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郵箱是六年前建立「筆下留情」時開設的,只供本博客專用。這裡很少訪客留言,寄到郵箱的郵件就更少了。在文章後面的留言,我會及時得到通知,不會錯過。寄到郵箱的,就要打開郵箱才能看到。我極少打開這郵箱,一年可能只有兩三次,今天是有點意外地打開的,更意外的是郵件傳來的訊息。
一件是署名 Amy 的小姐寫來的。日前,她在這裡年前翻譯發表的〈內地人在香港生活並不輕鬆〉一文後面留言詢問,可不可以把文章轉發到她的博客上去,並表明會標注翻譯者的名字。那文章的原作者是楊婕 (Joy Yang),原文發表在《南華早報》,我自恃不涉商業利益,沒有徵到作者和報社的同意就翻譯登出來了。對於Amy 的徵求,我當然沒有拒絕之理。網站、博客轉載這裡的文章的事,經常發生,鮮有人會先徵求同意的,這已屬網上常態,我也不介意。Amy 這樣「循規蹈矩」,反倒讓人驚訝了。
想不到 Amy 還往信箱發來了郵件。這才知道,她正是編發楊婕文章的編輯,她要把這裡翻譯成中文的文章轉發到個人博客而徵求我的同意,讓我反客為主了,這對我真有點諷刺意味。Amy 來港工作不到兩年,看來和楊婕一樣,是很有本事的「海歸」人才。她喜歡香港,也感受到了香港人的焦慮。
五個月前先後發來的另外兩個郵件更讓人意外。來郵者是無意中讀到這裡兩年前〈一個做環保生意的好人〉一文而發來郵件的。他來自一家基金公司,今年剛在環保這板塊展開投資,讀到上文便很感興趣,想與那位回收業的有心人見面,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我一看不敢怠慢,讓兩位有心人在電話上聯絡上了,才鬆一口氣。我最擔心的是,事情擱置了五個多月,會不會人事全非、事過境遷了?可幸事情沒有斷線。那位做塑料瓶回收的朋友更在掙扎當中,與他在電話上一談上,就一再聽到四個字:困難重重。
如果這篇無心插柳的文章能給他幫上忙,真是天大樂事──為他個人,更為這個社會。據知,由於香港現時的塑料瓶回收業者或缺乏誠意,或缺乏專業知識、設備、技術,其實難以給回收得來的塑料瓶找到出路。一個普通的水瓶涉及四種不同的膠(瓶身、瓶蓋、膠紙、黏貼的膠水),必須把這四種膠分類回收,廢料才有投資價值,也才可以創造出循環再造的最大價值。這不能靠人手,而要有先進的自動設備。現在多數回收商只把瓶子切碎,回收價值就很低賤了,甚至沒有人要,最後的出路可能是堆填區。所以,光看回收了多少塑料瓶一點意義也沒有,要看有多少能有價值地循環再造才能判別環保回收成效。每次見到那位朋友,他都為很多人花了政府不少公帑回收塑料瓶,「加工」一番,然後送到堆填區去而大搖其頭。
還有一驚奇,是這裡居然受到一家時裝國際品牌的垂青,它有來郵說正希望找這樣的博客合作云。我思忖,他們可能希望擺放一些廣告之類吧?這是大半年前的電郵了,可能真的已事過境遷,也就沒有答覆,樂得讓這裡繼續清清淨淨。
這裡的瀏覽量日前剛過了50萬,這大概是虛數,因為瀏覽人數有時突然不知什麼原故會出現「井噴」,突然增加的「讀者」來自美國。我不大相信美國有那麼多人不隔多時會突然對這裡的文章感興趣。偶爾有讀者真的產生共鳴了,我知道就很開心。謝謝他們。
**
舊文重閱:一個做環保生意的好人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5.html
很高興知道你博客的閱讀人數突破50萬,不管是實數是虛數,都是值得高興的。知道有人在看、有人喜歡,對於作者來說,最高興的莫過於此。偶爾跟感興趣的讀者聊一聊,也確實歡喜。我荒廢了博客,倒是在Facebook上耕耘起來,開了一個專頁介紹藝術作品,加入了兩個群組分享配圖的新詩創作,還在自己的帳號裡張貼從日常生活拍攝回來的照片,樂也融融。互勉之!~文心
回覆刪除謝謝文心。可以讓我到你的 fb 瀏覽學習嗎? 可把鏈接傳萂到silverysilk@gmail.com。
回覆刪除你收到我的電郵嗎?
刪除收到了。謝謝。
刪除我的 blog 也有瀏覽人數突然多的情況,而且來自奇怪的地方如烏克蘭。看翻譯婦科資訊成中文的文章。你說怪不怪?但我很喜歡看你的 blog。恭喜你收到好消息呢!
回覆刪除這是很多 Google Blogger ( 不知道佔多少)遇到的問題 ,網上有不少人提出來討論 ,但 Google 一直沒有解決。以前,突然增加的點擊來自哪個網站,是有顯示的,如今,來源已隱去,只知道來自哪個地方,我是美國。真無奈。
刪除Amy,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