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日本人:從「社會性懈怠」到「團體迷思」

大阪城公園裡的天守閣博物館
到日本旅行總難免不斷泛起一個難以輕易解答的疑問:這些謙恭有禮、克己守法的日本人,與當年打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把戰火燒遍亞洲、殺人如麻的日本人,屬於同一個族群麼?

你很難把兩個絕對相反的形象重疊起來,人有雙重性格也解釋不了這個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矛盾現象。

旅途上,我帶着 Rolf Dobelli 那本《清醒思考的藝術》小書,不時翻閱一下。書中一些論述,予我很好的啟示。

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兩匹馬拉車的效率,等於一匹車拉車效率的兩倍嗎?相信誰都會答「等於」。法國一個工程師一九三一年的調查卻意外地發現,不對;當兩匹馬一起拉車時,兩匹馬都會省點氣力。他再對人調查,測量一個人拉一根繩子的力度,再測量兩個人、三個人、八個人合力去拉時的平均力度,發覺人均用力會隨着人多而递減,依次 是 100%93%85%49%。八個人合力拉時,每人平均花的氣力,偷偷減少了一半有多。

書中〈社會性懈怠〉一篇講到這現象時說,只有心理學家對此不感意外,認為這是人的理性行為:假如省點力而不會有人知道,為什麼要盡全力呢?據此,扒龍舟會有社會性懈怠,而接力賽則沒有。一個團隊越大,個人懈怠的情況會越嚴重。這是誰都可以理解的。

日本人卻提供了反例。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急劇上升,日本產品征服全球,使西方駭然。西方研究日本的企業經營秘訣,發現日本工廠是以團隊為組織的。多年前,一位與日本在生意上有交道的朋友告訴我他的觀察:日本人一個人時很蠢,幾個人一起會很聰明。日本人是否打破了「社會性懈怠」的規律?

「社會性懈怠」還有另外一面。基於省氣力的同一原因,團隊有甘冒比個人更大風險的傾向,這叫風險分攤。Rolf Dobelli 指出:「事實證明,團隊討論會導致作出比人們獨自作決定時更冒險的決定,因為大家都會想:『一旦出事,不是我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是為「團體迷思」。

京都清水寺一隅
Rolf Dobelli 在〈團體迷思〉一篇中以美國一九六零年發動侵略古巴的「豬灣事件」為例,解釋了為什麼「肯尼迪及其顧問們都是美國政府中最有智慧的人」,怎麼會通過執行這樣「全部假設都是錯誤」的計劃。

心理學家歐文.詹尼斯的解釋是:一個智囊團的成員通過建立錯覺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團體精神」,對領袖和團體產生無限信任;即使有異議,也會覺得「如果其他人意見一致,我的異議一定是錯誤的」,從而避免受排斥。這是從眾心理的特例,而從眾心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重要遺存,是生存的必要反應:假設五萬年前的狩獵中,所有族人都拔蹆飛奔,你會怎麼做?你一定也跟着跑,人至今會作出這樣的自然反應,和其他動物一樣。

如果「團體迷思」在提倡獨立思考的美國也會產生「豬灣事件」那樣的荒謬錯誤,在人們思想行為高度一致、高度服從的日本引致更大的冒險就絕不令人驚訝了;這時,溫良恭儉讓的人會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魔鬼。最高層的思維、決策是關鍵。安倍晉三和他的團隊近日的叫囂,因而不能不讓人警惕。

(京阪神連走之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