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六月二十三日通過公投決定「脫歐」的第二天,英美一些大報都在網上刊登了「指南」,以幫助讀者了解這項複雜而爆炸性的新聞,例如《紐約時報》上有 The (American) Idiot’s Guide to Brexit (英國脫歐之[美國]傻爪指南)。看來,大部分人,從普羅大眾、傳媒到政客,都想不到英國脫歐真會發生,需要補課。事件影響之大,看來超乎所有人的想像之外。有人把它與蘇聯近三十年前解體的歷史意義相提並論,有人更推前,認為動搖了戰後的世界政經秩序。總之是,世界不一樣了,對英國本身,對歐盟,對全球都如是。這真是一場政治大地震。
在震央英國,兩大黨保守黨與工黨都陷於分裂,公眾亦分裂,更可怕的是聯合王國四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看來極可能也分裂。蘇格蘭與北愛不死之「脫聯」幽靈馬上騰空而起,並會隨着英國脫歐步伐加緊而更加張牙舞爪。英國脫歐派要擺脫歐盟束縛的一個理由,是要重新追求英國獨自在世界上的自由與榮光,這很可能適得其反。
更諷刺的可能是,英國脫歐會進一步加強德國與法國──特別是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不管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都一樣。如果沒有脫歐的連鎖反應,德法會鞏固在歐盟的地位;而萬一有連鎖反應,甚至出現 Frexit (法國脫歐)、Germexit (德國脫歐),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政經地位會更超然。在戰後的五十年代,歐洲以德法為核心從經濟聯合體開始走向聯盟,是為了以同舟共濟結束歐洲幾百年來的殘酷對抗。一直對之三心兩意的英國竟然以一場公投帶來可怕的破壞,難怪歐盟斷然表態,要走快走,不要旨望得到歐盟讓步的甜頭。這其實也是對一些在忸忸怩怩的小國的警告。
這能否奏效?
英國脫歐有政治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經濟問題。英國是經過多年的衡量,發覺過入歐盟利大於弊而有條件地加入了,例如保持英鎊、不使用歐羅。可是發生了二零零八年的金融海嘯後,歐盟跡近僵化的金融救亡政策暴露了它的先天不足,在德國對通脹高度敏感的恐懼下,堅決以緊縮政策為獨步單方,使歐洲經濟至今苟延殘喘。英國一些人就是看到歐洲之外例如中國等新興市場有可觀前景,不想被歐盟拖累,而鋌而走險的,儘管英國 45% 的商品與服務輸往歐洲。若歐盟不能及時改善,難免仍會觸發波瀾。
英國投票支持脫歐的人,不會看到這麼大的圖景,而只知道關心歐盟的移民與難民開放政策會威脅到他們的生計。這其實是經濟濟問題具體表現。黎巴嫩美國大學一位學者說,歐洲與中東面對的難題是一樣的,就是對全球經濟結構轉移的擔憂。不同的是,歐洲以投票等方式展現憂慮,而中東各國則以槍炮表達意見。
美國遠隔大西洋,可以隔岸觀火,置諸度外嗎?英國是美國在歐洲的特殊伙伴,聯合王國一旦削弱為小英格蘭,歐盟又同時被削弱,對美國沒有好處。奧巴馬是以曾經不惜受到干涉英國內政之抨擊而出口術挺留歐。美國自己其實也有更大的擔憂。如果說英國脫歐不成章法,則美國一旦選出個總統特朗普來,美國的出牌可能更無章法可言,世界說不定更動盪。英美同時出現這樣的現象,看來並非偶然,而是世界重心轉移引起不平衡的反映。
國際間在報道英國脫歐的同時,不忘聯繫到北京的兩項活動,一是亞投行舉行第一次年會,二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習近平會談。這都與「一帶一路」有關,而與英國脫歐有強烈對比:一個走向聯合,一個走向分裂。
世事難料,但世事也有可料的。如何押注?
(英國脫歐公投感言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