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揮春:「即席揮毫」與「罰抄」

過年給親友寫寫揮春,是多年來的習慣。放下「搵食」俗務後,時間較寬裕,寫得更多了,今年特別忙碌,以致網誌也難安排時間撰寫。到不同地方、場合寫揮春,都頗受歡迎,其中有不同原因,一是字還算可以;二是把來年己亥年的生肖豬融入揮春中,得到喜愛;三是手寫揮春越來越罕見了,物罕則貴。

讀者 Jam Leung 日前有此一問:揮春為什麼叫揮春?

我只能老實回答:這也是我的疑問,一直弄不清楚,甚至「揮春」的「揮」該怎麼寫也弄不清楚,坊間有不同寫法。北方沒有揮春,只有春聯和大福。北方人過年沒有貼揮春的習慣。

在我的認識中,粵人叫的揮春,主要是過年時書寫在紅紙上的四字吉利語。春聯、大福、門神有別於揮春,這是中國各地過年時都張貼的。在漢字文化圈裡,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也有相同習慣而名稱不同,日本有正月札,韓國有春榜、春貼、春帖,越南還愛在斗方上單寫一個大大的儒字(漢字)的,如福、心、才、達等。

叫揮春的只有粵人,但為什麼叫揮春?或暉春?我弄不清楚,尤其是不知道「揮」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寫。

Jam Leung 又說,揮春的「揮」有「即席揮毫」之說。就是說揮春是即席揮毫寫的,所以叫揮春。我則覺得,這是牽強附會之言。

以前,讀書人都要在書寫上下功夫,把字寫好是基本要求,而印刷不易,揮春理所當然是手書的。印刷精美的揮春不過是近二三十年來的事物,揮春之名則早在此前就有,那時不會覺得「即席揮毫」有多稀罕。

如今,「即席揮毫」的揮春就的確越來越鮮見了。日前沿着上環文武廟前的樓梯街往上走,見到石楷旁有幾個寫字檔攤,主要是做洋人遊客生意的,字都寫得歪歪斜斜,看不到價目表。快過年了,也見到有區議議員在街邊安排的寫揮春攤檔,由義工書寫,這當然更無價目了。

到網上搜尋一下發覺:有手書揮春出售,四字揮春每張 30 元,大福 40 元;中文大學有「古語嘉言手寫揮春工作坊」;有畫室開辦寫揮香新春特別課程,兩節課共三小時,收費 650 元,可借用紙筆墨,還供應咖啡或茶與零食,可以「練寫基本筆法並親手寫上新一年的願望及祝福」。

如今,揮春一點不稀有,到處有印製精美的揮春、大福贈送,都是宣傳品,設計上五花八門,有「不勞而穫」得語,手寫而別有心思的,就難得一見了。

我近年都為嵌上當年生肖而在大福和揮春上花點心思。設計好了,在不斷重複書寫的過程中,因為熟習和徇眾要求,會有所演變。今年亦一樣,譬如有年輕人要求把「諸事如意」的「諸」畫成豬,而原來的長條的揮春用紙又用罄了,臨時裁出的紙「短度闊封」,字的安排也就改變。如此寫成一對,頗別致。

每次去寫揮春都一寫幾小時,真像「罰抄」,但見到大家拿到不一樣的揮春的高興,「罰抄」不算什麼。

4 則留言:

  1. 對不起!老師!
    我每年都是向您進行「罰抄」的始作俑者,尤以今年為甚,謹此請求原諒!幸好老師有「大海容人之心」,看到受惠者那種「如獲至寶」歡欣、喜悅、興奮的表現,真是施比受更為有福!

    回覆刪除
    回覆
    1. 「罰抄」不過戲語,寫字要寫得熟練,反覆地寫是必要的,熟了才能生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