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小魚,一同搵食。 |
可是又有「碎片化 (fragmentation)」之說,就是說事情都如車頭玻璃受到撞擊,嘩啦一聲,雪花遍地。它與全球化都是當前世界經濟運作的現象。
所謂碎片化,是指生產分工益趨細緻。它不只是指一家工廠裡的分工,不只是一個城市或國家裡的分工,而且是國際間的分工。分工生產的中間產品要在嚴密的統籌下,經生產鏈輸送到不同地方的加工廠去,最終裝配為成品,可能是玩具,可能是汽車,可能是手機、電腦等等,最後輸送到目標市場。從你在生產鏈中處於什麼位置,是在上游、中游還是下游,可以看到你的經濟重要性。
生產分工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化工廠是因為把複雜的生產分解成簡單工序,組織成迅速運作的流水生產線,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使產品源源不斷製成,而既滿足了市場、又佔領了市場的。生產分工最後發展成國際分工,促成了全球化和碎片化。你不參與其中或不能參與其中,就無法分享到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成果。
中國的「對外開放」,就是及時看準了時機、積極參與到兩者之中去的決策,於是一子活而全盤皆活。一個地方在這兩者之中的參與度越高,即經濟越開放,越有利。它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對外貿易總額在 GDP 中所佔的比重。究竟美國開放一些還是中國開放一些?據二零一四年的數據,美國的貿易總額佔 GDP 近三分之一;中國的比重則達 42%。這會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而正好與中國經濟增長大大高於美國的事實相符。
全球化與碎片化猶如錢幣的兩面,二如一,一如二。你不能不參與國際分工,成為一塊碎片,也不能不參與全球化,成為整體的一部分。可是,國際分工經過十九、二十世紀的發展,「民族國家因為經濟規模太小,已經不再構成具有充分資格的單獨經濟單位」(據英國 John Ross 〔羅思義〕的《一盤大棋》)。於是國際間出現「抱團式發展」,由不同國家組成經濟結合體。大國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大陸板塊級經濟體」的國家,如美國、中國、印度、歐盟、前蘇聯。它們就如鯨魚,身邊自然吸引大量隨之「搵食」的小魚。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這樣出現的。
由於地緣政治關係,一些游離在「大陸板塊級經濟體」之間的國家會很為難。日本、澳洲、英國、菲律賓之類的路向左搖右擺,以致政府不斷更迭與此有關。這絲毫不出奇,為的是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SIS) 所說,全球權力再分配正面臨百多年來最大的變動。何去何從,將考驗各國領袖的智慧。
全球化的利弊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中國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也支付了代價。
回覆刪除如果中國進一步成功,在未來能夠參與規則的修訂和完善,則世界會更平等,更太平。
這急不來,但來日可待。十年八年後,中國的生產總量超越美國時,情況會有所變化,更大的變化要待人均生產值也進入大國水平時才能出現。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