大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從此建立海上霸權,開始了日不落國一百年的輝煌。
歐洲不乏湖光山色,而殺氣騰騰的雕像亦多,宗教性質的大衛像也一手拿刀一手擎着人頭。中國風景名勝中則總帶畫意詩情和書法藝術,兩者旨趣何其相異。
(歐洲紀行之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