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之的竹石圖 |
這是吳冠中十多年前在北京大學的演講紀錄,題目是〈中西美術比較談〉。吳冠中早年曾習國畫,到法國學畫後,以油畫知名;之後又畫起中國畫來,登上藝術另一高峰。他兩邊涉獵,談起中西美術比較,自然有獨到見解。這篇文章以前讀過,對作者談到的一些觀點,例如有爭議的「筆墨等於零」之說,是了解的。可是有些東西,以前不怎麼在意,如今讀來很有觸動,特別是關於詩與畫的論述。
吳冠中指出,如今的中國畫大都有題詩,而在古代,中國畫是「根本不題詩」的,後來蘇東坡悟到王維的畫是畫中有詩,詩是詩中有畫,便在畫中題起詩來,成了畫中題詩的始作俑者,卻「也闖出了大禍」。
吳冠中對這樣的做法不以為然,他的畫從來沒有題詩,且認為詩與畫是「同牀異夢,不是詩誤了繪畫,就是繪畫污蔑了詩」。他認為畫是平面的,講求面積的運用,如果因為畫面要用詩來補充,「就沒有足夠充分地重視繪畫面積的運用,所以視覺效果就差了」。西洋畫沒有詩,但「實際上他們都有詩,只不過詩藏在畫裡面,沒有題在畫上面」。
這看法有道理,不好的題詩,的確對畫不起積極作用,甚至起到破壞作用,特別是詩不好、書法也不好的時候。可是因之而一棍子打死這做法,又走到極端了。畫與詩,可以一加一少於二,可以一加一等於二,也可以一加一大於二。大於二的例子很多,鄭板橋畫的墨竹是很好的例子,他常常借墨竹抒發感情,砭諷時弊,詩對畫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畫的境界。他的畫題詩流傳之廣,超過了畫本身。他勉人又自勉的題畫詩: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是人們都熟知的。後人還把他的題畫詩獨立編輯成書。
畫上題上劣詩的例子不必舉了。一個畫面要配上文字,即使不是詩,也不是順便可為的。報章上的照片說明,即使不嵌在照片上,也常見到畫蛇添足、除褲放屁之作呢,這就是一加一少於二了。
畫與詩各有所長,而這正可讓兩者互為補充,相得而益彰。畫的表達訴諸視覺,視覺以外的東西,要靠觀畫的人去想像;好的畫讓人有超越畫面的豐富聯想,而詩正好在這方面有所助益。題畫詩(那怕是照片說明)如果不能道出畫外之意,提升畫筆所無法繪畫出來的意涵,就不是好的題畫詩。若能有所為,而且豐富了畫面、畫意,如鄭板橋題畫詩做到的,那就是好的題畫詩,這不該受到非議。
好的中國畫又何止有好的題畫詩?還該有好的書法,好的印章。鄭板橋的畫,四者皆炒 ,因之而被譽為「四絕」。
讀了吳冠中的文章,我對這裡的版頭照片題詠有點緊張起來了,雖然這不過是戲作,是半年多前開始了之後,努力一周一題地堅持下來的。
是「蘇東波」, 還是「蘇東坡」?
回覆刪除非常感謝!真的錯得離譜了,也許是對廿多年前的「蘇東波」之變太印象深刻之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