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清醒看待「全球暖化」

上周末,做了一件很愜意的事:在網上閱讀了《超爆魔鬼經濟學》的第一章。讓我對一直抱着很大懷疑的所謂「全球暖化危機」有了更多認識,我的懷疑獲得更多支持。

《超爆魔鬼經濟學》(Super Freakonomics)是《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 的續篇。這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 Steven Levitt 與《紐約時報雜誌》前編輯 Stephen Dubner 再度合作之作。他們五年前合著的 Freakonomics 全球熱賣四百多萬本,讓人們從經濟學研究的角度,重新認識了一些似乎無可懷疑而事實上似是而非的社會觀念。所謂「魔鬼經濟學」的譯名有點譁眾取寵,它的意思其實是「另類經濟學」。

我後知後覺,近日才知道 Super Freakonomics 的出版。到網上搜尋,發現中信出版社已出版了上述中文版,還找到上載的序言和第一章(可能不完整)先睹為快。第一章談的竟然就是我一直有所追蹤的、對全球暖化的質疑。裡面提出的觀點,不是兩位作者自己的看法,而是採訪了一批頂尖科學家的報道。

它首先指出:「氣候科學家沒法做實驗。從這點上看,他們更像經濟學家,而不像物理學家或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提出的理論都是有根有據的,有實驗數據支持,而氣候學家、經濟學家雖然也根據歷史紀錄進行研究,但對未來的推測就缺乏足夠的支持了。譬如根據電腦模型對全球暖化的預測,就很「粗糙」。

畫中提到,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僅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2%,其餘 98% 都源於自然現象,例如植物腐爛。

書中提到,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斷言,二氧化碳與近年來的氣候變暖幾乎沒有關係。相反,過去幾十年我們製造的大量污染顆粒物,遮擋了陽光,結果似乎還導致了氣溫的下降。這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引起科學家關注的全球變冷現象如出一轍。我們一開始清潔大氣,全球變冷趨勢就逆轉,變為暖化了。

書中引述一位科學家的話說,我們過去幾十年中所見證的全球變暖趨勢,或許正好是環保運動大行其道的結果!

在傳媒的大肆渲染下,二氧化碳好像變成毒氣了。事實上,二氧化碳不僅無毒,而且其濃度的變化也不一定就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不一定就能導致地球升溫:研究冰帽的證據表明,過去幾十萬年來,是地球溫度升高之後,二氧化碳濃度才上升的。地球暖化不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結果。

書中並指出,與一般的溫室氣體相比,二氧化碳的負面效應並不特別顯著,即使濃度翻倍,它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陽輻射量也還不到2%。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輻射效應也存在邊際遞減效應,隨着空氣中的的二氧化碳增多,它吸收輻射的效應會減少。

研究又表明,如果將二氧化碳的濃度翻倍,同時保持其他攝入量(水分、養分等)不變,植物生產效率會提高 70%。這無疑是農業生產的福音。因此採用水栽法的溫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通常達到1 400 ppm (百萬分比),而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約為 380 ppm。

書中提到一個很值得注意的觀點:阻止「全球變暖」運動的熱情已儼然上升到宗教高度。「全球變暖」所描繪的恐怖情境,與《聖經》中描述的世界末日無異:海平面上升,高溫煉獄,災難頻發,地球混沌無序。

「對氣候的恐懼滿足了我們懺悔、贖罪的需求,並符合『技術進步定要遭到眾神懲罰』的這種亙古不變的潛意識。」對氣候變化的恐懼與宗教信仰還有一點十分相似的是:「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你的懺悔或贖罪行為到底是否有效,你根本就無從知道。」

環保意識非常值得提倡,可是一旦變成宗教式的虔誠,就壞事了。到了這個地步,人就容易放棄思考,不敢質疑,人云亦云了。

我把《超爆魔鬼經濟學》的第一章內容,稍加編輯,放在左欄的「網頁」分類中,名為「清醒看待『全球暖化』──超爆魔鬼經濟學 」,供各位關心地球村環境變化的朋友們參閱。全文近二萬字,稍長,但內容很有趣,很吸引人,絕對值得一讀,只可惜譯文不大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