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自由之可貴,自由之可惡

我的自由,你的自由,他的自由……
我不是美國人,不特別關心美國的又一宗校園槍擊案。那天在網上見到這新聞的特大字號標題,眼睛不由得瞪大了,但沒有鍵入細讀新聞,不忍細讀。可是,很值得由新聞去反思。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一首短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酷愛自由的人們都能朗朗於口的。但什麼叫自由,卻不見得誰都會細想。

自由,誰不愛,這可能是人類自懂得思考以來就追求的東西,只是一直到今天,真正的自由,還是仿如繫在拉車的騾子鼻尖之前的胡蘿蔔一樣,可望而不可即。

什麼叫自由,就至今人言人殊。據說,關於自由的定義有二百多種,我說這就是自由,你說那才是自由。哲學家的有關論說,可以汗牛充棟。譬如:自由是一種權利還是一種價值?自由是一種生活還是一種制度?自由是自覺選擇的行為還是外來的規範?……裴多菲上面的小詩中嚮往的自由,主要是民族的自由,他在與沙俄軍隊的血戰中犧牲,年僅26歲,因而被視為匈牙利的愛國詩人。他追求的自由顯然就有別於現時很多年輕人追求的自由。

不過有一點是很多人都會同意的,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階層都以各自的自由為尊之下,各個個人、組織、階層的自由就都會受到約束,自由不是大了而是小了。這是為自由的悖論:人人自由,完全不加限制,反而人人都喪失自由。

在這情況下,自由受到兩方面的限制。一是彼此之間施予的限制,彼此的自由範圖都要侵入對方的空間,彼此的自由空間就小了。二是政府為了維持不同自由之間的秩序,要加以規管、監督,各種法例由之而立,政府也給予干涉。法治越嚴,「自由」越少。

自由也表現在經濟上,資本主義是自由市場的產物。可是人們很快就看到,任由市場自由競爭,讓強者為所欲為而弱者無能為力,會形成貧富懸殊。越自由,兩極分化越尖銳。這導致社會主義的產生,以保障社會的公平、公義,西方發達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社會主義的理念,建立不同的社會福利制度,保障弱勢社群。

很明顯,經過不同的實踐,人們都知道不可能存在絕對的自由,自由必須按實際需要作不同的約束。加以放縱,必招惡果。這就是美國的校園槍擊案顯示的情況。在裴多菲的詩中,生命與民族的自由對立;在美國的現實中,無辜者的生命與愛槍者的自由對立。前者還是後者可拋?

自由的無限擴大,還產生另一不容忽視的後果。為了保障各自的自由權利、各自的選擇權利,保證個人的自由和選擇不受他人異議,人們提倡包容、寬容。結果造成現代人之間的疏離、冷漠:我不管你,你別管我,互不相干。宅男宅女就是這樣社會的產物。

自由到底是什麼?該把自由視作權利的計算,還是精神價值的提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