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戰鬥不關乎政治宗教,只關乎水

也門一景
香港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經歷過大旱,要實施每四天供水四小時的嚴厲措施。今天在也門,也有類似情況,每月供水約36小時。不同的是,香港多雨,雨季來了,水荒就過去;而且有大陸作靠山,後來得到「東江之水越山來」的紓緩。也門要靠地下水,前景就堪虞了。

也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年降雨量只有50毫米(香港是1400毫米)。在八十年代,首都薩那打井已要打到六十公尺(大概二十層樓)才到達地下蓄水層,今天打井竟然要打到8501000公尺。這超過當今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廈。前幾天看到一個消息說,中國要在長沙興建世界最高摩天大廈,高838公尺,有220層。

也門本來的15個蓄水層中,如今只有兩個可能持續供水。每當一個蓄水層斷水,就有新的衝突發生。

我們都知道水與油不相混,可是在也門,水與油的關係密不可分,水的問題,是因為油而起的。

這要追溯到七十年代。那是石油戰爭興起的年代,波斯灣的石油生產及其他基建踏進興旺時期。這吸引了二三百萬也門男人離鄉別井到沙特阿拉伯等國去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男子去了開發化石能源,可是在缺乏勞動力的家裡,女子要打柴作燃料。林木因而大量被砍伐,山地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進而使季節性河床受破壞。這些河床本來是也門最好的農地,一年可收三造,盛產著名的也門咖啡。很多農民為此改種對泥土肥力要求較低的其他經濟作物,最受歡迎的叫 qat,一種供嚼食的非洲茶,對人有害而會上癮,據說也門八成半成年人都好嚼 qat。種 qat 不必沃土,卻要豐水,大量種植進一步消耗也門不多的水源,使地下蓄水層受到更大破壞。

於是,也門有人說,也門有兩大毒品,一是qat,一是油元。被吸引去賺取似乎很易賺的油元的也門人,到沙特阿拉伯等地方做的是非技術工作,如今,他們大都被遣返了。也門過去幾十年有大量油元外匯,因而不務其他經濟發展,沒有發展製造業。也門人沒有學到技術之下回到自己的家園,發覺水源涸竭、農村凋弊,難以找到工作。

Thomas Friedman 問那兩名各有十名子女的也門鄉村領袖,到他們的十名子女又各有十名子女時,從哪裡找水?兩人開始時都支支吾吾,說「阿拉會打救」之類的話,後來又說可以把海水淡化。可是昂貴的成本怎麼解決?

也門人口,一九六零年只有五百餘萬,一九七五年有七百餘萬,到二零一一年已突破二千五百萬。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因為人口生長失控、對環境開發過度以致文明毀滅的悲劇。這樣的悲劇有些發生在史前,有些發生在與其他文明隔絕的地方,例如太平洋的海島上,因而為人忽視。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Collapse)一書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而可信的論述。至今,人們仍在重蹈這樣的覆轍。

也門一名軍事領袖明確地說,戰鬥「與政治無關,與穆斯林兄弟會無關,它關乎水」。Thomas Friedman 說,在也門,古老的意識形態之爭已成為奢侈品,現在爭奪只是水。

(中東爭什麼,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