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為什麼愛自討苦吃,例如巧克力

「自討苦吃」是貶義成語,那「自討」而來的苦,其實是不情願吃的。人卻真有愛自找苦吃的傾向,例如做高強度的體育鍜鍊、忍受皮肉之苦去紋身、飲廿四味涼茶、吃苦瓜、喝 expresso 特濃齋啡等。

這似乎隨着年齡增長而加強。以喝咖啡為例,年輕時愛加糖加奶,後來不加糖了,最後過渡到愛喝無奶無糖的黑咖啡。有人喻之為人生的三個階段。苦到極至的甘甜,可能要飽嘗人生甘苦之後才能品味得到。

對巧克力(朱古力)的品味也有這種變化,愛吃巧克力的可能多於愛喝咖啡的,從中更容易體會「自討苦吃」之樂。

巧古力起源於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阿茲特克(Aztec)文明(其餘為瑪雅文明、印加文明),原來是阿茲特克王朝領袖一種以辣椒、蕃椒、香草豆等混合的飲料。西班牙人十六世紀把它帶回歐洲,加入了可可粉和糖,很受歡迎。瑞士人、荷蘭人後來又加入牛奶,並製出固體的巧克力。現代巧克力誕生至今百餘年,風靡全球,產品極度富豐,是最受歡迎的糖果。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曾讀過一項資料,說道人的味覺與嗅覺分別由口腔與鼻腔分管;食物未進口,你嗅到由鼻孔傳送進來的香味;進口始嘗到味道,但經口腔內傳到鼻腔的氣味,難以嗅到。食物在進口前與進口後,因此予人不一樣的感覺。巧克力卻是唯一的例外,即吃進口裡仍可嗅到它的香味。這香味究竟是什麼形成的?

日前讀到一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下「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科普文章,才知道巧克力氣味之構成極其詭異。

之前有科學家對黑巧克力的味道做過分析,他們通過氣相色譜儀等對黑巧克力中的主要氣味分子進行了鑑定和比較。發現黑巧克力氣味的主要揮發分子是:異丁醛(一種刺激性氣味),2-甲基丁醛(一種存在於蘋果中的分子,香甜為主),3-甲基丁醛(一種存在於柑桔中的分子,有些像蘋果香),苯乙醛(一種存在於玫瑰的分子,主要是櫻桃香)和芳樟醇(廣泛存在於植物中,類似香檸檬的味道)。

可是他們並沒有對這些氣味分子作氣味活性值測試(OAVs),所以並不能確定這些成分是不是黑巧克力味道的真正來源。最近,德國斯圖加特霍亨海姆大學的食品化學家再挑了兩種黑巧克力做測試,一種的可可含量超過90%,另一種達到99%。

他們在兩種巧克力中檢測到 28 至 30 種足以讓人聞到的揮發性化學物質。頭四種是:二甲基三硫、乙酸、3-甲基丁酸、苯乙酸。他們以之重組了氣味,讓二十多個志願者用嗅覺分辨真假。結果發現,合成氣味和真的沒什麼差別。

最令人驚異的是,其中的二甲基三硫其實也是腐尸、屎臭的氣味。綜合來說,黑巧克力就是屎臭味、酸味、奶香、腐臭、甜味的混合。

但為什麼人們會喜歡這樣的氣味?不知道,可能證明人真愛自討苦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