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在深圳那邊的道路連接工程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已動工;珠江口兩個人工島也先後在二零一六年、二零一七年開工。到二零一八年九月,靠近中山的伶仃洋大橋和中山大橋主墩樁基也開鑽了,標誌着工程建設全面上馬。
可是到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日,廣州市人大主任陳建華到多市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到了中山,在深中通道工地實地考察時提出「建議」,希望調整深中通道建設方案,為廣州的發展留足空間。這令中山官員感到「意外」,「畢竟,深中通道已開工建設多時了」。
陳建華二零一二年起曾任廣州市長四年,二零一六年轉任人大常委會主任。自深中通道提出以來,一直主張全隧道方案,反對在廣州出海的伶仃洋主航道上架橋。雖然建設方案已拍板多時,他去年仍然三度公開要求調整深中通道建設方案 。這是廣州、深圳、中山之間持久博弈的反映。
深圳與中山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有跨海連接的構想,謀求雙翼齊飛。這時,港珠澳之間的交通連接也提上議事日程,到二零零四年,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全面啟動,深中通道因有重複建設之嫌而擱下了。然而,虎門大橋堵塞日益嚴重之下,深中通道數年後又重新擺上桌面。
廣州、深圳、中山政府都認為在港珠澳大橋與虎門大橋之間約70公里之間,有必要因應發展需要增建新通道。問題是選址,和建設怎樣的通道。
對於選址,廣州主張「東莞虎門 — 廣州南沙」路線,靠近虎門大橋和廣州。深圳和中山則要求兩地直通。經多番角力,廣東省交通廳二零零九年經專家研討敲定「深圳機場南 — 中山新隆」方案。
至於採取什麼形式興建,有全橋、東橋西隧、東隧西橋、全隧等多種方案。由於深圳機場高度限制,全橋與東橋西隧方案先被否決。在全隧道興建還是東隧西橋之間,廣州主張前者,深圳、中山則支持後者。經中央《深中通道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後拍板,勝出的是深圳和中山。
廣州至今心心不忿有大條道理:伶仃航道是廣州南沙港和廣州港的主要出海航道,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二零一七年排名全球第七,南沙港為其四大港區之一,規劃的伶仃洋大橋架設在航道上方,勢必影響南沙港和廣州港未來發展。更何況,廣州已為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為拓闊和疏浚伶仃洋航道投下了巨資?
爭論還未塵埃落定。香港似乎可以置身事外,但港珠澳大橋若不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安枕無憂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