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從日本人身上可以學到的

作者:《紐約時報》記者 紀思道 (NICHOLAS D. KRISTOF)

當美國受到壓力時,正如當下為財政預算辯論該怎麼分配利益時,我們有時會把最缺乏權勢、最衰弱的人推到一邊去。

或許,我們可以從日本身上學到點什麼。受到地震、海嘯、輻射洩漏打擊的日本沒有被撕裂,反而團結得更緊密了。福島核電站員工為防止反應堆徹底融毀危及同胞,冒着高輻射風險默默奮鬥的事蹟,近日集中反映了日本人的無私、克苦、守紀。

日本最有名而帶點爭議的雕像,是關於一只狗小八的,它所彰顯的是忠心、堅毅、盡責。小八每天都到車火車站迎接主人下班回家,可是主人在一九二五年的一天在工作中喪生了,不會再回來。此後的十年裡,小八堅持每天下午都到火車站等候,至死方休,以待主人不期而回。

我希望日本將來會為核電廠工人豎起另一個雕像,作為盡忠職守的標誌。

我曾作為《紐約時報》駐日本辦事處主任在東京住了五年,常批砭日本政府的顢頇無能、表裡不一,有時因此被視為與日本作對。事實卻是,我敬重日本的文明、無私。日本擁有民族性的信譽規範,例如,就算是小小的餐館,也會在下雨時借你一把傘,而相信你一兩日內定會歸還。你在隧道裡丟了錢包,你大可安心能找回來。

這次地震把日本對立的兩面都展示出來了。日本政府一直不走運,而日本人民則一直是出色的,在難以想像的艱難面前保持尊嚴、氣度。

我最近曾在博客裡回憶一九九五年大阪地震(逾六千人死亡)的採訪,我當時到處找尋向震碎了櫥窗的商店被搶刦的事例。我終於找到有人失了兩輛自行車,但我進一步調查才知道,自行車似乎是因為救援而被人拿走的。

最後,我遇到一家小店鋪的店主,他見到三個年輕人從他的商店拿着食物便跑了。我問他,見到有自己的同胞這麼低三下四奇怪嗎?

這店主說:「你搞錯了,搶東西的不是日本人,是外國人。」

日本人逆來順受的道德準則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會接受第三流的領袖。此外,日本緊密的社會結構,會形成對無法融入其中的人的歧視。從中學到大機構,欺凌司空見慣。少數旅裔的韓國人和叫做阿伊努族(蝦夷族)的低下階層都給貼上標籤。在可怕的一九二三年大地震之後,日本人對韓裔人大肆壓制(他們被指縱火,甚至被指引起地震),估計殺死了六千韓裔人。

日本的集體主體因此有其黑暗的一面。

我和妻子把孩子送到日本學校念書,見識了集體意識對兒童的灌輸。當老師病了,不會有代課老師,小孩自己管自己。我們的兒子 Gregory 參加校運會回來,居然在所有參賽項目都得到冠軍。後來才知道,每個孩子拿的都是冠軍。

Gregory 生日了,我們邀請他的同學回家,並教他們玩「音樂椅」遊戲。簡直是災難!那些孩子,特別是女孩子,要推開別人給自己搶個位置,都嚇怕了。結果是一場恐怕是世界歷史上最有禮貌、最謙讓、最缺乏競爭性的「音樂椅」遊戲。

看看,我們都是爭先恐後的美國人。我們有時把生命,還有財政預算談判,看作是一場競爭,可以在音樂停止時興采烈地把最弱的人(例如兒童)推開。但我希望可以從日本人那兒學到一點東西,他們現時正在為了共同的福祉無私地壓抑自己的利益。我們應當同情日本人,但也應當學習他們。

(蕭雪樺譯自三月十九日《紐約時報」電子版)

**
原文:
http://www.nytimes.com/2011/03/20/opinion/20kristof.html?_r=1&src=me&ref=homep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