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語言消亡,就在澳門香港

一種語言的誕生不容易,但可以很快消失。在當今迅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這默默地發生着,就在我們身邊。澳門土生葡語 Maquista 就正在這樣的命運中掙扎。據說二零零零年時,會講澳門土語的人估計只剩五十人,多數是老人。二零零九年,它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瀕危」語言。十八年過去,懂澳門葡語的老人陸續離去,它應當更瀕危了。

英國《衛報》的記者最近到澳門就此採訪,報道了澳門土語的近況,和一些有心人的努力「拯救」行動,包括在澳門藝術節上演土語戲劇,字幕要翻譯為英文、中文、葡文。不過這些有心人不敢樂觀,「相信 Maquista 終將消亡」。

以前也聽說過澳門有這樣一種土話,但從不在意,也沒有接觸過。想接觸可能不難,到澳門的老字號葡餐館,那老邁的店主,可能是葡人,也可能是與嫁予葡人的華人,或許會說。

Maquista 是一種雜交語言,即 creole language。這是指在某個時空由不同語言,可能兩種,可能更多,混合而成的語言,所謂洋涇浜是也。在長期演變下,混合語同原來語言越來越疏遠,未必能溝通。澳門土語的形成經歷了不同時空。十六世紀上半葉,一些葡萄牙人到馬六甲落地生根,葡語與馬來語第一次混合。這些葡萄牙人蛙跳到了澳門,語言又融合了粵語。其中還可找到葡萄牙人航海貿易沿途的其他語言痕跡。

很多葡萄牙男人與澳門本地女子結婚生子,家裡說的就是這種土語。到澳門辦起教育,學校裡教的是葡語、華語,視土語為不正規,會禁說禁用。土語於是只能在土生葡人之間、在家庭裡使用,逐漸邊沿化,以至瀕於消亡。

但這畢竟是一個群體的母語,如一位拯救 Maquista 者所說「是我們的語言,是我們的過去」,拯救是要「奪回真正代表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精神的東西」。

能起死回生嗎?很悲觀,土語雖然有其文化和歷史價值,但不再有溝通功用。如一位在網上教澳門土語者說,這就等如把父母用過的一本筆記本、一個茶罐珍重保留,明知沒有用,但捨不得丟棄。

這樣的事情也在我們身邊、我們身上發生。我們的祖輩,多半從某個鄉下而來,說的是鄉下的語言。即使是香港土生的,當年的語言不會是如今的粵語,而可能是圍頭話、客家語,甚至是蜑家話。香港的年輕人會說祖輩「土得丟渣」的家鄉語麼?圍村裡還會有圍頭人、客家人,可能自中原某地、江西某地流徙而來。流家泛宅的蜑家人則絕大部分已上岸,作為一個群體,已消失在社會裡。蜑家人流布廣泛,各地的蜑家話與本地話混合而不同。香港蜑家語,何止是「極度瀕危」語言?

事物的發展有客觀規律,有些東西,眼看着它消亡,為之難過.惋惜,但無可奈何。給它們在博物館裡留個位置,可能是最適合的。

2 則留言:

  1. 時代的快速步伐留不住古老的記憶……

    回覆刪除
  2. even traditional and classical Cantonese is getting closer to disappear in Macau or HK since no one is paying any attention on beauty and formality of Cantonese while schools urging to teach PTW and force students to accept it as naive language instead of Cantonese. So, it is nothing special or worth to protect this minority group language since they were used to see themselves more prestige than other local Chinese! That's why it was not popular in the society and isolated from the main culture body, Chinese group! As well, most of the local Chinese were living under relatively unfair competition role because of language barrier!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