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災後憶八戶市的人情、風味

八戶市清晨的街頭
昨天的博文後面,有上次日本東北遊的「團友」留言說:「我特別想起在八戶遇到的人:食店的老闆娘,小吃攤的年輕小夫妻,能繪圖給我們指路的婆婆,還有工作後到魚市場只喝麵豉湯作早點的婆婆(她讓我感到自己太奢侈了),我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平安,逃過此劫!」

留言讓我憶起了在八戶前後大半天活動的一些細節。

那次到八戶的行程,在原來的行程表中屬於靈活處理之類,是否要在八戶過夜,臨時才決定。我們那天一早在大雨中起程,冒雨遊了十和田湖,然後隨着破雲而出的陽光,走進了奧入瀨溪的色彩斑斕世界,伴着歡躍的溪流,在盡是紅葉黃葉的樹林中走了五個小時。之後,就告別山區,也結束歡賞紅葉的主要行程。這天走得較累,而只在奧入瀨溪的旅客服務站隨便填飽了肚,希望晚上能吃好一點。於是決定下一站停留八戶。

酒店是臨時找的,放下行李便去「搵食」。這時已入黑,酒店附近只有兩車道的街道上,行人車輛都不多,商店倒是不少。一切很寧靜、很整潔,比仙台更小巧精緻些。說八戶是市,稍欠點熱鬧;說它是鎮,又過於繁華,特別是在有紅燈區味道的幾條小街裡。直覺感到,這是個宜居的好地方。對住慣了城市的人來說,這裡有城市的便利,而沒有城市的喧囂。

我們走進了一條美食橫丁(橫巷),裡面都是袖珍的小食店和「大牌檔」。那些「大牌檔」就像個大木箱,檔主的生財工具、食材安排布置,日本式的極度緊湊,並能容納六到八個人坐進去。我們隨便選了一檔光顧,這是個年輕的夫妻檔,店主是個俊俏的小伙子。雖然語言不通,但店主夫婦伴着笑容的服務讓人感到親切。我們從櫥櫃中點了一種樣子古怪的海產試吃,店主用漢字寫出海產的名字來:海鞘。這一頓,屬於餐前小吃。

再逛了幾條街,最後光顧了一家「旬菜料理」店,是店前擺滿的各種食材吸引我們進去的。店子是地道的日式食店,布置傳統、古舊,一邊是U型的卡座,一邊是處理刺身的櫃檯,櫃檯前有單座。

穿着和服的老闆娘,很有江湖風塵味道,徐娘半老,化妝稍濃,與客人不斷談笑風生。這使人想起日本古裝片的某些情景。對我們這些語言不通的客人,老闆娘也不冷落。靠比劃的溝通,不怕引起誤會,只會引起笑聲。吃到最後,老闆娘讓運刀如表演魔術的伙計,給我們送上一碟秋刀魚刺身來,帶來極大驚喜──既是因為老闆娘的慷慨,也是因為秋刀魚的美味。日本人對秋刀角的鍾愛,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了。

奧陸湊朝市這個魚生市場,可能蕩然無存了
第二天一大早去奧陸湊朝市,在不算大的八戶市裡就是無法找到。最後,在冷冷清清的街頭遇上一位從小巷裡鑽出來的婆婆,才解決了問題。經過漢字溝通,她在紙上給我們繪了指示圖,讓我們找到就在不遠之外的海鮮市場。老婆婆可以畫出個地圖來,真讓人吃驚。

奧陸湊朝市就在海邊,是一條小街,兩旁差不多都是魚檔,有些是容納不同檔位的市場,賣乾貨、濕貨的都有,還有熟食檔,主要供應麵豉湯,買了魚生,可以在這裡就地進食。街道的盡頭,應該就是海邊碼頭。

「團友」注意到,在我們「豪吃」魚生的同時,有當地的婆婆工作後只喝麵豉湯作早點。這我可沒有注意到。不過我知道,這是我吃過最美味的麵豉湯,因為裡面有大量就地取材的各種海鮮下腳料,如蜆、貝之類。

那天還遇到一位當地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到處「惹事生非」地介紹市場當日情況,這個扮作村婦的「她」其實是個「他」,不知「她」說什麼,但知道是在搞笑,連我們也不可悻免地被「惡搞」了一下。

日本本州的東北,相對於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關西一帶,經濟比較落後。我們在山中走了一圈,發覺消費水平與香港差不多,到八戶吃魚生刺身更加覺得「超抵食」。沿途花錢,因而不會像東京等大城市的肉刺。如果不是發生了最近的災難,這裡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旅行好去處。

八戶怎樣了?今天在報上見到一幅反映災情的大地圖,八戶竟然沒有標示出來。這並不表示八戶逃過了大難。我想:奧陸湊朝市恐怕覆沒了,美食橫丁小夫婦的「大牌檔」也有被沖走之虞,老闆娘的傳統「旬食料理」能保住嗎?

**
補記:
有網友留言說:「我們可能有生之年都不能再重遊日本東北了。」這話真震撼,閱之神傷。

又有網友留言附上日本震災前後對比的鏈接,我把它移出來,方便大家鍵入:
http://www.abc.net.au/news/events/japan-quake-2011/beforeafter.htm

2 則留言:

  1. 越看越傷感,回想起東北之旅,我們可能有生之年都不能再重遊日本東北東岸了,真使人默然神傷。

    回覆刪除
  2. 讀之令人神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今天才讀懂江淹的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