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從一張餐單看歐洲文明

上星期六下午到沙田去,趁着有半個小時空檔,走進了沙田的公共圖書館,既為打發時光,也為了躲避那天打風前的悶熱天氣。無意中,在圖書館借了本非常有意思的小書《文明與野蠻》(Are We Civilized? ---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作者是美國加洲大學人類學教授羅伯特.路威(Robert Lowie)。書中以很有趣的材料和筆觸指出,文明與野蠻的分野常常不如我們想像的大,而今天的西方文明其實源自不久前的「蠻方」──其實是比西方更先進的地方。

這書吸引我的,第一是內容,第二是譯者──呂叔湘。呂叔湘是中國著名的語文學家,我讀過他一些書,很受教益,但不知他也做翻譯工作,而且是人類學方面的。細看才知道,這是七八十年前的作品了。原著一九二九年出版,呂叔湘一九三一年從周作人的隨筆裡知道有這本書,並到上海找來了,一年後譯了出來。我一看是呂叔湘的譯筆,就想看看這位大師是怎樣翻譯的。

這書雖然是關於人類學的,但一點不枯燥,相反是妙趣橫生,寫的盡是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生活、文化中不可思議的趣事,從衣食住行,到說話、彈琴、寫字,目的是破除「文明人」的自大狂。對於自命為天之驕子的白種人,特別是他們裡頭的種族主義者,抨擊更是不遺餘力。例如它指出,印第安人兩性的胡渾當然比維多利亞時代歐洲中產階級家庭裡頭的多些,可是倘若加上歐洲鄉間風俗和城中的賣淫,那麼印第安人或許還要顯得規矩些。

「飲食」一章中列出了一張餐單:
蕃茄湯
煎牛肉配馬鈴薯(土豆)
四季豆
什錦麵包(小麥、玉米、裸麥)
凉拌波羅蜜
白米布丁
咖啡、茶、可可、牛奶

這張幾十年前的餐單,與今天日常見到的,沒有多大分別。年紀稍大的朋友,可能還記得第一次光顧西餐廳、看到這菜單時的興奮心情吧?很多人會以為,西方人從來就是吃這個的,這是西方文明的傳統。

《文明與野蠻》卻指出,這菜單與歐洲人初民的一餐相去甚遠。在哥倫布出世之前,馬德里、巴黎的大廚師也沒見過蕃茄、四季豆、馬鈴薯、玉米、波羅蜜,這些全部是從美洲來的。白米的老家該是印度。

書中再談到那些飲料說,一五零零年之時,歐洲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叫可可,什麼叫茶,什麼叫咖啡。這些新奇的飲料後來從新大陸、從中國傳來了,不但身價高昂得可怕,而且附帶着很多功能奇特的傳聞,一般人難以企及。有說孕婦喝多了可可生下黑碳似的孩子,有人說可可能治花柳病。歐洲人是一五六零年左右才聽到茶的名字的,英國人到一六五零年才開始喝茶,只有上流社會喝得起。茶的作用,被說得神乎其神,能治痛風、風濕、疝氣、羊癎風……等等。咖啡到一六四四年才傳到馬賽,最初也當藥,據說可把胖子變瘦,瘦子變肥……。

除去以上的食品,餐桌上只剩牛肉、小麥、裸麥、牛奶了。其中,裸麥是耶穌出世後才傳到歐洲的。其餘的算是很早就有了,但也不是歐洲的土產,都源於中東,五穀是那兒先種的,牛是那兒先養的,牛奶是那兒先取的。

或者是這菜單選得不對吧?不吃牛肉,吃雞或火雞,飲料改為紅酒、啤酒如何?可是,家雞最初是在緬甸馴養的,火雞則來自美洲。在西歐洲人夢都沒想到種葡萄的時候,埃及人在公元三千年前已在釀葡萄酒了。啤酒是大麥釀的,是埃及的國粹。

於是,坐到餐桌上論到眼前食物的起源,西歐可能一樣也算不上。

(西方不敗?東方不敗?,十之六)

3 則留言:

  1. 西方滯於飲食文化,此所以自上世紀中葉,西方真的富起來時,西方人的饞嘴帶出了痴肥暴肥,和引起的健康問題等等現象.

    回覆刪除
  2. 大家都是人類而已xd
    都食了至少幾百年,不算「傳統」嗎?
    起源於什麼地方沒什麼重要吧?就像某些大陸人整天什麼東西是起源自中國,然後就罵別的文明「偷」中國東西是垃圾文明一樣= =

    回覆刪除
  3. 滿清佔了兩百年的土地都叫自古以來了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